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曼 陳穎 李娜
【摘 ?要】近幾年來,中醫學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日益深入,且從古至今提出了不少相關療法,筆者按本病發作時期分為穩定階段、變動階段,并以此為思路,分析其發生機制以及一般病況,總結治療方法,以指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醫治療。
【關鍵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醫治療;研究進展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以患者患肢末端麻木、發冷、靜息痛、間歇性跛行等為主要癥狀。本病患者早期多因無癥狀或者癥狀不明顯而不甚重視,因而多數病人在后期時方入院診療,但后期容易引發嚴重壞疽,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截肢甚至死亡,應高度重視。目前,現代醫學對于本病主要采取手術、介入、藥物等治療手段,但西醫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迄今尚未提出高效治療方案。現階段,中醫學地位顯著提升,且從古至今關于本病的典籍記錄較多,本研究旨在綜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醫治療進展情況,為本病的中醫治療提供借鑒。
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醫學研究概況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作為血管外科多發病、常見病之一,可謂全身動脈硬化癥發作、累及周圍血管的一種局部表現,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1]。本病早期臨床表現為皮膚發涼、間歇性跛行、自覺麻木以及酸脹等,若病情進展,則可產生夜間靜息痛、皮膚營養障礙等癥狀,再進一步則可產生皮膚燒灼疼痛,若不及時治療可快速潰瘍、壞疽,危及生命安全。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病位在于血脈,可分為脈絡寒凝、熱毒、血瘀和瘀熱四個證型,其中寒凝型可對應病情輕微期以及間歇性跛行期,血瘀型則可對應靜息痛期,上述三期處于病情穩定階段,是治療最佳時期,而瘀熱型則對應組織壞死前期,熱毒型對應壞死期,處于變動階段,病情變壞快,治療難度大[2~3]。
2 穩定期中醫學療法
中醫學研究者認為,本病以“氣虛”為主,而以“血瘀”為表現,氣虛則無力溫煦腠理,無法推動血行,導致寒凝、痰濁、瘀血等滯留于血脈。脈絡阻于邪氣,導致營衛不通,因而畏寒,無法榮養肌膚,引發疼痛感[4]。鑒于此,中醫學的主流治療觀點,是將疾病長期控制在寒凝期、血瘀期,長期保持、穩定患者的生命治療,因而應以治本為要,以活血化瘀益氣為主要治療原則,避免瘀久而化為熱毒。
有醫者認為,在本病的穩定階段應采取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當歸芍藥散加減治療,前者主治“血痹”,后者主治“血瘀”。其中,黃芪桂枝五物湯中的生黃芪有有補氣行血、益氣生血之功效,可逐五臟中惡血,益氣,且利陰氣;桂枝、川芎可溫通經脈,發揮止痛活血作用,為君藥;赤芍、當歸可養血、活血,輔助川芎為臣藥,而白術、茯苓有除濕益氣、溫通經脈作用,可輔助黃芪為臣藥;若考慮益氣不足,可加用黨參,若活血不足,可加用桃仁、丹參。因本病的病位在下肢血脈,因而以牛膝作藥引,而藥物需經脾胃運化,因而加用砂仁、陳皮[5]。
3 變動期中醫學療法
從血瘀型變為瘀熱型,因患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其變化過程有緩有急,急驟者會可一周內皮膚驟然從紫黯變成紫紅,按之則虛浮,望之則呈煮熟紅棗顏色,患者主訴有火燎、湯潑之感,遇熱則燒灼感更甚,疼痛難忍,進一步可進展為壞疽,快速蔓延至近端[6]。而本病進展至變動期往往有外因,常見如過度燙洗、過度按摩等。大面積、過高溫度、過長時間的燙洗,可促使外周血管擴張過度,加劇肢體缺血癥狀,誘發脈絡血瘀、寒凝過度至瘀熱型。過度按摩則容易損傷血脈,無法促使相應動脈供血,引發血液回流障礙,加劇供血障礙。
本病變動期治療比較棘手,本病是因氣虛血瘀、過度寒涼所致,但標熱在前,應行寒涼療法,用之過度可加重病情,用之不足則可導致熱毒鴟張,而寒涼的輕重權衡,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結合治療經驗治療。中醫學者認為對于變動期應堅持標本兼治。因本病在變動期虛熱顯著,應以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當歸芍藥散進行“治本”,在去除桂枝、川芎的同時,聯合四妙勇安湯進行化瘀、活血、解毒、益氣治療,用于“治標”。四妙勇安湯可謂“脫疽”專方,在活血、解毒、清熱方面治療效果突出[7~8]。同時,因本病病位在下肢,應采取以忍冬藤取代金銀花,并以連翹為佐藥。若患者肢體紅腫明顯,可加入冬瓜皮、赤小豆、生薏苡仁、防己以發揮解毒利濕之功效。若病情加重、瘀阻更甚,則必用紅花、桃仁、牛膝、丹參等,而蟲蟻之類藥材則不可缺少。
中醫學雖不提倡手術,以最大限度保留患肢,以維持病人身心平衡的,但從不避諱手術,因而對于瘀阻嚴重、因內外因素而快速進展至后期者,應果斷截肢,以挽救病人生命。現代外科醫學有了長足進步,較古代截肢療法更為先進,若病人局部生機已無,應當機立斷,“急斬之”,保全性命。
4 結束語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可根據病情進展情況分成穩定期、變動期,而各個時期辯證不同,治療方法也有差異,中醫學者應望聞問切,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開具藥方,積極治療,控制患者病情。對于變動期、病情危急者,則不可避諱手術,應當機立斷,截肢以保全生命。
參考文獻
[1]初麗敏, 魏樹林, 王曉靜,等. 曲美他嗪聯合前列地爾治療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1):63-65.
[2]牛蘇, 李國均, 吳海江,等. 補陽還五湯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術后應用效果[J]. 中醫藥學報, 2016, 44(1):94-96.
[3]衣衛東, 苑冰, 梁志敏,等. 益氣活血通脈方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研究[J]. 中醫學報, 2017, 32(9):1630-1632.
[4]伍灝堃, 趙一俏. 前列地爾聯合中醫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法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19):2091-2093.
[5]孫昶晟, 謝洪霞, 羅權.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為主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 陜西中醫, 2017, 38(8):1028-1029.
[6]葉海東, 胡勝利, 徐毅,等. 益氣活血湯聯合高壓氧治療老年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療效觀察[J]. 中華全科醫學, 2017, 15(2):358-360.
[7]陳文閣,李麗,侯立強.四妙勇安湯加減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壞疽58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4,42(04):168-169.
[8]衣衛東, 苑冰, 梁志敏,等. 益氣活血通脈方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研究[J]. 中醫學報, 2017, 32(9):163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