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毅萍
摘 要:小學數學學習中運算能力異常重要,直接影響到數學學習成績,因此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基于此,本文中分析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誤區,給出具體的優化措施,旨在促進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數學運算能力 培養方法
數學運算并不是單純的計算,而是思考與理解問題的過程。這意味著小學數學運算教學讓學生掌握課本內容,還要促使學生掌握運算方法與養成習慣,有必要做好相關研究工作。
一、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1.盲目使用題海戰術
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算難度不一,當學生運算出現難以理解的問題時,教師會向學生傳達“熟能生巧”的概念,造成部分學生進入誤區,通過大量練習同類題目以掌握技巧。大量的運算練習,考試中學生會遇到重復或類似問題。但當前出題人不斷創新角度,出現一些靈活的運算習題,雖然原理不變,但題型千變萬化。學生盲目練習造成時間與精力的浪費,題海戰術讓很多學生走入誤區。
2.學生運算思想問題
部分學生對數學思想有著畏懼心理,總覺得數學運算思想難以理解。每一道數學運算題都由數學運算思想構成,如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等。數學解題過程中運算思想也有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生數學思維。但學習數學運算過程中,部分學生忽略運用數學運算思想,造成解決數學運算問題時難以下手,忽略培養學生數學運算思想。
3.課堂互動難以控制
小學數學習題課程教學時,教師覺得沒有必要采取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經過長期學習小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解題的能力。同時,選擇教學方法還會占用課堂實際,減少師生互動。因此部分教師根據自己授課情況決定課堂與運算教學時間,經常出現難以控制的情況。如部分學生走神、小動作等影響教學安排。
二、小學數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審題習慣
數學解題時良好的審題習慣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小學數學成績的提升。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時,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并養成良好審題習慣是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培養小學生解題時快速找到解題點,實現提高解題能力與預算能力的目的。
學生審題時,要搞清楚題目的意思,找到破題點,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小學數學教師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時,要考慮各方面因素,通過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夯實運算的基礎。首先,全面審題,了解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其次依據條件分析,得出隱藏的條件;最后通過關系與條件轉換,選擇最簡潔的解題方法,促進解題效率的提升。實際教學中分析很多時候單純記憶數學知識沒用,部分冷門知識記憶后容易丟失,無法解決問題。通過培養與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為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奠定基礎。
2.提高運算的趣味性
口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運算準確率。如,學習乘法表時,常見的如6×6=36、7×8=56等常見的運算題目,絕大部分學生張口就來。但隨著年級升高,數學運算的難度持續增加,很多時候單純口算無法得出最終結果,如6×65+7、82×(3+24),這類題目計算時需要學生使用豎式運算。大量實踐表明,部分學生混合運算能力較弱,主要原因在于不熟悉運算順序,實際計算時往往弄錯順序,直接影響最終結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數學運算順序編成順口溜-先乘除、后加減,括號內的先運算、同級運算自左向右。并要求學生進行背誦,便可以使學生記得運算的法則 。
3.善于利于錯題資源
數學運算能力培養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運算方法,才可以提高解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實現主動學習,培養與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促進運算能力的提升。通過合理利用錯題資源,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要善于利用錯題資源。對于教師而言,以錯題資源分析為載體,能夠有效優化教學思路和方法。學生則可以將錯題當成一面鏡子,找尋到運算過程出現的問題,實現自我批判提升,避免重復錯誤的出現。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易錯題與常錯題整理成冊,詳細標注出錯的原因與正確解法,解題時要注意的問題等,總結批注學習態度、習慣等方面的內容,清楚標注“概念錯誤、思路偏差、理解不深入、運算順序錯誤、審題馬虎、計算錯誤”等原因。為了保證錯題本的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之間定期交換錯題本,查看自己是否有未發現的錯誤,記錄交流的經驗,以別人的錯誤引以為鑒,起到提高自己運算能力的作用,順利完成小學數學小學目標,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與學生想要突破運算關,教師既要做好示范工作,也要關注學生的運算態度、習慣等,關注學生課堂內外的各類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積累運算經驗,并充分利用經驗解決問題,達成培養與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目的,旨在促進數學成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