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琪
[摘 要]資源和環境的巨大變化、數字資源的爆發式增長和圖書館服務的變革使現有圖書館系統不能適應時代需要,新一代圖書館系統呼之欲出。本文通過對現有主流圖書館管理系統進行SWOT分析,指出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的應用驅動因素,建議圖書館應聯合第三方加大自主開發力度,才能更好地建設面向未來的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系統;數字圖書館;SWOT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70
[中圖分類號]G250.76;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14-0-03
1 研究背景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普及的圖書館管理系統,作為圖書館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代表,深刻影響著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和讀者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這些“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以圖書館傳統業務流程為依據,以紙質資源管理為核心,涉及采訪、流通、編目等環節。數字資源的迅猛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圖書館資源形式不斷變化和資源內容的不斷增加使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紙質資源管理為核心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越來越難以滿足圖書館的需求。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紙質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之間的整合、信息孤島,服務集成管理,如何支持管理決策等。圖書館全媒體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數據共享,促使圖書館和系統開發商共同提出了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的概念,其目標是通過建設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可同時處理各種不同類型資源的系統來優化圖書館的業務流程。這樣的圖書館服務平臺能夠使圖書館獲取和管理多種形式的館藏資源,支持各種采購過程,并為各種形式的資源提供相應的元數據管理環境,提供API和其他互操作協議,集成發現服務或支持一個獨立的發現界面。
2 現有主流圖書館管理系統的SWOT分析
國內領先以及使用率較高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為江蘇省教育局控股的匯文圖書館管理系統、深圳圖書館ILAS系統以及北郵Melinets。國外的Aleph和Innopac/Millennium以先進的系統管理、強大的功能以及穩定的平臺贏得了國內眾多高校的青睞,面向的是經濟實力較為雄厚、對圖書館管理系統功能及適用性要求較高的學校。Unicorn也有一些穩定的用戶。對這些系統的SWOT分析如下。
2.1 優勢
各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優勢如表1所示。
2.2 劣勢
各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劣勢如表2所示。
2.3 機遇
根據目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狀況及需求來看,現有的圖書管理系統有穩定的市場和一定的發展空間。高校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對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購買、存儲、租用的數據量越來越大,管理系統需要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保留其最為出色的主體特征;與此同時,不斷修繕系統缺陷并能有符合大眾需要的創新思路是現在最大的機遇。隨著時代的發展,檢索功能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了,但是管理系統中能兼容較多的外部資源并給使用者提供便利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例如在文獻或檢索頁提供外部檢索工具鏈接等)或者如現在很多國內系統都在開發的移動圖書館門戶和微信平臺。
2.4 威脅
現在的圖書館管理系統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正因為如此,這些圖書館管理系統也很容易被后期研發的更加新穎、穩定并符合客戶需求的系統所取代。圖書館管理系統并沒有任何進入市場的門檻和限制,只要擁有技術和平臺,就會有客戶購買產品。而對于國內高校來說,未來的資金和價位以及品牌也不一定是消費者最先考慮的條件之一。如果系統在技術上無法提高或者確立在業界的領先地位,無法滿足現有客戶對系統的要求,導致自己的產品在未來客戶選擇管理系統時無法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就會失去現有的市場。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技術發展和淘汰的速度都非常快,圖書館管理系統需要適應高校不斷變化的需求以及快速發展的技術來保持不被市場淘汰或是損失現有客戶和市場份額。
3 選擇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原因
3.1 館藏資源結構的變化
據統計,2013年北美學術圖書館電子資源經費比例較2006年增長了60%,增長幅度與亞太學術圖書館電子資源經費10年間的增幅呈現一致性。我國“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顯示,2006-2010年,全國552家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購置費由70多萬元增加到124萬元。這些數據表明,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此外,學位論文、機構知識庫和網絡免費資源正在成為圖書館收集和整理的對象且力度逐漸加大,圖書館資源結構已經從傳統的印刷型向電子型和數字化方向轉化。20世紀90年代設計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是針對紙質資源的元數據信息進行描述、創建、組織和管理。而擁有權限的不同是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最大的區別:印刷型資源從物理意義上完全屬于圖書館,而對于電子資源,圖書館一般只有租賃權和訪問權(或者使用權)。在傳統的采訪、編目和流通環節,印刷型資源和電子資源差異顯著。現有的管理系統無法有效揭示和管理電子資源,但是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內容和品種則日益增加,電子資源提供商提供的服務方式也各具特點,沒有統一標準,最終將引發電子資源的管理越來越混亂。因此,為了適應館藏的發展,圖書館管理系統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要與時俱進:圖書館需要有一個融合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管理的全新服務平臺。
3.2 用戶獲取信息習慣發生變化
Marshall Breeding援引一份數據表明,89%的圖書館用戶會直接使用互聯網搜索引擎,其中62%會直接使用Google。用戶在使用圖書館的檢索系統(OPAC)時,對檢索結果和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旦系統反饋的結果達不到心里預期,就會毫不猶豫轉向其他檢索系統。2006年OCLC的一份調查報告也顯示,調查對象中84%使用搜索引擎開始信息檢索,1%通過圖書館網站進行信息檢索。傳統OPAC系統在面對多樣化的資源形態和種類時表現出很多局限:檢索機制智能化程度低、平臺不能統一檢索、不開放共享、缺乏跟用戶的實時交互和屏蔽網絡搜索引擎,導致圖書館書目數據無法被搜索引擎索引,反過來,OPAC也無法一鍵得到書目數據以外的其他數據,雙方處于隔絕狀態。Web 2.0技術的廣泛使用使用戶對系統的實時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讀者需要的是“全網域”的獲取方式,傳統OPAC與網絡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學術相較,無論是響應速度、查全率、界面友好度都不能滿足讀者需求。
3.3 現有管理系統不能滿足多個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或整合
面對數字資源的不斷增加,圖書館原本寄希望于系統開發商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增加系統的電子資源管理功能,但限于當時開發的條件和環境,大多數現有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是一個封閉的緊密耦合系統,無法改造。而不易改造的后果是分散的數據越來越多,導致信息冗余、資源重復建設,資源與資源之間的聯系無法體現,“信息孤島”隨之增加。
3.4 圖書館部分業務流程的改變
以圖書館采訪系統為例,采訪館員收到館配商的書目以后,第一時間導入采訪系統查重,去除重復目錄以后再開始選訂。在選訂過程中,需要多方收集各種輔助決策信息才能更精確地選擇符合本館所需的圖書。比如作者信息,作者以往的著作出版情況,該作者以前的著作在本館的利用情況,豆瓣評分情況,甚至該作者發表的相同主題的期刊論文數量以及這些論文被引用的情況。這些信息的檢索需要不同系統協同工作,檢索命令需要在同一個檢索界面完成,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采訪館員也會經常查看同行訂購本書的情況,這在現在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中都是無法實現的。另外,在資源品種豐富以及互聯共享的環境下,讀者需求往精細化和特殊化發展,因此,采訪工作特別需要注意滿足讀者需求,需要經常跟讀者互動,查看讀者的薦購信息,現有系統這方面的功能明顯不足。
3.5 系統供應商停止對現有系統的升級和維護
為了創造更多的利潤,系統供應商更傾向于研發新產品,而不愿意在老版系統的升級和維護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這會導致很多老產品出現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圖書館在碰到這種問題時除了更換系統沒有別的辦法,否則無法繼續為讀者提供服務。
4 下一代圖書館服務系統的發展策略
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是圖書館復雜多樣的資源環境與永無止境的讀者需求環境下的必然產物。系統體系架構應該考慮以數據的組織和管理與數據的呈現方式在邏輯上分離的原則,加強分層建設,以詳盡的需求分析為業務邏輯層,實現從資源到數據再到服務的表現形式,充分體現現代信息技術精準、靈活的部署能力。
具體來說,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統一管理紙本和電子資源,覆蓋現有的多個產品或功能,并有更多擴展;②支持更多的元數據格式,聯合編目,支持多個來源的采購工作流(采購、許可、OA);③共享知識庫,內建館藏分析并與發現服務集成;④引入社交元素;⑤超越C/S的模式,采用用戶Web Desktop B/S模式以及可開放、可擴展和可交互的API接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在下一代服務系統的開發過程中,系統商、數據商愿意聽取圖書館的意見,重視圖書館的訴求,但是由于他們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對數據庫和系統的壟斷地位進一步加強,使國內圖書館在系統開發過程中缺乏話語權。因此,圖書館應該組成自主開發聯盟,自主研發服務系統,或者聯合第三方機構一同開發系統,解決學術文獻中作者、機構的認證與識別,數據的組織與管理、維護與共享,系統的開放與安全等問題,建設以圖書館為主導的、開放式、可定制的個性化圖書館服務系統。
主要參考文獻
[1]魏群義,彭曉東.淺談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5).
[2]魏群義,楊新涯,彭曉東.圖書館2.0整體解決方案——ADLIB 2.0的設計與實現[J].圖書情報工作,2010(1).
[3]魏群義,彭曉東,楊新涯.圖書館2.0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圖書與情報,2009(4).
[4]徐文賢,李書寧.數字時代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5]高偉.現代圖書館標桿管理實施概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7(9).
[6]鄧勁豐.云計算背景下現代圖書館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7(2).
[7]王雙.試論現代圖書館管理體系的建設意義和影響——評《現代圖書館管理體系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7).
[8]李煥娥.談職工現代圖書館意識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 2002(5).
[9]王慶輝.關于建立現代圖書館管理體系的思考[J].貴圖學刊,2001(1).
[10]范翠玲.關于現代圖書館運作模式的原則思考[J].津圖學刊, 2000(2).
[11]雷太芝.現代圖書館呼喚信息館員[J].攀枝花大學學報,2000(2).
[12]張云芳.現代圖書館的發展與信息處理[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