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運
【摘 要】抑郁在全世界呈現不斷增長趨勢,在大學生中亦是如此。本文主要從大學生生活事件(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與抑郁的關系以及歸因、自尊、認知情緒調節和應對方式等在大學生生活事件和抑郁中的作用方面進行研究進展綜述。
【關鍵詞】生活事件;抑郁;大學生
抑郁是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狀態,從青少年到老年都有罹患抑郁的可能,并且這種幾率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以往研究發現,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對抑郁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應[2-3.4],隨著“累積效應”的產生,抑郁癥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5]。本文綜合分析大學生生活事件與抑郁情緒的關系,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詢提供科學依據。
1 生活事件與抑郁
生活事件影響大學生情緒,并且生活事件對大學生抑郁情緒有顯著預測作用[6.7.8.9]。有研究顯示,大學生中存在人際關系問題的學生占53.57%。其中,38.51%的大學生有輕度人際關系困擾問題,15.06%的大學生有嚴重人際關系困擾問題, 1.43%的大學生存在人際關系障礙[10]。大學生學習壓力、健康適應以及其他方面對抑郁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并且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在年級間存在顯著差異[11]。大二和大三學生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和健康適應與抑郁顯著相關[12.13]。生活事件的強度與性別在青春期的脆弱情緒中起作用[14]。戀愛沖突作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項負性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抑郁存在顯著相關,并且,戀愛沖突能正向預測抑郁[15]。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中生活事件與抑郁情緒存在顯著相關[4.16]。女大學生生活事件與抑郁存在顯著相關,并且生活事件的各個維度都可以顯著預測抑郁[17]。有追蹤研究顯示,具體生活事件與男大學生的即時抑郁有關,而與長期抑郁沒有顯著關系[18]。
2 生活事件、自尊、歸因與抑郁
大學生應激性生活事件通過自尊對抑郁產生影響,單純分析應激性生活事件對抑郁的影響,其作用會減小[19]。有研究發現,生活事件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不顯著,但是,通過自尊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對抑郁產生顯著影響[20]。并且,抑郁大學生與正常大學生自尊結構存在差異,相比較正常大學生,抑郁大學生的內隱自尊比外顯自尊水平高[21]。大學生消極歸因方式和生活事件對抑郁有顯著預測作用,而自尊在兩者之間起到調節作用[22]。歸因風格中的成就性事件和應激生活事件對大學生抑郁具有預測作用,歸因風格對應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起到調節作用[23]。
3 生活事件、認知情緒調節與抑郁
在不同種族的學生中,積極的應對方法與抑郁癥狀呈負相關,并可能防止抑郁的發生。消極的應對方法與抑郁癥狀呈正相關[24]。認知情緒調節中的認知重評策略能有效減少負性情緒[25],認知重評策略在生活事件對抑郁的影響上起到調節作用[26]。生活事件對大學生抑郁有直接預測作用,認知情緒調節在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抑郁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大學生多使用積極設想、積極調整、容忍等情緒調節策略[27]。然而,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抑郁程度較高,而男性在認知內容上表現出更大的扭曲。研究表明,認知扭曲可能使男性免受抑郁情緒的影響[28]。情感體驗是影響生命事件與絕望抑郁之間縱向聯系的潛在機制。顯著負性生活事件直接促進了絕望抑郁的發展[29]。有研究表明,無望抑郁與消極認知方式的原因和結果呈正相關[30]。但是情緒調節策略存在文化差異[31]。也有研究顯示,生活事件對心理彈性有直接影響,通過情緒調節作用對心理彈性產生間接影響[32]。生活事件、積極情緒調節和消極情緒調節對大學生焦慮具有影響,認知情緒調節在生活事件與大學生焦慮間存在中介作用[33]。
4 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抑郁
應對作為應激與健康的中介機制,對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34]。大學生主要使用積極應對方式,較少使用消極應對,積極應對方式與大學生抑郁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消極應對方式與大學生抑郁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35],并且,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有顯著預測作用[36-37]。大學生生活事件與抑郁情緒和消極應對方式密切相關[38]。大學生應對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關系間存在中介作用[39]。成熟應對方式和不成熟應對方式在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抑郁的關系存在中介作用[40]。有研究發現,抑郁、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各因子之間相關性不顯著[41]。王渭玲等研究發現,使用不同類型應對方式的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較常使用成熟型應對方式的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高,較常使用不成熟型應對方式的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42]。 Sawyer MG 等采用多因素分析發現,負性生活事件與消極應對方式交互作用,會加速男生抑郁癥狀的出現[43]。提高大學生的應對效能可以有效抵抗抑郁[44]。
5 生活事件﹑其他和抑郁
貧困大學生中,生活事件對抑郁沒有直接的預測作用,通過缺陷感對抑郁有間接的預測作用[45]。但是,也有研究發現,生活事件直接影響貧困生的抑郁情緒[46]。有研究發現,心理一致感在生活事件與抑郁情緒間起到緩沖作用,即心理一致感可以緩解生活事件對抑郁產生的消極影響[47]。神經質人格在大學生生活事件和抑郁間主效應和交互效應顯著[48]。雅安地震后三年,有研究對4137名親身經歷過地震的青少年(平均年齡為15.12歲)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可以準確地預測未來的抑郁癥,地震后的負性生活事件對抑郁癥的影響是部分的[49]。何家寶研究表明,大學生公正世界信念作為中介影響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間的關系[50]。大學生挫折事件與抑郁存在顯著正相關[51]。有研究顯示,大學生應激性生活事件在中醫類型體質和抑郁間有調節作用[52]。
6 結語
大學生抑郁事件發生比率逐年上升,并成為危害大學生心靈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事件,例如,人際關系、學業壓力、健康適應等因素在大學生抑郁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大學生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也受到自尊、歸因方式、歸因風格、認知情緒調節、應對方式、人格等相關因素得到調節作用。此外,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抑郁影響因素、抑郁程度不盡相同。根據以上情況,應進一步針對大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詢與疏導。
參考文獻:
[1]HoldenC.Global/surveymexamine/sim-pact/of/depression.Science,2000, 228(7):39~40.
[2]陳紅敏,趙雷,劉立新 . 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關系探討[J]. 中國青年研究,2009 ( 7) : 92 - 95.
[3]陳慧,鄧慧華,鐘萍,等 . 青少年早期的抑郁與生活事件的交叉滯后分析[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 1) : 80 - 83.
[4]韓黎,王洲林,張繼華,呂林,王金霞,廖傳景.留守經歷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7,31(04):326-332.
[5]Steinberg L. Risk taking in adolescence: w hat changes, and w hy?[J].Ann NY Acad Sci,2004,1021( 1) : 51 - 58.
[6]申苗苗. 大學生生活事件對抑郁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5.
[7]代欽. 漢、蒙兩族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資本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比較[D].西北大學,2014.
[8]劉松. 大學生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D].陜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