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冬
【摘 要】目的:研究整體護理在潰瘍性角膜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取40例潰瘍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隨機綜合平衡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20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干預。觀察護理總有效率,并采用焦慮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定。結果:(1)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95.00%),參照組護理總有效率(55.00%),有統計學意義(P<0.05)。(2)試驗組焦慮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低,而生活質量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在潰瘍性角膜炎患者中的應用中具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整體護理;潰瘍性角膜炎;焦慮
潰瘍性角膜炎在臨床中又稱為角膜潰瘍,由感染性致病因子入侵眼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生炎癥,是臨床眼科常見疾病之一。病發后,患者可出現疼痛、和眼瞼痙攣等強度發炎癥狀,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療,便會導致視力降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失明。因此,針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應及時給予其對應治療及護理干預,以對其健康提供保障。本院就20例潰瘍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整體護理干預開展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潰瘍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隨機綜合平衡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20例。試驗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0-72歲,平均(45.4±1.6)歲;參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1-72歲,平均(45.6±1.4)歲。2組資料經χ2/t檢驗得出P>0.05,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可對比研究。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謹遵醫囑對患者實施護理,包括眼部清潔、病情觀察及巡視等。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圍繞患者心理特點實施心理疏導,協助其建立正確的治療意識,同時將疾病及治療相關信息對患者進行講解,提高患者對自身的認知;(2)眼部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眼部開展清潔工作,嚴格按照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對于部分炎癥嚴重患者應采用無菌紗布擦洗,嚴禁抑制呼吸、擠壓眼球等;病情穩定后,可使用已消毒毛巾熱敷眼球,每天3-4次,每次以15min為宜;(3)飲食護理。日常飲食應確保每日正常營養供需,以清淡、優質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對患者眼球造成的影響,逐步提高其抵抗能力,從而確保干預效果。
1.3 研究指標
觀察護理總有效率,并采用焦慮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定。
護理總有效率以患者護理后病情變化進行判定,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視力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經護理干預后,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視力改善在50%以上;無效:護理干預后患者臨床表現及視力均未好轉;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取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數據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x2檢驗,計量數據呈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取獨立配對t檢驗;當P<0.05時,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總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95.00%(19/20),參照組護理總有效率55.00%(11/20),其中試驗組顯效14例、有效5例、無效1例,參照組顯效7例、有效4例、無效9例,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要高,有統計學意義(x2=6.533,P=0.011)。
2.2 焦慮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試驗組焦慮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低,而生活質量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以往臨床針對角膜潰瘍患者治療中多輔以常規護理,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視力作為機體重要組織之一,該部位發生疾病極易影響患者心理,致使其出現抵觸或抗拒性行為,從而降低干預效果。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改善其負性心理,使其主動配合治療開展。整體護理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常用護理措施,應用于角膜潰瘍患者中能夠全程圍繞患者實施護理,針對其心理、病情及治療等,通過改善其負性心理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同時指導其以正確方式對眼睛進行保護,最大程度上減少外在因素對患者造成的影響[2]。本研究結果,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參照組的(55.00%),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心理及生活質量均處于良好水平,證實采用整體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可對角膜潰瘍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在潰瘍性角膜炎患者中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秀鳳, 姜麗. 整體護理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療效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6, 11(8):161-162.
[2]賈曉丹. 潰瘍性角膜炎患者疼痛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34):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