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 要】目的:主要分析了飲食護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產生的具體影響。方法:將2017年4月-2018年4月間入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選為主要的觀察對象。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全部患者成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各50例。向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服務,向研究組患者提供飲食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判定臨床護理的存在價值。結果: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觀察,研究組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營養狀況的分析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8.27%)和(82.53%),上述結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飲食護理工作的開展,改善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營養狀況,患者及家屬對此表示十分滿意。護理效果非常顯著,極大的促進了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規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飲食護理;潰瘍性結腸炎;營養狀況;影響;分析
引言: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病變局限性比較大,病程也十分漫長,及時治療能夠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潰瘍性結腸炎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屬于一種慢性病癥,同時帶有反復發作的風險。護理人員要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提供優質服務,通過有效策略的實施,充分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本次實驗主要分析了飲食護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產生的具體影響,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4月-2018年4月間入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選為主要的觀察對象。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全部患者成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齡在21-38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29.25±10.37)歲,研究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齡在26-45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30.79±11.46)歲。
(1)納入標準:符合“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1];病程均在5個月-10年間;確認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實驗研究,與家屬協商一致后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排除其他類型結腸、直腸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惡性腫瘤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等。
(3)兩組患者除年齡、性別、病情不同外,其他臨床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向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服務,內容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指導患者按時用藥;與醫生協調工作后,填寫好護理記錄等[2]。
1.2.2 向研究組患者提供飲食護理服務,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以下內容:
(1)和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家屬了解更多的護理注意事項;調查患者的飲食愛好,針對性制定飲食護理的工作計劃。
(2)與患者進行交流,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訴求;告知患者治療情況,重點分析患者需要補充的機體營養,有目的性的開展飲食護理工作[3]。
(3)確保患者每日攝入足夠熱量,特別注意脂肪攝入,營養的均衡搭配標準應是:水果、谷類、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針對護理前后患者營養狀況的變化進行分析。借用問卷調查法,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通過p<0.05表示組間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情況可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營養狀況分析可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統計結果可見表3: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病癥的致病因素并不明確,研究表明,給予科學的、有效的護理服務,能夠影響到患者營養狀況的變化[4]。營養攝入方面,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護理計劃的實施;飲食習慣方面,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家屬了解更多的注意事項;病癥康復方面,護理人員必須做出最大努力,實施監督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繼而體現出護理工作的存在價值。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的變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此,具備廣泛的推廣價值,要引起醫務人員、患者以及家屬們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曾敏婕.飲食護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5(4):492-493.
[2]張蘇閩.試論飲食護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變化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87(29):202-204.
[3]鞠丹.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當代護士,2014,36(7):114-115.
[4]冷文萍.正確的保留灌腸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與對策[J].中醫臨床研究,2017,02(23):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