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曼
五年制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入學基礎也參差不齊。這些學生的起點為初中生,且學習成績相對薄弱,未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和歷練,他們有著自己的獨特個性,多數學生對周圍的事物缺乏好奇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事方式我行我素,不考慮他人感受,但內心世界極為敏感,心智很不成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找不到個人的奮斗目標。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教育工作者應多作自我反思,想想能為學生做些什么,力求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尷尬的教育局面。
針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普遍特點及我校學生厭學及流失原因進行分析,本文試圖從教學和學生管理兩大方面入手,以人文關懷為切入點,融合多元智能理論及現代化信息技術,初步探索適合五年制高職生的教學和管理策略。
堅持多元評價,拋棄“唯成績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該理論最初用于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并非人類智能的全部,還包括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等方面。
根據加德納的理論,學校在培養學生各種智能的同時,不能僅僅憑借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而給學生貼上優等生、學困生的標簽。學生的發展應是全方位的,邏輯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可能在肢體運作方面表現得優異。因此,評價學生時應多元、立體、全方位,而不能揪住一點不計其余。
教育教學對策方面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針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基礎課、專業課是學生今后立身的基礎,而學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業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導航和保駕護航的作用。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年齡相對偏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當前的“讀書無用論”以及對成功的片面定義對五年制高職學生三觀的形成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自身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干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Weiner,1974)的歸因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成敗可歸納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穩定因素和不穩定因素。歸因方式不同,對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干預,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好壞與自身努力程度息息相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明白學習動機是內在可控的因素,有了好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正確的學習行為。
學??赏ㄟ^心理講座、心理輔導及心理咨詢等形式來改變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激發其學習動機,使其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逐步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與樂趣,從而緩解厭學情緒,減少厭學行為的產生。
幫助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指導
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相對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圍及社會風氣的影響,缺少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科學規劃。因此,學??杉訌妼W生這方面的教育,加強對學生就業和創業的指導,讓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明確自己的學習生活目標,了解自己的職業愛好,分析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力,科學規劃自己的未來,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調動學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其前進的動力。
學生管理對策方面
教學和學生管理質量的好壞影響著職業院校的辦學規模和長遠發展,要想教育和管理好這些初中起點的五年制高職學生,首先,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其次,要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享有被尊重的權利;再次,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通訊方式來做好與學生的實時溝通;最后,要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
培養愛的能力
一個人缺乏愛的能力就會缺乏責任心、同情心、上進心,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沉浸在自己的個人世界里。根據我校五年制高職生的數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兒童,或父母離異,或生活在單親家庭。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其普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渴望被愛,這就要求輔導員、任課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愛心的加油站,用自己的關愛去溫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們身上滿滿的正能量,學生病了有教師的探望,遇到困難了有教師的幫助,心結打不開了有教師的疏導,過生日了有教師的祝福。相信經過時間的累積,學生內心的關愛之心也會被喚醒,他們也會學著去幫助同學、關心父母、關注自己的學習、關心周邊的事物。只有在一個有愛的集體中生活,這個集體才會有溫度,才會溫暖更多的人。
尊重、鼓勵性原則
五年制高職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但初中學習階段的教師對這些學生的關心和鼓勵是不充分的,其更多關注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
科學研究證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學習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進入高職階段,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相信、尊重、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和堅強的意志,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代信息技術應廣泛應用于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因此可以嘗試課堂內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來完成自己的課外作業,并在課堂上闡述作業構思及完成情況。同時,可以建立教學資源平臺,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充當“設計者”“監督者”,學生演變為“執行者”。
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主要是面對面的溝通,而現代通信設備的發展可以實現教師、學生、家長的零距離溝通。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對出現的問題在第一時間進行溝通,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教師在群內發布的信息主要以學生取得的榮譽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于出現的問題和錯誤,教師要以私聊的方式來解決,盡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
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不是單方面可以完成的,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缺一不可。五年制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制高職生同其他??粕粯樱际菍W校培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用人單位的選擇上是平等的。
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后,表面上脫離了父母的管教,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應該出現斷層。這些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結語
近年來,五年制高職生的數量與日俱增,專業設置較廣,如何培養和教育好這一階段的學生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和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必須雙管齊下,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他人管治轉向學生自治,從而初步建立起五年制高職生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