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澤銀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學校教育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利用網絡技術這無限廣闊的信息平臺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就成了我們必須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多媒體;信息化
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學校的教學當中,應該作為學校課堂教學手段的一種普及形式。通過互聯網技術這個信息平臺,可以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甚至在思維方式的引導上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輔助手段。具體到中職院校的公共藝術課堂方面來說,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的地方。職業教育是我們國家重點發展一種重要教育形式,重點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技術人才。創造性思維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技術革新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要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來進行創新,開發出課堂教學新模式。
一、目前公共藝術(以美術為例)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
目前中職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主要還是停留在對知識點的解析方面,解析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和作品的敘事性內容,還有作品的現實意義或者象征意義。在面對專業型的教學對象時最多對作品的具體繪制技法做一些分析和模仿,這就是一直以來高中等院校藝術理論性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其實這些教學方法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史的教學方法。但是在互聯網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互聯網技術也可以為我們中職學校提供更多可能的技術支持。
二、探索互聯網技術引入課題教學的方法
把互聯網技術引入院校公共藝術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后主要研究方向。就目前來說,我們如何利用好這些技術平臺來促進和提高當前的教學效果是我們主要探索任務。
我們通過研究而探索出的教學方法必須是可復制性、簡單而有效、直接可用的方法。這樣的研究結果才是最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國家目前正處在發展的過程中,從全國范圍來看教學的環境不管從硬件還是軟件東西部地區發展都很不平衡,發達的東部地區城市的教學設施可能可以和發達國家相媲美。但是,在大多數的中西部地區很多學校教學條件就遠遠跟不上東部沿海城市的步伐。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的研究成果不能只在發達地區可用,最關鍵的是欠發達地區的教學更加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來加以改善和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真正達到提高全民素質的教育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考慮到欠發達地區有限的技術條件。所以我們就從基本的技術條件出發來談談教改的可能性。
(一)互聯網技術為我們公共藝術課程內容的拓展提供技術保障
教材的內容一般都是知識面的重點概括,不會把知識點延伸的太寬,但是我們在教學中為了把知識點講解到位、為了讓學生把知識點理解的更透徹,往往我們教師都需要在課前去挖掘更多的知識點來拓展教材內容。以魏晉時期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洛神賦圖》為例,《洛神賦圖》在教材中的內容是很少的,只是對作品的簡單介紹。這樣不足以讓學生來理解這一幅在繪畫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作品。我們可以把這幅作品作為我們公共藝術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課堂教學,充分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內容:①作者顧愷之的生平、藝術主張、時代背景;②文學作品《洛神賦》的作者曹植的生平、文學成就、寫作風格、時代文化背景對作者的影響以及當時文學體裁的特點(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盡可能詳細);③顧愷之是如何用繪畫的形式和語言來表達文學作品的內涵。我們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來收集和組織這些文字材料比查找書本資料來得方便快捷。
(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的運用
課件的制作過程使用的最普遍的就是PPT,而且在網絡上有大量精美免費的PPT模塊可供使用,制作簡單,適合普及。技術水平高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自己制作教學視頻。教學視頻的制作可以分為前期準備和后期剪輯兩個階段。前期階段主要是根據課程內容所需來進行一些拍攝工作,最簡單的拍攝工具就是手機。后期的剪輯和編輯工作可以利用一些免費軟件進行制作(有條件的可以使用正版軟件這樣可以獲得更為強大的技術支持)。這些簡單的技術條件看似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卻是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因為手機已經普及,不存在拍攝條件的困難問題,免費而且簡單的編輯軟件也可以基本滿足課件制作的技術要求。為教學條件缺乏欠發達的地區實行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性。
(三)手機運用到課堂
手機問題是課堂教學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但是手機能在課堂發揮它的作用對于課堂教學也是有積極的意義的。手機里面的QQ群,微信群,云班課等可以很好地運用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利用這些已經普及的小軟件來發布和收交作業、組織點評和討論,發布短視頻等等。微信還可以提供很多可供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空間,也就是利用微信的各種“公眾號”平臺。這些公眾號都是對課堂教學手段的一個延伸,也是對課內知識點很好的拓展,可以更大可能地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強化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場所硬件設施
對于教學場所的技術要求最基本技術條件就是多功能講臺有條件的可以建設校園網。如果有了校園網絡的支持那以上技術手段的運用那就更加順暢和有效了。
對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在公共藝術課堂教學的運用主要從查找資料、制作課件利用手機強化教學效果三個方面來探討的,這些都是可供利用的普及而廣泛的基礎技術,可復制性比較強,也有利于教學方法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編.公共藝術,2015,8.
[2]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史教研室編.中國美術簡史(增訂本)[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基金】: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互聯網+中職公共藝術教學研究與實踐——以美術為例》(課題編號:ZJZB201608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