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潔 吳金娉
摘 要:法國文學在經歷了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到20世紀時期的發展之后,伴隨著21世紀的到來,逐漸改變原有的主流法國文學結構,結合了更多文學、美學和人文等內容,將現實與虛幻的精神世界更好的融合,使得法國文學在新世紀呈現出開放化、多元化等趨勢。本文就將針對21世紀法國文學的敘事格調與審美取向變化進行分析。
關鍵詞:世紀法國文學;敘事格調;審美取向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1--01
前言:
各種歷史因素和社會發展因素,讓法國人民生活在缺乏穩定的世界里,使法國文學在走到21世紀以后,開始逐漸喪失了固化的流派,作家們更多的思考現實、生命和自我。越來越多樣的敘事格調和多元化的審美取向,構建了更具開放性和非固定性的法國文學結構。
一、新新小說派碎片式敘事方式
在20世紀后期,荒誕文學發展到頂峰后,法國文學開始走向衰落,直到70年代,又迎來了法國文學的探索階段。受到20世紀末新文學探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作家開始了對傳統文學敘事方式、內容結構和主題思想的挑戰,形成了新新小說派。
菲利普·索萊爾斯提出了文本寫作的概念,推崇文本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對傳統的敘事方式和文本意義提出了挑戰,他將文本敘事結構分解成碎片形式,將人物的作用和地位降低,用碎片化的敘事方式,表達文學意義和思想。例如《戀之星》作品,就完全顛覆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方式和情節邏輯,將主人公的各種身體感受和思想感知進行描寫,用零碎的敘事內容,構建新的文學內容結構。
在20世紀的60年代,法國文學的敘事風格主要是拼圖,到了80年代,拼圖風格又發展成了馬賽克風格,將文學小說內容轉變成碎片,重新組合成完整的文學作品,馬賽克風格在法國文學中一直延續到21世紀。例如《逃離》作品中,就將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和事件,在作品情節中毫無順序地進行添加,這類文學作品展現了模糊的主體和破碎的世界。新新小說派作家們,在敘事格調和審美取向上,體現了光怪陸離、毫無章法的特點,將法國文學從傳統敘事結構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用更加豐富的表達手法和多樣的敘事方式,引領法國文學的敘事和審美,向多元化和自由化方向發展。
二、結合美學內容的敘事方式
21世紀法國文學展現了與其他美學內容相結合的特點,如電影美學、音樂美學、繪畫美學等,使文學作品的敘事方式更加豐富,審美取向上更加多樣。
在《拉威爾》小說中,作者就在小說的開頭,直接構建了主人公在浴缸中的場景,仿佛是電影的開端,讓讀者能夠在腦海中想象出畫面。再例如《電影漫步者》中,在寫作的方式上更具圖像化特點,用電影中的語言,構造了小說中人物與環境間的場景,用鏡頭轉換、推移和光線強弱等文字,加上音樂和舞蹈畫面的設置,使小說為讀者形成了電影代入感[1]。
《游蕩的影子》涉及了音樂美學內容,仍然運用了碎片化敘事方式混亂了時間和記憶,利用豐富的想象,將破碎的情節文字與夸張亢奮的巴洛克音樂進行結合,讓文學作品想要表達光怪陸離的內容,以及天馬行空的故事節奏的想法得以實現。
三、后現代主義文學的自我虛構
自我虛構的寫作方式,就是作者將自己的名字和經歷,與主人公和敘事人物進行融合,用親身經歷的寫實,或者個人傳記的方式,虛構出來的文學內容。這類文學作品真假難辨、亦真亦假、虛實結合,引領讀者進入作者構建的世界和人物內心,更具說服力和吸引力。
例如《悠悠歲月》作品,小說的作者是當代女作家安尼·埃爾諾,在作品的敘事方式上,采用了自我虛構的方式,用第三人稱描寫主人公的經歷,依次引發讀者的代入感和共鳴感,仿佛講述的了大家共有的人生經歷故事。用這樣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為女性的人生,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和時期的看法,對人生中發生事件的感悟,以及對時間和生命流逝的感嘆。與《悠悠歲月》的敘事方式相同,《革命》這部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主人公馬洛的故事,作為作者的化身,在經歷上也進行了重合。
后現代主義文學中的自我虛構敘事方式,通過作者、主人公之間的聯系,讓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聽別人訴說自己真實的故事,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感悟,是21世紀法國文學中最具影響力的敘事格調和審美取向。
四、生態環境和人類文明反思
法國文學無論在哪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批判、反思的精神,以21世紀下西方國家發展為背景,將社會現狀、生態環境以及文明進程作為主要反思和批判的對象,期望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產生共同的意識[2]。
在這類文學作品中,《平臺》是針對西方國家發展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將社會缺乏秩序并且混亂的場景進行展示,利用鮮明的批判和反思式敘事方式,引發人們的共同反思。再例如《地圖于疆域》中對人類過度消費的狀態進行的批判,在《屈服》中對西方社會矛盾的深度剖析和影射,在《紅色巴西》中對人類發展進程中的文明進行反思。這些法國文學作品,都充分地展現了 法國文學,對國家、社會、人類、歷史等事物和階段的深入審視,并通過解構現實的敘事手法,用批判和反思讓人們產生對美好世界的渴望,深刻展現了法國文學現實主義的審美取向。
總結:
通過對新世紀法國文學寫作敘事和審美取向的分析,結合法國文學在發展中經歷的變化,能夠了解到法國文學作者關注的問題,開始向多樣化發展,無論是社會、人文、歷史還是文明,作者們都能以此為切入點,利用反諷式、碎片式等寫作和敘事方式,以及更具包容性和跨文化性的審美取向,使21世紀的法國文學進入了文學自由的階段。
參考文獻:
[1]劉海清.21世紀法國文學的敘事格調與審美取向[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02):39-44.
[2]曹丹紅.當代法國文學批評中的詩學途徑[J].文藝爭鳴,2017(12):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