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新
[摘 要] 為落實十九大教育方針,推動地方本科院校健康轉型發展,以利益相關者的視角,針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制約因素的結構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出各制約因素的制約程度大小,找出制約主要因素。從主要制約因素入手,提出相應改善的對策建議,為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層次分析法;利益相關者;制約因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82
[中圖分類號] G64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5- 0203- 03
0 引 言
近十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其中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中堅力量。自1999年起地方本科院校數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張,這種外延式發展在初期的確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股正向力,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嚴峻[1],外延式發展已成為掣肘。在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的新時代背景下,未來五年將是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雙一流”高校建設如火如荼開展下,地方本科院校將何去何從?我國高等教育的分類發展已勢在必行。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并對其提出了新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應當明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方向,突出辦學定位,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地方發展提供其所需的科研服務并培養人才。當前,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高校轉型不僅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突破口,也是推動教育強國工程的重要動力。
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現狀并不樂觀,轉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阻礙,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鐘秉林等認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中存在辦學基礎薄弱、人才培養模式僵化、實踐教學硬件不足等問題[2];榮振華從多主體角度提出,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中高校轉型意識薄弱和配套的法律制度不足是主要的問題[3];王國平等則以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的問題并提出對策[4]。褚宏啟認為,教育的“公益性向“共同利益”轉變符合教育現代化的進程[5],因此將利益相關者理論融入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改革研究中是合理的。利益相關者影響一個組織目標的實現,也受到組織實現目標過程的影響,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轉型過程中實現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才有可能成功轉型。
當前有關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問題研究較多,但缺乏對其制約因素的實證研究。筆者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分析出影響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制約因素,再用層次分析法分析出各因素的制約程度,并對主要制約因素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1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制約因素分析
1.1 高校制約因素
高校領導、教師、學生都是高校的利益相關群體。其中,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產生影響的主要在于領導與教師群體,在轉型過程中。領導層的決策影響高校整體的發展道路和方向,而教師則在微觀層面上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等內涵式發展。高校制約因素首先是由于領導層對轉型問題認識不清,不愿主動轉型;其次,在轉型建設中師資力量薄弱、人才培養過程重理論輕實踐以致培養模式僵化都是較嚴重的制約因素。
1.2 政府制約因素
在我國,政府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推動者,法律政策的制定對于高校的發展起很大作用,有關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法律法規的缺失,阻礙了轉型的步伐;其次,高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轉型改革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經費的不足使其對轉型望而卻步;最后,政府對地方高校約束過多也使其不能放開手腳積極轉型。
1.3 社會制約因素
首先,長久以來公眾受“精英教育”觀念的影響,對應用型院校有著很大的偏見,認為“應用型”比“研究型”低級,輿論壓力使高校對轉型并不積極;其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建設離不開地方企業的積極參與與配合,目前我國企業對高校建設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差,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最后,國外頂尖大學的建設資金來源渠道是很豐富的,許多主要依靠社會捐贈等方式,我國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公眾對高校的捐款力量很難發揮。
2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制約因素模型的構建
2.1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在構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制約因素的結構模型時,遵循了科學性、系統性、層次性等原則[6]并通過文獻研究、專家咨詢等方法合理分析建立(見圖1)。總體目標為A層,是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制約因素;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7],影響總體目標實現的利益相關者為B層因素。
2.2 構建判斷矩陣
為了得出較為準確的各制約因素的權重,筆者通過充分調研確定出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并用九級標度法表示,得出排序,再由上而下構造判斷矩陣。
2.3 權重的計算以及一致性檢驗
2.3.1 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根據以上矩陣,通過使用軟件包,計算出各個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對應的歸一化特征向量w=(w1,w2,…,wn)T(見表1-表4)。在通過檢驗的情況下,歸一化的特征向量即各因素的權重。
在計算出最大特征值后,還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是否具有一致性,若通過檢驗,則計算結果有效;反之,則無效。具體步驟如下:
(I)計算一致性指標CI:CI=■;
(II)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CR:CR=■
其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查表可以獲得。由上述步驟,如果CR<0.1,則通過一致性檢驗;反之,應對判斷矩陣重新調整。上面4個判斷矩陣的CR見表1-表4。由表可知,?塄CI<0.1,因此各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結果有效。
2.3.2 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以上層次單排序得到的是一組因素對其上一層每一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但研究最終的目的是為解決總體目標A層問題,從而進行解決方案的選擇,因此僅做層次單排序是不全面的,必須對多個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做層次總排序,步驟如下:
(I)采用幾何平均綜合排序向量法計算,即下述綜合評價模型ci=■bjcij,i=1,…,n,這就是C層第i個因素對總目標的權值,即C層的層次總排序。bj是B層的第j個因素的層次總排序權重,cij是C層中第i個因素對于bj的相對權重。
(II)C層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CR=■,CIj是C層中各因素對B層因素的層次單排序的一致性指標,RIj是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CR<0.1時,可以認為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將數值代入上述步驟,得到C1-C9權重依次為:0.420 8、0.079 2、0.148 7、0.179 7、0.023 8、0.075 5、0.016 2、0.048 4、0.007 2。通過計算,C層制約因素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R=0.020 3<0.1,所以判斷矩陣具有整體一致性。
2.4 結果分析
通過觀察上表,可以看出在B層中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制約因素主要是高校因素,其權重為0.649 1排在首位;其次,政府因素的權重為0.279 0;最后是社會因素,其權重為0.071 9。
從具體制約因素的C層看,按地方本科院校制約因素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排序為:C1,C4,C3,C2,C6,C8,C5,C7,C9。可以得出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中,領導層缺乏轉型決心這一制約因素影響最嚴重,權重為0.420 8;然后,在轉型過程中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以及地方本科院校自身人才培養模式僵化也對轉型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權重分別是0.179 4和0.148 7;師資力量薄弱、財政投入不足、企業參與度低對轉型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其權重分別為0.079 2、0.075 5、0.048 4;而其他因素則對總目標的制約相對較弱。
3 對策建議
從利益相關者角度看,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轉型為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應是高校、政府、社會三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轉型改革的過程中,減少利益相關者的制約主要因素影響則能有顯著改善效果。通過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制約因素結構模型分析,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 高校領導層主動改革,樹立正確轉型觀念
根據上述分析,高校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影響轉型過程的首要因素,高校領導層缺乏轉型決心在高校制約因素中是關鍵因素,其權重為0.420 8。要改善這個因素的制約,首先,領導層需要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轉型意識。要深入研究“轉型是什么”、“為什么轉”、“轉型怎么轉”等問題,應正確認識到轉型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要堅定轉型信心,主動改革。找準定位,發展特色,主動調整專業學科和人才培養模式,在高校同質化程度嚴重的當下,只有主動轉型走特色發展道路,才能在眾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脫穎而出,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3.2 政府加強引導,出臺相應法律法規
借鑒國外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都離不開政府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制度的欠缺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產生一定制約,其權重為0.179 4,政府應盡快填補高等教育改革立法上的空白,使高校轉型有法可依。政府制定并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有助于構建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態系統,才能真正確定應用型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政府要加強引導地方本科院校走內涵式轉型之路,政策上要給予這些學校更多的支持,利用新媒體等對公眾廣泛宣傳,改變公眾對應用型大學的片面理解和認識,利用輿論作用推動地方本科院校的加速轉型。
3.3 鼓勵社會參與,建立校企共贏深度合作機制
當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應用人才的培養不能落到實處,校企合作往往流于表面,大多企業不愿參與到高校教學中去,認為無利可圖,根據上述分析此制約因素權重為0.048 4。缺乏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平臺和機會使得轉型步履維艱。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建立離不開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引導的能力,建立高校企業間的互利共贏深度合作機制,對于深度參與教學的企業給予合理科學的評估,并在稅收等政策上適度傾斜優惠,鼓勵社會企業參與到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建設之中。
4 結 語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當前轉型陷入困境,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從利益相關者視角切入,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制約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制約因素進行制約程度的分析,在轉型利益相關群體高校、政府、社會三方中找出各方的制約主要因素,并對這些因素的解決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對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困難現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玉華. 我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J]. 教育探索, 2016(5):71-76.
[2]鐘秉林, 王新鳳. 我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實踐路徑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10):19-24.
[3]榮振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閾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現狀與未來方向[J]. 現代教育管理, 2017(2):37-42.
[4]王國平, 項怡.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11):59-62.
[5]褚宏啟. 推進教育現代化:如何從“表面”走向“本質”[J]. 教育文化論壇,2017(2):45-49.
[6]趙煥臣. 層次分析法:一種簡易的新決策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6.
[7]曲殿彬, 趙玉石.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問題與應對[J]. 中國高等教育, 2014(1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