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深度學習是針對淺層學習提出的,是指通過溝通與合作能力、創造與創新能力等高級技能以及積極的學習態度來掌握嚴密的學術內容并學會如何學習。深度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發展可遷移的知識,能夠運用解決新問題或者有效應對新環境。通過深度學習,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使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有一個質的改變,以價值文化為基礎的核心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關鍵詞:怎樣指導;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
1確定單元學習主題,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要有一定的高度和眼界,要有整合教材和知識點的能力,適時選擇有價值的、對現實生活有意義的、有利于拓展學生現有理解水平,能促進學生持續探究的教學主題,讓學生深入生活實踐的問題情景,學以致用,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后,可以設計“消費中的數學”單元學習主題:王老師帶41位同學到公園劃船,一條大船坐8人,每小時租費100元,一條小船坐5人,每小時租費60元,他們應該怎樣租船最佳?租費多少元?學生憑借生活經驗,首先要理解當有余數時,必須要再租一條船,還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比較出合理租船的要點:從已知條件可以知道租小船比較便宜,租小船要盡可能多,每只船上的人要坐滿,盡量不要留出空位。最后找到最佳租船方案:租7條小船和1條大船最便宜,一共是7*60+100=520(元)。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能夠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深度思考,這才是充分思考的課堂,思維交鋒的課堂。
2制定深度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著導向、激勵、調節和測評的作用。教學目標能反映學科本質及思想方法,能夠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和靈活應用。教學目標的改革發展經歷了知識技能——三個維度目標——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三個維度的目標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知識與技能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過程與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三維目標指向學生思維習慣養成和實際應用能力提升。結合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分為6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記憶、理解、應用是淺層學習,是學習的基礎。要達到深度學習,在實現原有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只有重視分析、評價、創造三個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重建、學習策略的提高和高階思維的提升。如《圓的周長》一課可以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認識圓周長,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運用圓的周長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合作、學會學習。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這樣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化、適應性、針對性、開放性。
3組織深度學習活動,引導自主探究
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用好引導提示語,組織深度學習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習慣和能力,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口算同分母分數加減,然后出示: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讓學生觀察這道題和口算題有什么不同?猜一猜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等于多少?你能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證明你們的猜想嗎?匯報交流時,有的學生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有的把二分之一化成了四分之二,變成同分母分數計算,還有的把分數化成小數得出了結果。當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得出結果后,老師給予高度的評價,并提問:為什么要通分呢?得出: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所以要通分。然后出示十分之七減六分之一,讓學生試一試:這道題你想用什么方法解答呢?反饋交流時發現學生都用通分的方法計算,這時又問:為什么不用折一折或者化小數的方法了呢?引導學生體會算法的優化。追問:在以往的學習中,哪兒還有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的規定?溝通整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理解算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設計了層層相關的引導語,并且注意隨時生成新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聚焦”,不斷地激發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思考,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探索、發現問題、大膽猜測、小組合作、思考驗證、收獲成功的機會,給學生自主探究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使學生對探究性學習有了深刻的學習體驗,促進了深度學習。
4結語
“深度學習”,是指將知識與技能在真實情境中用于解決問題,以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等認知策略。新課程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在關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作為小學數學學科,當我們聚焦課標的落實,關注“四基”的實施,致力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時,不難看到學生的學習依然存在淺表化、淺層化的問題。深度學習,倡導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注重學習的自然發生,直接指向學生學習的本質,必然催生學習方式的悄然變革。
參考文獻
[1]馬云鵬.深度學習的理解與實踐模式——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4):60-67.
[2]于麗麗.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J].赤子(上中旬),2016(24):269.
[3]高立新.基于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