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萬福
高中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問題
學校德育工作的培養
高中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德排在首位,然而德的實現是由行為來體現的,而不是由文字。然而,高中生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無論是思想品德課還是其他文化課,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語文作文里的大開大合之氣也還停留在表面。
高中生要把內在和行為合為一體,不能光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所以,學校要加強德育工作,發揚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從孔子引領的儒家風氣到老子引領的道家風氣,無一不是注重德的培養。一個人首先要有知識的沉淀,然后要有德育的累積。古今中外,每個大家的修養、品格的光輝都會流傳于世,被后人宣揚傳頌。
家庭德育工作的培養
高中生德育培養的缺失有一部分來源于家庭,古時候的家風在現代家庭中已經很少出現,這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母的溺愛。以前孩子多、負擔重,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大多只是注意孩子的文化和技能的培養,真正的課外實踐很少,這也導致現在大部分孩子在這樣的溺愛下養成了“低頭族”、不干家務活的“公主、王子”。現在的語文作文也開始寫到家風的問題,但僅僅體現在思想和紙上,并沒有真正地行動起來。君子,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排在首位。家庭的教育是啟蒙教育,家長要和教師配合好,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孩子。
社會德育工作的培養
社會上也應該做些行動,使高中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例如:圖書館可以招義工,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組織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社會像是一個大家庭,里面五味雜陳。對于社會德育工作的培養,一是要注意工作的意義所在,不能停留在表面;二是安全問題,注意安全意識的培養。比如,在寒暑假,學生們可以利用假期時間擺脫手機,走出家庭,走到戶外,一起做義工、志愿者,交到一群有愛心、互幫互助的好朋友。
高中生德育工作的時效性策略
學校的德育實踐
學校可以規定一個學期開展一個活動,學生可以自己聯系,也可以和志愿者組織聯系。學校可以規定學生在一天內出去打掃街道、幫助老人等,完成自己的志愿之旅。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個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美德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因此孩子的教育重在學校風氣和教師德行的感染和培養。學校可以通過一系列獎勵的方法來積極引導學生,如對講衛生的班級獎勵小紅花、分發流動紅旗等。
家庭的德育實踐
家庭也可以定期組織各種活動,這樣一來,既可以利用有意義的時間培養家庭氛圍,也可以教育孩子。在我們的社會中,勞動不僅是經濟的范疇,而且是道德的范疇,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而家風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如吃飯不能剩菜剩飯、在宴會上不能玩手機等,這些細節正是一個人修養的養成。一個人的氣質流于外表、忠于修養,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只注意孩子外在的培養,更要注重心靈的修煉。德與孝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它繼承,更要把它發揚光大。
社會的德育實踐
社會上一些實踐活動不能流于形式化,要落于實處,發揮社會這個大家庭的力量,把品德融于整個社會,使之成為一個風氣。同時,應該熱心地致力于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培養一種中國青年應當有的大氣感。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張載先生為后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青年都應該樹立這樣的德行,這樣我們才可以不亂于心、不困于情。當代社會正在大踏步地發展中,我們在不斷進步、創新,但是,為了追求發展,我們忘記了在浮躁的社會中那顆“可緩緩歸矣”的心。尤其是當互聯網把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后,我們只能通過手機來聯系世界,開始關注抖音和瘋狂追星,這個浮躁的社會開始一點點走向了我們難以預測的方向。
對于古文,我們越來越讀不懂屈原的潔身自好、歐陽修的天下情懷、竹林七賢的郁郁不得志、杜甫的茅草情。因此,請一定要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保持那顆不忘的初心。習總書記在中國夢里也提道:不忘初心,不畏將來。高中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以飽滿的精神心懷理想,心懷天下,面帶微笑,勵志前行。
結語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因此,高中生的德育要融于心、立于行,以此來發揚社會主義品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