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棋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WTO組織以后中國的對外貿易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與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的調整和創新是分不開的。本文首先對新中國建立以來對外貿易制度的變遷進行梳理分析,研究制度變遷對中美貿易的影響,提出了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在中美貿易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對中國在今后的中美貿易發展中如何進行貿易制度的完善和創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中美貿易;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制度變遷
一、引言
2016年,在全球經濟復蘇缺乏動力、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中國同美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仍高達5785.9億美元,2017年,中美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之一,中美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中美貿易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從而針對中美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進而帶動中國對外貿易持續穩定發展。
隨著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快速發展,傳統經濟和貿易理論由于限制和假設條件太多,已經無法對現實的經濟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制度經濟學應運而生。自20世紀后半葉開始,經濟學家們開始將制度因素作為研究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變量。從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制度因素對國際貿易具有不可忽視影響,但是國內學者針對制度對中美貿易發展影響的研究還較少。因此本文希望在新制度經濟學制度變遷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研究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的變遷對中美貿易的影響,發現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在中美貿易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在中美貿易中進行制度創新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的變遷與中美貿易的發展
1.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與中美貿易(1949-1978)
自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以政府行政管理為主的國家統制型對外貿易制度。這一時期,中美兩國貿易總量小,1972年-1977年中美進出口貿易總額均不超過5億美元。同時中美貿易逆差額在不斷擴大。這與中國這一時期的對外貿易政策是分不開的,這一時期中國對外貿易一直奉行“互通有無,調劑余缺”的貿易原則,對外貿易在國家經濟發展中處于從屬地位,對外貿易規模都受到較大限制,因此中美貿易總量在這一時期十分小。
2.改革開放條件下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與中美貿易(1979-2001)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逐步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中國的對外貿易制度也從國家統制型轉向國家政策主導開放型。我國在這一時期實行開放型對外貿易政策,因此兩國貿易額快速增加。1979年-2001年期間我國主要實施出口導向戰略和進口限制措施,因此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在兩國貿易關系中逐漸從貿易逆差轉為貿易順差,并且順差額逐漸呈現上升趨勢。
3.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與中美貿易(2002年至今)
中國于2001年正式加入了WTO,由于WTO要求實現貿易自由化,中國這一時期對外貿易制度也由政策導向開放型轉變為國際化制度導向開放型。2002年以后中美貿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2002年-2008年每年貿易額保持兩位數增速,從2002年到2008年貿易額增長了2365.59億美元,但是2008年以后中美貿易增長率不斷下降,2009年中美貿易額增速22年來首次出現負數,同時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這也導致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嚴重。中美貿易額在2009年有所下降后,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中美貿易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2010年、20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但是隨著貿易總額基數的擴大,2012年以后兩國貿易額增速放緩,同時雖然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額在增加,但是對美順差的增長速度也開始降低。這一時期中美貿易發展主要特征為:貿易總量大、增速放緩、貿易差額逐年增加。其中貿易總量大與中國加大對外開放程度,并通過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戰略密切相關。
4.總結
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變遷的梳理以及對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的變遷與中美貿易的發展關系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對中美貿易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當國家實行較為封閉的對外貿易制度時,兩國貿易發展較慢;當國家實行開放的對外貿易制度時,兩國貿易發展較為迅速。
三、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在中美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1.中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不健全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開始逐步建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定了大量對外貿易法律、法規,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世界的關系日益密切,對外貿易領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中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不健全導致這些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
2.中國對外貿易技術創新制度匱乏
中國對外貿易主要依靠勞動力優勢進行,勞動力密集型外貿企業為中國帶來了大量的貿易訂單,但是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動力優勢在喪失,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但是中國的外貿企業無論是在產品還是技術創新方面都缺乏動力,這與中國對外貿易技術創新制度匱乏密切相關。
3.對外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占了很大的比重,中國一直是制造大國,很多核心技術、知識被發達國家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要使用這些技術和知識必須花費大量資金,因此出現了很多“山寨”、“盜版”產品,甚至有人戲稱中國為“山寨帝國”,雖然使用盜版產品可以減少成本,但是長期來看,不利于本國對外貿易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四、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在中美貿易中的創新和完善
1.建立完善的對外貿易法律體系
依據WTO規則完善對外貿易法律法規:加入WTO后,中國已經對許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但是依然有很多漏洞甚至有的條款與WTO相關規則相違背。比如部分對外貿易法律文件并沒有給予外國人國民待遇,有的入世承諾中國也還沒有兌現。消除法律沖突:中國對外貿易相關法律法規之間存在相互矛盾、沖突的地方,會給相關事件的解決帶來困擾,不利于維護有關主體的合法權益。
2.完善對外貿易技術創新制度
完善對外貿易技術創新激勵制度:政府應該制定完整、規范的技術創新激勵制度,鼓勵外貿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對積極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予以支持和鼓勵,從而培育全國范圍內的技術創新氛圍。完善對外貿易技術創新政府支持制度。政府應當率先進行技術創新的嘗試,減小企業自主創新風險,對愿意當技術創新的領頭羊的企業進行扶持,政府出臺相關制度和政策加強企業與學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完善對外貿易技術創新服務制度:加快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腳步,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的信息支持,實現技術創新資源、信息共享,減少企業自主創新的交易成本。
3.加快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
清晰界定知識產權:應該從制度上清楚界定知識產權,從而將外部性內部化,個人和企業自己承擔成本和收益,進而提高創新效率,激勵市場主體進行技術創新。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制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對抄襲、剽竊他人創新成果的行為應予以嚴懲,從制度上規范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行為,公平、合理有效地保護本國和他國個人和企業的知識技術創新。
五、結語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1世紀以來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其中中美貿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中美貿易的變動對中美兩國經濟也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完善本國對外貿易制度,為兩國貿易往來提供制度上的支持。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經過了不斷完善,但是在新時期下仍存在對外貿易法律制度不健全、技術創新制度匱乏、對外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因此,中國的對外貿易制度還有待完善,接下來中國應繼續進行對外貿易制度創新,為中美貿易發展提供持續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郝璐.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李佳南.制度、文化、地理三重距離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6(02):1-2.
[3]郝璐,年志遠.比較優勢、交易成本與對外貿易制度創新--兼論我國對外貿易制度改革[J].云南社會科學,2015(06):66-70.
[4]文雁兵.制度質量對中國對外貿易的促進效應--基于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考察[J].國際經貿探索,2015,31(02):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