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丹 唐煒
【摘? 要】目的:探究家屬參與診療過程對初次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慮狀況的現狀調查。方法:對初次行體外IVF-ET治療的患者在取卵日等候手術過程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一般情況調查,焦慮自評量表,olson婚姻質量量表以及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結果:家屬參與度、婚姻質量評分、社會支持評分與不孕癥患者焦慮情況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P<0.05)。結論:家屬參與患者診療過程及社會支持能夠改善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
【關鍵詞】就診流程;家屬參與度;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慮
目前全球有1.8億不孕夫婦[1]。Hidehiko[2]等研究顯示日本不孕婦女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主要是缺乏家屬的支持與愛護導致。在我國,大多數不孕患者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與釋放,進而發展成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此類不良心理反應也嚴重影響著不孕癥的治療[3]。家屬參與診療流程能更好的普及不孕癥的相關知識,增加家屬對不孕患者的理解與關懷,從而促進患者及家屬樹立接受輔助助孕治療的信心[4]。本文旨在探究家屬參與度對初次接受IVF-ET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擇2018年3月至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輔助助孕治療的105例自愿參與本研究的不孕癥患者。納入標準:①初次接受輔助生殖技術(ART)治療,均使用IVF-ET方式治療②參與者具有完全認知和行為能力,能獨立完成量表,在被告知此項目研究范圍和目的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軀體疾病,既往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史;②接受供精或供卵輔助生殖治療的患者。③調查表填寫不全。本次調查研究對象年齡在24-46歲之間,平均年齡32歲;不孕年限在1-20年之間。本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有效問卷103份,問卷回收率98%。
1.2 評價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狀況調查表。采用自制的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家庭月收入、不孕年限、診療過程中家屬參與度等。診療過程中家屬參與度主要針對家屬在診療過程中的陪伴情況,將其分為沒有(0分)、很少(1分)、小部分時間(2分)、相當多時間(3分)、全部時間(4分)五個等級。②Zung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用于測評患者的主觀焦慮感受,該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份,就得到標準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③olson婚姻質量評分量表。采用該量表中的婚姻滿意度、夫妻之間交流方式、與親友關系三個維度進行測評,得分越高,表明婚姻質量越高。④社會支持度量表。
1.2.2 調查方法?? 在患者取卵日等候手術時進行評價。調查者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責任護士組成,負責向研究對象發放量表,用統一指導語向研究對象解說問卷內容構成及填寫方法,由患者自行完成,問卷當場回收。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錄入、分析數據。數據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不孕患者診療過程中家屬參與度與患者SAS評分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2.2 不孕患者婚姻質量評分與SAS評分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2.3 不孕患者社會支持度評分與SAS評分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3 討論
3.1家屬參與護理模式的依據? 不孕癥患者接受IVF-ET治療承受著身心雙重創傷,各種壓力極易導致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與不孕相關,且與不孕癥治療效果呈負相關[5]。本研究旨在探究患者就診過程家屬陪伴情況、夫妻間婚姻質量以及社會支持度對其焦慮程度的影響。
3.2家屬參與度對初次行IVF-ET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家屬對不孕癥患者心理生理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其對不孕癥相關知識的認知及其情緒、心理狀態都將直接影響不孕患者的心理狀況[6]。
3.3提高家屬在患者就診過程中的參與度能有效緩解初次行IVF-ET患者心理狀態? 劉浩[7]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得分較高的不孕癥患者,其焦慮情緒得分較低,家庭、社會支持良好,并有較好的婚姻關系。本次調查研究中,患者焦慮狀況與就診過程中家屬參與度,婚姻質量以及社會支持度都有顯著的負相關性,結果有統計學意義。初次行IVF-ET患者診療流程中家屬參與度、Olson婚姻質量評分以及社會支持度評分越高,患者焦慮程度就越低。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家庭成員之間存在內在性、交互性的相互影響作用[8]。在患者的診療過程中,鼓勵患者家屬參與診療過程,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庭關懷度與支持度,也能提高患者與家屬共同應對負性情緒的技巧[9],有助于提高不孕癥患者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緩解和消除焦慮等不良情緒,改善患者心理適應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悅芝, 楊曉霞. 初次與重復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中夫婦焦慮、抑郁及社會支持狀況探討[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2, 22(18):83-86
[2]Hidehiko M, Takashi H, Shun- ichiro I, et al. Increase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infertile Japanese woman resulting from lack of husband support and feeling of stress [J]. Gen Hosp Psychiatry, 2004,26950:398-404.
[3]鐘艷娟,季布. 不孕癥女性的心理狀況、家庭功能和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5):503-506
[4]李美銀, 陳錦成, 余慧琴, 等. 家庭關懷度對廣泛性焦慮患者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15,1(1):108-110 .
[5]李夢潔,李艷梅,孫艷萍,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及其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臨床新醫學
[6]周雪梅.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婦女的心理狀況調查及心理干預[J]. 現代預防醫學,2010,25(3):463-464.
[7]劉浩,李國屏,張麗燕,等. 家庭功能對不孕婦女心理健康及治療態度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8, 23(25): 3566-3567.
[8]謝雅琴,曾麗霞,肖紅,等. 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17,32(22):79-82
[9]蔡艷娜,周京飛,孫致敏,等. 不孕癥女性生育壓力與壓力反應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6, 31(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