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麗 王德發
[摘 要] 隨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影響,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所調整,拉開了我國制造業深化改革的帷幕。裝備制造業因行業的特殊性,存在政策和行業外部財務風險,在籌資、投資、資金回收、現金流等活動過程中存在內部風險因素。文章在分析裝備制造企業內外部風險的基礎上,從籌資、投資、資金回收、現金流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關鍵詞] 裝備制造業;財務風險識別;財務風險防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12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5- 0032- 02
1 引 言
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開始重視制造業的發展,并將其振興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這一變化也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一個突出點。美國發布了多項制造業戰略計劃和法案,為了提高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工藝,美國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用于支持這些計劃,力將美國制造業領先全球;德國發布了“工業4.0 計劃”;英國提出建設創新制造中心,并且提供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和巴西也公布了制造業方面的政策和計劃,并且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意識到了制造業的不可替代性,并提出了制造業發展戰略,都計劃把自己國家打造成工業強國。
2015 年,我國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按照中央經濟工作部署,啟動新的重大制造業項目,在“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引導下,逐步拉開了我國制造業深化改革的帷幕。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國制造行業的結構性變化進一步凸顯,智能化、信息化成為行業主要發展方向。在世界性金融危機和我國宏觀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我國裝備機械制造企業風險與機遇并存,其中財務風險尤其要注意防范。
裝備制造業作為密集型行業,是一個國家重工業發展的標志。因其投入資本多,在財務上與其他行業企業相比,具有投資大,采購與付款管理難度大,流動資金周轉慢和占用資金多,貨款回收風險高等特點,其財務風險不容小視。
2 裝備制造企業財務風險識別
裝備制造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外部財務風險和內部財務風險。外部財務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行業風險,內部財務風險主要來自資金的運動過程,即籌資、投資、現金流等活動過程所產生的風險。
2.1 裝備制造企業外部財務風險
裝備制造業是國家的重點行業,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政策影響,改革逐步深化,智能化、信息化成為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主營業務發展、資產規模擴張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國家對裝備制造業政策的調整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政策性風險。
2012 年至2015 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增速緩慢回落,整個國內市場比較低迷,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給經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裝備制造企業在2011 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歷史高點之后,連續5 年下降,最近幾年下降幅度逐漸降低。
2.2 裝備制造企業內部財務風險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也是重要物質基礎,更是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前提,沒有資金企業就沒有生產能力。裝備制造企業主要在籌資、投資、資金回收、現金流等方面存在風險。
第一,籌資風險。裝備制造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企業,需要較多的資本投入。籌資時現金流出量大于現金流入量,現金凈流量往往為負,致使不能如期償付債務本金和利息的風險增大。裝備制造業籌資后可能會存在負債規模偏大,利息支出越大,相應的收益下降,進而導致企業的償付壓力增大。如果負債結構不合理,企業會陷入財務困境。
第二,投資風險。裝備制造企業在擴張中,還會通過購買股權投資等方式對外投資,如果被投資方經營情況較差,企業的實際收益可能會低于預期收益。企業在進行產品研發、進行技術改造或者擴大規模時,由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會使企業的投資收益不確定,甚至蒙受損失,引發財務風險。
第三,資金回收風險。裝備制造企業生產的大宗設備一般為小批量單式生產模式,銷售價格相對較高,在資金上可能具有外包件多、零售商多等特點,加之生產周期長、資金流轉周期滿,特別是在誠信體系不健全的環境下,應收賬款回收慢或者存貨嚴重,造成現有資金流斷裂、壞賬損失等風險,經營風險大。
第四,現金流風險。裝備制造企業經營環節多而復雜,研發、采購、生產、加工、銷售、裝配和配送等環節的周期長,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極低,短期償債能力極差,如果負債經營,以債抵債,其經營狀況得不到改善,資金鏈極有可能斷裂。
3 裝備制造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目前,我國制造政策方面總體偏暖,國家出臺了大量行業利好政策,在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戰略中,得到了從國家到地方的重點支持,但也要注意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
3.1 籌資風險防范對策
裝備制造企業在籌資上拓展籌資渠道,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籌資渠道,通過吸收投資、籌集內部職工的股份、期權,發行債券,融資租賃方式來籌集資金,避免過度依賴銀行借款,降低企業的籌資風險。
保持負債規模與結構的合理性,在籌資時,根據政策環境和外部經濟環境以及借入資金利率的變動趨勢,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最終確定企業的借款金額,使企業的負債規模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以免過度舉債。
3.2 投資風險防范對策
重視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組織財務、工程、技術、物流等多個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對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全面分析,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來進行計算分析。
采用風險轉移措施,在投資建造固定資產時,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這樣就可以將建造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轉移給承包方。對于閑置的資產,可以通過出售資產或出租資產的方式,將風險轉移給購買方或承租方。
3.3 資金回收風險防范措施
完善客戶信用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信貸部門,制定信用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技術建立賬款預警,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評估,對老客戶進行監管,對新客戶進行審核。
建立應收賬款回收責任制,將應收賬款回收考核放在績效考核工作中,對能按時收回應收賬款的責任人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不能按時收回的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獎懲并舉,從源頭上對應收賬款進行質量控制。
3.4 現金流風險防范對策
營造良好的現金流環境,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打破傳統組織模式,使組織創新、流程再造。提升市場應對能力,加強行業聚焦,利用大數據對市場進行細分,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策劃和行動,實現行業客戶聚焦。擴大企業盈利貢獻度及業務規模,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4 結 語
通過財務風險分析與控制的理論對制裝備造企業進行了研究,在國家 “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引導下,裝備制造企業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但裝備制造企業需要從企業資金循環運動的視角進行財務風險識別。本文對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現金流風險及擔保風險五個環節進行分析,逐步分析出風險因素,拓展投資渠道,注重負債規模及結構,重視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加強應收賬款與存貨管理等一系列規避、控制風險的措施,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提高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程小虎.化工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防范[J].財會通訊,2016(8):103-104.
[2]劉芳,葛亮.連鎖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評價及防范[J].財會通訊,2016(23):98-101.
[3]何波.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防范——以中國制造企業海外并購為案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5(25):103-104.
[4]汪華駒.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防范——以合俊集團的破產為例[J].財政監督,2017(15):95-99.
[5]鄒長勝,王萍.“一帶一路”視角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海外建廠”風險識別與防范——以哈薩克斯坦為背景[J].改革與戰略,2015,31(5):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