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摘? 要】求助者陳某是一名大三女學生,因為與男朋友的感情出現了問題,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睡眠差、食欲下降、生活興趣減退、學習效率低下等癥狀。經過心理咨詢師收集陳某的基本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測驗,診斷陳某為一般心理問題,咨詢師在和求助者商議后根據其個性特征和問題的特點采用了合理情緒療法對其進行干預,經過3次咨詢,求助者情緒明顯好轉,改變了錯誤認知觀念,與男朋友關系有所改善,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取得了比較好的咨詢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情感受挫;一般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合理情緒療法
1 一般資料
1.1 入口學資料
陳某,女,21歲,貴州某大學三年級一學生,身高約有158cm,家中有三姐弟,上有一姐姐,下有一弟弟,在家排行老二,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耍。父母均為農民,家庭狀況一般。
1.2 個人成長史
陳某足月生產,發育正常,從小身體健康,未患過嚴重的疾病,母親在孕期以及哺乳期未服用藥物。從小性格偏內向,聽話,在大人眼中一直是個乖孩子,從小到大學習和生活一帆風順,在家是家中的老二,成績比姐姐和弟弟都好,爸爸把她視為掌上明珠,她自己對學習要求十分嚴格,比較追求完美,學習刻苦努力,進入高三因為戀愛成績一落千丈,考入一所很一般的學校,男友(譚)悄悄的和別的女孩玩,當陳某知道后,男友(譚)忘記了曾經說過要永遠和她走下去的諾言和她提出了分手,之后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痛苦的過程中一男孩(李)經常陪著女孩,給她買好吃的,會說笑話逗她開心,不固定時間的送禮物,生病了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女孩被他的深深打動,就這樣接受的男孩的好,她們從大一就幸福的走到大三開學。
1.3 目前狀況
出現情緒低落、睡眠質量差、食欲下降、生活興趣減退、學習效率低下降等癥狀
1.4 心理測驗結果
(1)、EPQ:P:46.1;E:45.6;N:46.3;L:44,來訪者個性為粘液質。
(2)、SDS:標準分64,來訪者存在中度抑郁癥狀。
(3)、SAS:標準分56,來訪者存在輕度焦慮癥狀。
2 主訴和個人陳訴
2.1 個人主訴:近兩周多情緒低落,很痛苦,不知道自己對男友的愛是否還堅持,反復想那晚男友(李某)和那女孩在足球上的事,以及對自己的冷落。
2.2 個人陳訴: 陳某和李某是大一開始的戀愛,他們在一起非常的幸福,身邊的許多朋友都羨慕他們兩個,說他們將來畢業后一定會在一起,在他們彼此的心里也是這樣認為的,都會為對方做努力,為了彼此的將來努力。就這樣,他們在幸福的時光中走過了大一,大二。
但是,就在進入大三陳某面臨著快要畢業的時候,李某開始對她有些冷落了,說叫陳某好好學習,馬上要畢業的,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各做各的事情吧。就這樣,快到彼此離校沒有兩個月了,陳某想好好珍惜在校和李某的時光,打電話叫李某吃飯,一起出去玩,李某都說自己很忙 。
有天,陳某下晚自習想去足球場上走走,打電話給李某,而李某電話關機,陳某就自己去足球場上走走,可是突然遇見李某和楊某在一起聊天,當時陳某很生氣,就不顧一切沖著他們一陣歇斯底里的發作,李某的極力解釋和勸阻,陳某就不相信他們只是一般的朋友關系,馬上就跑回了宿舍。
之后陳某痛苦極了,精神幾乎要崩潰了,滿腦子里想的盡是那晚他們倆個在一起的事情,晚上很晚才睡著,雖然李某向她道歉了,說他只是朋友關系,手機是沒有電了。但是,陳某發現她一直期待的完美的愛情沒有了,她擔心即使合好了,以后還是會出現問題,現在是自己還堅持愛他和他在一起?還是就這樣分手了?從新尋找自己的幸福?陳某很痛苦,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所以前來向咨詢師求助。
3 觀察和他人陳訴
3.1 咨詢師觀察
咨詢師觀察到求助者裝扮很精心,是一個十分注意自己形象的女孩,有禮貌、言語表達流暢且有條理、自知力完整。此外,咨詢師注意到,求助者在敘述男朋友的過錯時,情緒反應強烈,但是,在說到自己的時候卻比較平和。
3.2 室友反應
陳某性格內向,要強,與朋友相處很好,喜歡學習,不怎么愛說話,最近更是安靜了,臉上沒有以前的笑容,情緒特別低落,喜歡一個人獨處。
4 評估與診斷
4.1 進行評估
根據對陳某臨床資料的收集,綜合其相關因素,家庭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陳某本人對癥狀自知,有主動求醫行為,根據精神活動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判斷,可除外陳某有重性精神病。
根據陳某的癥狀結合心理測驗結果診斷為抑郁情緒,其問題的產生是由戀愛受挫引起的,為近期發生,其反應強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良情緒持續兩周,反應內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主要表現為:
(1)反復想自己和男友之間的事情,難以決斷
(2)心情煩躁,情緒低落,生活興趣減退
4.2 鑒別診斷:
(1)排除精神病性障礙:求助者對自己的癥狀有自知力,能主動前來求助,觀察求助者認識主觀和客觀相一致,知情意協調一致,人格特征穩定,并發現無邏輯思維混亂且不伴有異常及妄想、幻覺,則可排除精神病。
(2)排除神經癥:心理沖突有長形和變形之分。變形是指與現實環境沒有什么關系,且不帶明顯的道德色彩,心理沖突的變形是神經癥性的。而心理常行是大家都有經驗的,該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是由于和男朋友的矛盾而產生了,與現實處境相聯系,并且有明顯的道德性質,該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屬于常行,所以排除神經癥。
(3)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的初始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于2個月。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因此,成嚴重影響,持續的時間也較短,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4)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的刺激事件和反應強烈,內容已經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病程有二個月。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沒有這么嚴重,對社會功能沒有造成影響,持續的時間只有兩周左右,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未見明顯的生理原因
(2)、社會因素:從小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在學校也是很受老師喜歡,進入大三面臨著快要畢業,心理壓力和身體疲憊雙重,缺乏社會支持系統,未得到男友的關注和支持,反而離求助者很遠。
(3)、心理因素: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快要畢業了,身心疲憊,壓力也很大,男友應該經常陪著她,給她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如果男友還愛我,就不該和其她女孩在一起;我們兩個是戀人,不許男友和其他女孩聊天,否則就是不愛她的表現,求助者自幼深得到家人的寵愛,個性追求完美,但害怕被欺騙。
5 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經與求助者協商,初步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5.1 近期目標:
(1)、改善求助者目前的不良情緒狀態,使求助者內心積壓的不良情緒得到充分的宣泄,緩解求助者的的情緒。
(2)、改變求助者的錯誤認知。如:你還愛我,就不該和其她女孩在一起;我們兩個是戀人。
(3)、幫助求助者理清思路,正確處理與男朋友的關系。
5.2 最終目標: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最終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6 咨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詢的具體方法和適用原理:
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被許多著作中譯為“合理情緒療法”。
這種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這種理論強調情緒來源于個體的想法和觀念,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
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不合理信念;C代表繼這一事件后,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表面上似乎是由于遭受戀愛挫折后,才導致了的痛苦、焦慮的情緒,實際上,真正原因是來自求助者本身對事情的不合理認識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他不應該背著我和其她女孩在一起”,“我的愛情應該完美無缺”等一些“絕對化要求”,對生活事件“過分概括”和對生活挫折“反應過分強烈”,導致。因此,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助者減少或消除情緒困擾。
6.2 雙方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咨詢師將已經印好的雙發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的資料,交給來訪者一份,并告知來訪者,如有疑問,可提出來。
6.3 咨詢的時間和費用
詢時間:每周星期三下午15:20——16:20,咨詢次數3—4次
咨詢費用:每次150元
7 咨詢過程
7.1 咨詢過程(心理癥斷階段)
(1)、癥斷階段
此階段是第一次咨詢,內容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通過攝入性會談,觀察了解,心理測驗等收集求助者的相關信息,明確求助者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最終做出明確的心理癥斷。
(2)、咨詢階段(領悟階段和修通階段)
此階段是第二次咨詢,內容是幫助求助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改變其錯誤認知,情緒或者行為,促進其發展和成長。
(3)、結束和鞏固階段(再教育階段)
第三次咨詢,是對咨詢的總結,提高階段,本次咨詢達到了預期目標,監督求助者把學到的理性觀念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并結束心理咨詢。
7.2 具體咨詢過程
(1)第一次咨詢
任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確定主要問題,制定咨詢目標和方案,并向求助者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根據ABC理論對求助者進行初步的分析和癥斷。
方法:攝入性會談相關技術,心理測驗,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填寫咨詢記錄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通過傾聽,熱情,真誠,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使求助者不良情緒得到充分宣泄,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解釋什么事心理咨詢,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各是什么。
給求助者做心理測驗,與其協商咨詢目標和咨詢方案,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據ABC理論對求助者進行初步的分析和癥斷。
A誘發事件:自己快要畢業了,身心疲憊,壓力也很大,男友應該經常陪著她,給她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吃飯要叫她,節日要買禮物送她,不許背著她和其他女孩聊天、出去游玩。
B不合理信念:認為自己的要求很小,不過分,男朋友做不到就是不愛他了,和其他女孩在一起聊天就是喜歡上別人,不再愛自己。
C情緒和行為反應: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睡眠質量差、食欲下降、生活興趣減退、學習效率低下。
布置家庭作業:
讓求助者記錄自己情緒不良時的想發和觀念
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減輕或消除情緒困擾
(2)第二次咨詢
任務: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減輕或消除情緒困擾。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根據求助者的家庭作業尋找和確認不合理信念,并與不合理信念辯駁。如;他還喜歡我就不該和其他女孩晚上來足球場上聊天。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進行過認真思考。
A求助者的情緒反應強度降低,但仍然探問與男朋友的關系該如何處理,咨詢師表示接納和理解,仍然沒有正面回答。
B 針對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詢師運用“黃金規則”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讓求助者分清合理與不合理信念,并幫助她學會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 經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得出如下建設性信念。
即使我再完美,也不能把別人愛我、呵護我、依從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管什么原因,那晚我不應該情況都不了解,就不顧一切沖著他們一陣歇斯底里發作。
不管是朋友還是戀人,都要給彼此留些空間,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交際圈。
D、布置咨詢作業
求助者把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與合理信念一一對照并思考,確認自己情緒比較穩定后,與男朋友電話溝通,多看點課外書籍,積極參加班級體活動。
(3)第三次咨詢
任務:鞏固咨詢效果,結束咨詢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心理測驗法
過程:根據上次作業,求助者經過認真思考后,與男朋友通了一次電話(實際上,男朋友已經多次打電話給她,但她拒絕接聽),對自己上次的歇斯底里大發作表示道歉,男朋友很高興,說她和那女孩真的僅僅是好朋友關系,而且和求助者說下次會盡量為求助者著想,她是真的愛求助者,也很想和求助者把他們的這條路走下去。
對求助者進行積極的鼓勵,使求助者在咨詢結束后仍能用學到的知識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心理測驗:不管是SAS,還是SDS結果顯示都明顯下降。
布置任務:進行總結,把這幾次所學到的新知識都運用到生活中去。
8 咨詢效果評估
8.1 求助者的自我評估
“我的情緒已經基本平靜下來了,我知道我該怎么做了”
“我不會再感到很矛盾,上課也不再走神了,生活也有了激情”
8.2 咨詢師的評估:
經過回訪和跟蹤,發現咨詢已經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求助者和男朋友有時間還是一起吃飯,一起逛街,其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喜歡和朋友們一起說笑,看著精神也好多了。
8.3 心理測驗評估:
求助者的SAS和SDS測驗得分從56和64降到了43和45。說明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8.4 他人評估
求助者又喜歡打電話回家給父母,也喜歡和朋友們一起說笑話,聊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