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張志雨 汪菁菁
[摘 要]特色小鎮的理念起源于浙江省,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下,特色小鎮迅速成為全國的熱點話題,緊接著江蘇省人民政府積極響應號召,大力建設特色小鎮。由于江蘇的自然地貌、產業特色與浙江省大不相同,在特色小鎮的創建上,江蘇省應深刻理解特色小鎮的內涵,理清發展方向,對特色小鎮做出科學合理的定位,并把握現今發展存在的問題,更好地發展特色小鎮。本文以耿車鎮、沙集鎮和昆山智谷小鎮為例,通過對其產業特色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了特色小鎮的生成機理。
[關鍵詞]特色小鎮;產業特色;生成機理;江蘇?。话咐治?/p>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82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14-0-02
1 江蘇省特色小鎮的發展背景
特色小鎮起源于浙江省。2015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全國人民學習浙江省建設特色小鎮的經驗,使特色小鎮成為全國的熱門話題。各省建設特色小鎮時有必要借鑒浙江省的發展經驗。由于浙江省獨特的地理、產業環境,導致浙江的特色小鎮呈現出“自下而上”以及“特色化、差異化、產業化、集群化”等特點。其他省份的情況和浙江省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并建設特色小鎮時,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小鎮建設之路。
其后,江蘇省政府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出臺了《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省特色小鎮實施方案指導意見》,該意見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和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彰顯江蘇省的產業特色、突顯蘇派人文底蘊、引領區域創新發展。
江蘇省的地形以平原為主,經濟發展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城鎮化水平較高等特點。這為江蘇省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奠定了基礎,要求建設對區域經濟起到轉型、促進作用的特色小鎮。
2 特色小鎮的多元案例分析
2.1 耿車鎮
耿車鎮是位于江蘇省宿遷市的一個貧困小鎮。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耿車鎮經濟發展落后,無法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是有名的貧困鄉。但它地處淮陰市和徐州市的交界處,具有明顯的交通優勢,并且緊靠宿遷市經濟開發區,有“宿遷西大門”之稱。為了今后的發展,耿車鎮開始了第一次學習,但只是單純模仿了蘇南的成功經驗,創辦了一批骨干鄉鎮企業,多數沒有成功。后來宿遷市政府注意到耿車鎮的經濟條件和環境,以鎮、村、戶、聯戶4個層次大力發展企業,集體、個體雙軌并進,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耿車模式”。它是在中國部分不發達農業地區發展鄉鎮企業的一種模式。四個“輪子”的“耿車模式”基本上是圍繞廢舊塑料回收加工展開的,導致耿車鎮被稱為“垃圾處理與利用之鄉”。近年來,耿車鎮加快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步伐,已經成為耿車鎮富民工程的主渠道,各種塑料制品銷往全國大、中城市和農村地區,各種廢舊物品年吞吐量達到100萬t以上,是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廢舊物品集散中心。就在耿車“垃圾產業”的發展勢頭迅猛的時候,由于加工產品產量大、利用率低造成了許多的環境問題,使當地陷入環境與發展的兩難境地,垃圾產業正處于轉型的十字路口。針對這一情況,宿遷市以耿車鎮為重點,開展全市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工作,推動相關廢舊物資從業人員轉產促轉型、轉崗再就業?,F如今,眾多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戶成功轉型并端起了“綠飯碗”。耿車鎮也在經歷“產業陣痛”中找到了新出路——探索電商致富。加快了生態環保產業園建設并解決了生態環境問題。面對這一發展方向,耿車鎮開始果斷地邁出自己的實踐腳步,把“互聯網+家具”產業作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在電商的支持下,家具行業發展迅速。2012年后,宿遷市耿車鎮的電商產業快速發展,基本壟斷了淘寶簡易木制家具的銷售。耿車鎮目前已成為“江蘇省電商家具第一鎮”。
2.2 沙集鎮
沙集鎮位于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位處交通便利的地區,同時也是重點發展小鎮。起初,沙集鎮是由養殖業和廢舊塑料回收產業發展起來的,由于廢舊塑料回收給環境帶來了污染問題,政府對其進行限制,導致發展重點轉變,在大學生村官的指導下,開始新型“農戶+網絡+公司”的“沙集模式”——網店制造業發展,向一條信息化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前進。村官孫寒帶領村民在網上定制材料,制作物美價廉的家具在網上銷售,生意日漸紅火。在他的帶動下,網店逐步發展,規模越做越大,形成了以網銷產業鏈為核心和紐帶的沙集鎮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同時也加強了與外部的溝通聯系,帶動了網店服務、餐飲零售、快遞物流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沙集鎮的發展模式與耿車鎮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是基于兩地的地理環境與經濟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通之處。模型的成功可以作為同類區域發展的參考樣本,這兩種模式都是基于當地的環境特點發展起來的。
2.3 昆山智谷小鎮
昆山智谷小鎮是江蘇省首批25個特色小鎮之一。它位于蘇州昆山的核心區,靠近上海國際科技中心,周圍的機場、地鐵都十分健全,交通便捷。不僅有米涇河生態廊道、大漁湖等生態環境資源,還有清華科技園、昆山工業研究院、昆山杜克大學等豐富的教育資源,這些都是與上述兩個小鎮的不同之處。智谷小鎮是基于科技園區成長起來的特色小鎮。各種創新要素相對集中,并有很多高質量的研究和合作平臺。所謂“智谷”,主要體現為智慧人才的集聚、智能產業的集中和智慧城市的整合,它是“大學校園+科技園+生活社區”模式的完美體現。因此,智谷小鎮致力于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小鎮之一。發展至今,智谷小鎮已經擁有20多個發展項目,其投資額也早已超過百億元,下一步繼續加大規劃建設力度,著力于“教育科研區、產城融合區、創新要素集成區”3個板塊,聚焦半導體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研發設計,依托重點產業、平臺、項目,強化和完善各版塊功能,突出智谷小鎮優勢和整體特色,打造創意、創新、創業生態圈,形成吸引人才、項目、資金、服務的“強磁場”,真正讓智谷小鎮釋放大智慧、大能量。
3 特色小鎮發展的問題與啟示
通過對上述3個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進行分析發現,特色小鎮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更加注重引領鄉鎮發展思路。上述小鎮產業各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也有著相似的地方,其發展都是為了適應自身發展情況。以江蘇省政府發布的特色小鎮發展指導意見看來,江蘇省內的特色小鎮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發展尚不成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產業特色模糊。沒有明顯的當地特色而僅僅是“依葫蘆畫瓢”,一味地模仿成功的先例,而建設特色小鎮的核心就是發展產業特色,如果只是單純地模仿,這樣的“特色小鎮”終將會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被淘汰。雖然,目前江蘇各鄉鎮發展產業的種類繁多,但過多的產業類型容易導致目標不明,無法抓住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并真正代表本地特色的特色產業。這就要求鄉鎮要把有限的發展資源集中放到主導產業上來。
(2)城鎮功能不完善。在一些以工業為主導產業的鄉鎮中,有明確的職能分布,功能區規劃成熟。而在鄉鎮發展中,通過鄉鎮撤并等手段,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重新進行規劃與布局,進而實現產業聚集和功能優化。
(3)體制機制不夠靈活。只有推進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管理創新、運行機制創新和投融資機制創新,才能構建創新創業的動態生態圈。當前,江蘇省很多鄉鎮的技術創新是以當地的大企業為依靠,缺乏技術研發平臺、科技服務中介結構、招商引資平臺和引智平臺。
上面所提到的問題為建設特色小鎮提供了一些啟示。
第一,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特色小鎮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潛力大的產業,要突出自身特色,進行招商引資,借助投資者對小鎮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除此之外,特色小鎮建設還要依靠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才能使特色小鎮在建設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盲目發展而導致碎片化。
第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關于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發展問題,目前仍有很多“畫皮學虎”的現象,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此問題,小鎮建設應結合自身的歷史文化,從下至上進行調查了解,建設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大方向、具有當地特色的小鎮。如果一個特色小鎮的支柱產業沒有小鎮自身的“靈魂”,那么自然也吸引不到投資者。
第三,建設特色小鎮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建共享。政府的財政資金在建設特色小鎮中具有杠桿效用,基于此才能引入社會資本一同加入特色小鎮建設,這樣可以使得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共建共享同時還體現在功能方面,不應把特色小鎮建設成一個僅為某一產業或某一行政地區服務的工具,而應當建設成為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產業生態體系服務的發展平臺。特色小鎮成為某一地區或者某一區域的“品牌特色”,將產生一定的商業與文化價值,并帶來良好的聲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鎮的特色建設和發展。因此,針對促進小鎮發展的企業等市場主體,政府必須要做到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為特色小鎮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主要參考文獻
[1]高良敏,陸根法,劉寧,等.循環經濟理念下再生資源業發展途徑研究——以宿遷市耿車鎮為例[J].生態經濟:中文版,2005(5).
[2]李江濤,盧永超.電商產業集聚“耿車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
[3]熊麗芳.信息時代下鄉村地區經濟發展路徑研究——以沙集鎮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