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冬梅
摘 要:本文就曹文軒兒童文學作品國際化進程進行簡要分析,并針對我國兒童文學國際化面臨的困境,提出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曹文軒;兒童文學;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1-0-02
兒童文學是啟迪學生心靈,幫助其融入社會并認知善惡的重要工具。上世紀九十年代 前,我國的兒童文學領域較為活躍,曹文軒老師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進入到九十年代后,受到互聯網以及國外書籍的沖擊,我國的兒童文學市場逐漸衰退。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文創產業獲得了更多的支持。借鑒曹文軒兒童文學的成功經驗,開拓國際市場已經成為我國文學領域的新目標。
一、曹文軒文學作品的時代意義
曹文軒文學作品在我國文學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主要兒童文學作品將我國古典農耕文化的精髓與家庭倫理進行深入提煉,并將其放置在大時代背景下進行考驗。這樣的創作靈感,與其他同時代作家具有較強的相通性。另一方面,曹文軒的唯美文風與景物描寫傳承了我國水墨畫的部分特征,是我國文學復古的新方向。曹文軒在2016年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這一成就使我國廣大的兒童文學創作者深受鼓舞,也為大家提供了諸多參考。
二、曹文軒兒童文學作品國際化進程分析
(一)時代特征鮮明
曹文軒作品的時代感較強,這一特質符合國際出版市場的審美需求。曹文軒1954年出生于貧困的鄉村教師家庭,接受過北京大學的精英教育,并有多次出國講學的經歷,豐富的閱歷為其兒童文學作品注入了鮮活的時代特征。新中國的發展跌宕起伏,社會觀念轉變劇烈。國際文學界以及思想界對我國社會的文化特征與變化充滿了好奇心。曹文軒的許多作品的故事發生地都在他的老家蘇北農村,以鮮明的時代背景為依托,生動描述了我國古典鄉村家庭的純樸情感,這對國際讀者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二)文學價值頗高
曹文軒文學作品的文學特征極為鮮明,可概括為唯美、色彩、苦難、真摯。唯美,是曹文軒的文學追求。他認為,美具有永恒性與崇高性,當人類面臨絕境時,意義與價值無法使人類走出困境,只有美可以轉變人的內心,并激發出生的欲望,因此將美視為其文學創作的最高追求。色彩,在曹文軒文學作品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曹文軒對于景物的描寫堪稱頂級水準,其中色彩的運用是其景物描寫的靈魂。通過色彩的對比與隱喻,景物描寫與時代背景、人物心理、故事脈絡等要素緊密對接。苦難與掙扎,是曹文軒小說的主要矛盾。曹文軒認為苦難是青年人的財富,在苦難中磨礪可使其快速成熟。真摯,是其作品的主要情感。當代的文學作品中,唯美與真摯常常難以兼容,主要緣由是作者常常將文學美局限在文字之中,以至情感傳播受阻。曹文軒在創作過程中深入挖掘了事物本身的美,并將美轉化為文字,這樣的創作視角體現出了我國古典藝術中的美學觀念,并將“格物”的理論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曹文軒的兒童小說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因此深受國際文學領域的關注。
(三)表達習慣便于翻譯
便于翻譯,是曹文軒兒童文學作品的又一重要特征。曹文軒具備極強的語言轉換能力。語言轉換并非詞句的對應調整,而是將事物的主要脈絡與鮮明特征進行提煉,再通過可裝換的語法形式進行闡述。通過這樣的方式,編譯者可牢牢把握字句中的關鍵要素,無論文字如何裝換,語句或段落中的核心內容都將得以保留,因此原著的情感與內涵仍然可被讀者理解。其次,曹文軒習慣使用長句。長句的運用,可使敘事更加平穩舒緩,在翻譯過程中,單詞轉換的應用幾率 更高。由于便于翻譯,在國際出版市場中,曹文軒的文學作品具有了更高的商業價值。目前,曹文軒的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同時,曹文軒也是和國外插畫家合作最多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內容和國際表達的完美組合,讓他吸引了更多的國外小讀者。
(四)人文關懷情結
立意選擇深刻反映了文學創作者的視角。視角的不同,創作者所展示的“風景”與情感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曹文軒有著憂郁悲憫的人文關懷情結,他在《草房子·<追隨永恒>代跋》中一再追問:“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動?……能感動他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游駐離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情和殷殷情愛……感動他們的就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是永在的。”曹文軒以弘揚人文關懷的精神表達著對少年兒童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關懷,這不僅符合我國的主流價值,也適用于國際普世價值。而他強大的學術背景使他的兒童文學創作有了更為深厚的基石,因此,他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國際出版界也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三、我國兒童文學作品國際化面對的挑戰
(一)商業因素的影響
商業因素,是影響文學創作的主要障礙。在我國,文學作品難以轉化為商業價值,迫于經濟壓力不少文學創作者無法長期堅守文學夢想。這樣的學術環境嚴重阻礙了文學工作的發展 ,兒童文學領域也難以出現更多的優秀作家。其次,在當下的出版市場中,作者的話語權普遍較小。出于商業利益的考慮,文學作品通常需要多次修改,以致嚴重背離了創作者的本意。在實際工作中,出版單位通常會依據暢銷讀物的商業特點選擇同類的文學作品,以至其出版的作品高度雷同。但在國際市場中,出版單位對于原創性的需求較高。在當下環境中,我國出版單位的選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原創作家與國際出版市場的對接。
(二)語言文字的影響
語言文字是背景文化的對應產物,由文字組成的文學讀物,必定會存在一定的文化局限性,這一特性是我國兒童文學作品實現國際化的重要阻礙。首先,漢語具有鮮明的孤立語特征,在文學創作中用詞轉換更加靈活,隱喻、象征等修辭手法的使用比例較高。但在翻譯的過程中,文字轉換的過程難以得到清晰的表達,“一字千金”也成了我國獨有的“文字游戲”。其次,我國多數漢字都具有深刻的含義甚至是多重或相反的含義。文學創作中,雙關語以及依托文字布置線索的方式較為常用,但這樣的寫作方式難以在翻譯過程中得到體現。再有文學創作可被理解為,對人類歷史片段的提煉與描述。因此,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文化特征。由于我國的文化與歷史進程較為獨特,國外的兒童讀者難以對其產生深刻理解,因此在轉譯后,我國兒童文學作品的文化屬性出現了較大的損耗。
(三)出版渠道的影響
出版渠道是我國兒童文學對接國際市場需求的關鍵環節。當下,國際出版發行單位對我國的文學作品仍然持有偏見性需求。首先,受到意識形態的制約,多數國家的出版單位傾向于將我國描繪成神秘、孤立、農業傳統以及壓抑的文化特質。但這樣的文化特質并不符合我國當下社會的主流文化與市場需求,因此國內銷售良好的兒童讀物難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其次,出于編譯成本的考慮,國際出版單位更傾向于推廣語言文化接近的兒童讀物,以至我國的兒童文學難以與國際主流渠道相融合。
四、結合曹文軒的成功路徑推進我國兒童作品國際化
(一)構建優質的文創環境
曹文軒長期在北大任教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因此他可更為獨立地開展文學創作,并將其視為純粹的情感表達,以至其文學作品具有鮮活的生命力。但我國多數文學創作者并不具備這一條件,以至部分具有極高天分的文學天才被埋沒。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的教育部門應當繼續推進語文教育改革,并將培養學生文學創作能力作為高校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同時,通過高校文學論壇等渠道使優秀的人才被盡早挖掘。其次,我國的出版單位應當利用網絡平臺,配比發行原創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國兒童讀物的水準將得到提升,國際競爭力也將得到加強。
(二)以人文精神為著力點
我國兒童讀物的立意普遍較為膚淺,以至讀者的內心難以被打動,這樣的讀物在國際出版市場中無法獲得關注。曹文軒兒童文學作品牢牢把握了時代變遷中人性的基本情感,并將變與不變作為時代主要敘事線索。通過閱讀曹文軒的兒童文學作品,讀者會在主人公的行為中尋找到價值共鳴,并深刻理解在不同環境下人類將作出的選擇。借鑒曹文軒的文學特色,我國的原創作家應當深刻挖掘人類天性中的核心價值,并將中國特色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家庭是承載兒童成長的主要空間,各國語言中“爸爸”、“媽媽”的發音都較為接近。同時各文化中,兒童對于家庭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作者可利用兒童讀者的共性視角,闡述我國特有的家庭倫理觀。
(三)爭取國際兒童文學話語權
國際競爭中,話語權的作用極為重要。通過掌握話語權,主觀視角將被作為文學創作的主流視角。通過掌握話語權,文學評判的標準也將被統一。曹文軒的作品正是在國際評審體系下獲得了廣泛的推廣。但在國際出版市場中,我國的話語權仍然較小,優秀的作品難以被推薦到國際出版市場中,因此我國應當通過具體措施拓展文學領域的話語權。首先,我國可在香港等地區設立華文兒童文學作品獎。通過獎項的引領,華文兒童出版市場將得以凝聚,評審標準與文化價值也將逐漸確立。其次,我國可邀請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等國家的文學作家,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東亞地區的文化淵源頗深,依托漢字的魅力與學術交流活動,我國將逐漸成為東亞文學的新領袖。再有,我國的兒童圖書市場潛力巨大。通過相互開放,我國的文學作品將獲得更為廣闊的國際空間。
參考文獻:
[1]趙霞. 曹文軒與中國兒童文學的國際化進程[J]. 當代作家評論,2016(03):80-86.
[2]劉曉洪,龍景科. 曹文軒兒童文學的敘事策略——與侗族兒童文學敘事的比較研究[J]. 凱里學院學報,2017,35(02):73-76.
[3]李虹. 探索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走出去”的新途徑——以楊紅櫻中英雙語童書館為例[J]. 中國編輯,2018(02):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