趙璐
摘要: 聾啞學生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語言表達和聽力方面存在先天障礙,不能和正常人一樣參與到生活、學習及社會適應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隨之而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針對我國聾啞學校學生的心理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影響聾啞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干預措施和建議,使學生的心理能夠科學、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 聾啞學校;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干預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健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近幾年,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聾啞學校的學生,受各方面環境影響,其心理現狀是否健康,成為我們此次研究的重點。
1.我國聾啞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
通過對我國現有聾啞學校學生的了解分析,所得結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認為目前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或正常。這種結果是通過教育觀察、調查問卷和面對面訪談等幾種方法得出來的。教育觀察可以從多方面、各角度的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調查問卷通過提問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真正意義上能夠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從而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健康,訪談的方式是通過和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從側面分析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第二,認為聾啞學生心理健康普遍低于正常學生心理水平。因先天缺陷導致聾啞學生普遍存在強迫、偏執、軀體化等心理問題,同時,對聾啞學校學生分析,其焦慮程度和自卑心理高于普通學生。
積極健康融洽和諧的環境和氛圍,對培養聾高中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抵制和調節不良心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搞好聾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第一,要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把人際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等健康的心態上。第二,要營造科學的學習環境,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特別是對那些過去學習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更要熱情鼓勵,具體幫助。力戒隨意給學生扣上有傷學生自尊心的大帽子,要給差生一個良好的心態,以及改過的機會。第三,要營造文明的管理環境,教師要以理服人,糾正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體罰等容易使學生緊張,恐懼,壓抑,對抗心理的管理作風。輔導解決學生心理思想上的問題要注意場合,嚴禁歧視訓斥,以防加重心理刺激引起矛盾激化。
2.影響聾啞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任何個性的形成所受的影響大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如社會、家庭和學校等環境因素,二是內部因素,如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影響聾啞學生心理健康因素也基本由這兩類組成。
(1)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由家庭環境影響構成,特別是在不和睦的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家庭關系緊張,或者是親子情感缺失,使得聾啞學生長期得不到家庭溫暖和愛,極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產生自卑感。而在溺愛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總有一種歉疚感,對他百依百順。這樣,聾啞孩子漸漸形成了自私自利、不講禮貌等不良行為。這種情況在城市的聾啞學校普遍存在。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由于父母觀念陳舊,并且多為文盲,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抱多大希望,只要能夠認“兩個字”就行,更有甚者則將教育和撫養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這樣的家庭教育顯然是失當的。可見,家庭環境和教育對聾啞學生的心理發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2)內部因素。內部因素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學生本身,由于聾啞學生先天發育存在缺陷,在與別人交流和后天成長中難免會產生自卑感,對今后的生長發育留下隱患。例如,當人的某種缺陷受到人們嘲笑、侮辱時,這種自卑感則會以暴怒、自欺欺人等畸形的方式表現出來,造成嚴重后果。在現實生活中,多數聾啞學生性格較為內向,他們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常常自慚形穢,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同時,在聾啞學生在適應能力方面也比普通學生差,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從而導致學生自我認識不足,產生焦慮感和孤獨感。給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造成極大的危害。
3.聾啞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
3.1 注重聾啞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聾啞學生在興奮、憂慮和獨立性程度上與普通學生有著顯著差異,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聾啞學生存在自控性差、偏執、憂慮等特點。不利于他們的日后的生活和發展。因此,糾正聾啞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健全塑造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3.2 重視體育鍛煉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聾啞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鍛煉有助于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他們將來走入社會后能更好的適應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調查發現,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聾啞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時,體育鍛煉還能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團隊意識,對學生人生觀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3.3 加強聾啞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正確的家庭教育和引導可以使學生的心理能夠科學、健康的發展。特別是對于聾啞學生的教育,家長要加強引導,讓學生自己克服心理障礙,獲得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方式。所以家長應該給聾啞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3.4 協調家長工作,共同做好聾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聾生的許多心理問題都離不開家庭、社會、學校,要想做好聾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實施全方位的教育,在發揮學校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重視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影響。但是有的家長不懂手語,語言上的障礙導致家長放松甚至放棄對聾孩子的管理和要求,我們做為教師要轉變家長的觀念,首先家長要以正常的心態對待聾孩子,對聾生的過錯行為更要及時給予制止和糾正。其次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氣氛和教育方法才能擁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以民主、平等、寬容取代獨斷、專橫,要充分運用形體語言和眼神的交流,傾聽他們的煩惱,了解他們的憂慮。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促進聾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4.結束語
聾啞學生的心理研究在我國已經初具規模,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在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是一個較大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把這項偉大而又復雜的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陳乃鳳.聾啞學生生長發育及營養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9(11)
[2]楊坤芬.淺談聾啞學生的心理素質及相關問題.玉溪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6)
[3]唐征宇,馬妍.加強殘疾學生體育教學與鍛煉研究,提高殘疾學生身心健康水平.體育科研,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