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 要:小學數學是教學基礎課程,對于學生以后的數學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針對以《認識圖形》為例論演示教學法演示教學設計,并進行成果總結,再提出就學生興趣談演示教學法應用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 演示教學法 研究 經驗
一、以《認識圖形》為例論演示教學法
1.演示教學法在《認識圖形》教程設計背景
《認識圖形》教程設計主要針對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全演示課程的用時為一個小時,教學需要提前準備相關的多媒體演示課件、演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還有部分輔助性的小工具,如白紙、水彩筆、木簽等。
2.演示教學的課題概述
今次演示教學主要針對《認識圖形》作出的課程設計,它主要的教學目標有:一是認知目標。可以通過學生的觀察、實際操作等課內活動,讓學生進行一個課程的初步認識,體會圖形中“面”與“體”的差別。二是實踐目標。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一個空間思維和創新意識,三是情景目標通過認識與想象,感受一下圖形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想象這種圖形與日常的那些物品最相似,圖形組合起來的變化等。[1]
3.演示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教學,導入主題(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模型)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個好朋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老師桌面上的這些物體,你們都能觀察一下它們的小臉是什么樣的?生:平平的、很光滑...
(2)實踐交流、探求新知
① “說一說”環節。師:(擺出學生做的手工圖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畫,都是我們全班同學在一起做的,你們會想一下是什么做出來的?生:我是拿蘿卜頭印的;我是自己畫的……
② 課堂互動。師:大家真棒,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這些工具,請幾個同學把它們的臉印在白紙上好嗎?(學生操作完畢后)好,這幾個同學很了不起,老師把它們放在黑板邊并標出號碼,接下來老師會畫出一些圖形,你們告訴我它們都與哪個號碼的圖最接近?(教師操作完畢后)師:這個是幾號圖形?生:1號。師:大家回答得很好,這個叫正方形(教師依次回答后)小朋友真棒,可以認出這些圖相似的地方。這些小臉都有一個總的名字,叫平面圖形。
③ “認一認”環節。師:讓老師帶你們一起認識這些平面圖形,你們可以告訴老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嗎?生:正方形和圓形的腰很胖;三角形的頭很小;長方形的腰很長......師:孩子們,你們都說得很對,你們已經可以記住它們了,那老師來考考你們可以嗎?(隨機指出不同的圖形,提問學生)
(4)課堂總結,動手拼圖
師:很好,請你們回答老師,今天我們都認識了哪些圖形?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師: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什么?生:平面圖形。師:老師一會會給你們每人一個信封,你們打開它并想想看,可以拼出幾個圖形。
二、就學生興趣談演示教學法應用的經驗
時代在不斷發展,教材也需要與時俱進。教材的改革是整個時代的發展需求。筆者通過總結個人在演示教學法應用的教學經驗,與各位小學數學教師一起分享,為求得到一個在教育事業上的一個新思想、新理念,與時代合拍的教學方法。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引進都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較形象,教師要善于發現這個教學特點,遵循演示教學的應用原則——“從感觀到感知的升華”,認識其教學規律,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課程就可以達到比較通俗易懂,富含直觀性、趣味性,對于知識面有限的小學生來說,他們也比較好了解、接受和掌握。
1.充分把握小學生啟蒙階段的教學
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小學數學課本的時候,都存在一股新鮮感和好奇感,想去學好數學的心理極為迫切。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惜花時間、下功夫的讓學生喜歡上這個啟蒙教學階段,讓他們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
2.求創新靈活以保持課堂的生動趣味性
小學數學知識點比較簡單,也很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具有較強的靈動性、趣味性。所以,人教版的小學數學富含豐富的內容,為教師誘發學生情趣和學習動機,起到一個很好的幫助。新教材的啟蒙還要抓住其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年級小,自信心正好在建立階段,心理起伏較大,教師要以持之以恒的教學態度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注重演示教學前部分的引入環節。也就是我們通常提到的“情景創設”。在課題引入中,設計游戲、實驗、多媒體的情景創設手段,完全取決于課程的需要,想要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我們就要設一個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切入點來著手。譬如簡單的表演、模型的展示、故事情節的切入等等,然后把問題設置在適當的情景環節,以便營造一個有趣生動的學習氛圍。
(2)充分讓學生參與演示教學中的實踐教學。新教材針對小學生喜歡觀看、手動能力強的特點,安排了“拼一拼”、“認一認”、“數一數”等內容,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分為幾個小組,請每個小組和老師一起準備教學道具、并進行道具演示。通過教師與學生一起準備教材的過程中,這樣既可以教育小學生愛勞動的行為習慣,也可以在準備道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對知識點才初步認識。
3.開設第二課堂,展示亮點
在六年的小學數學中,其自然性和實用性決定了第二課堂的重要程度。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課程空余時間展開小學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小學知識競猜、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在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之余,教師還能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讓他們的課余活動更加妙趣橫生,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個體的個性與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從中學生還能收獲小學數學的學習信心。
結語
綜合上述,在新的課改中曾提到:“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思考與探索。課程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直觀與抽象的關系,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而演示教學法,正好可以滿足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它可以提高小學課程成果質量,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熊有模.淺談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1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1.
[2]劉文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