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5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明清小說對日本讀本小說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L15AWW001。
摘 要:日本江戶時代,上田秋成翻改中國《醒世恒言》中的《薛錄事》創作了讀本小說《夢幻鯉魚》。秋成在吸收中國小說文本元素的同時,對中國文化元素進行改造,融入日本文化元素,使《夢幻鯉魚》表現出鮮明的日本文化特征。本文對《薛錄事》和《夢幻鯉魚》進行比較,探討秋成獨特的文化創新手法。
關鍵詞:《薛錄事》;《夢幻鯉魚》;改造;文化創新
作者簡介:顏景義(1981-),男,遼寧大連人,碩士,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從事中日古典文學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1--01
一、引言
日本江戶時代,上田秋成通過翻改中國明清小說創作了讀本小說《雨月物語》。《雨月物語》寫作風格新穎獨特,成為前期讀本小說的范本。《雨月物語》由9個短篇構成,其中的《夢幻鯉魚》翻改自《醒世恒言》的《薛錄事魚服證仙》(以下簡稱《薛錄事》)。秋成在吸收中國小說原始精神和文學素材的同時,能夠根據自己的構思,在作品中融入日本傳統文化元素,使得《夢幻鯉魚》的故事極具日本民族文化色彩,表現出嶄新的日本文學價值內涵。本文將《夢幻鯉魚》和《薛錄事》進行對比,論述秋成在創作《夢幻鯉魚》的過程中,如何對中國文化元素進行改造,并如何在其中融入日本文化元素,對《夢幻鯉魚》進行文化創新。
二、《夢幻鯉魚》對《薛錄事》的翻改
《薛錄事》講述的是官員薛偉在病中靈魂出竅化作鯉魚,最終被道士點化,證得前世因緣而得道升仙的故事。《夢幻鯉魚》講述的是日本古時擅長畫鯉魚的畫僧興義在病中靈魂化作鯉魚,最后蘇醒,所畫之魚都化作真魚的故事。
兩個故事在“人化魚”的主體結構上很相似,主人公都經歷了“病中化魚、巡游江河、被漁夫所釣、險被人所食、回魂獲救”的過程。兩個故事也有著基本相同的教化色彩,薛偉能夠獲救,是因為他作為一名基層官吏,為官清廉愛民如子的善報;畫僧興義也因為平生愛魚、拒絕殺生而得到善報。
三、《夢幻鯉魚》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改造
《薛錄事》雖是怪誕故事,但主旨在于“證仙”,包含著濃厚的道教色彩。道教元素貫穿著故事始終:薛偉生病,夫人請醫問卜,求神許愿,同僚拜謁祈禱,其中又插入道家神醫李八百的神奇醫術,及其對薛偉前生今世的解讀等的描寫。這顯然與中國傳統的道教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對民俗生活、哲學思想和文學藝術等各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可見道教文化對整個作品的影響之大。另外,《薛錄事》中花了大量筆墨交代薛偉為官的品質和政績,而這些都為薛偉最終得道成仙埋下了伏筆。
而這些貫穿于《薛錄事》故事中的道教元素恰恰不會被日本社會所接受,因為日本是沒有道教的。因此,秋成把這些內容全部過濾掉了,只采用了《薛錄事》的主體結構,使得《夢幻鯉魚》的篇幅不及《薛錄事》的三分之一。同時秋成把主人公改為佛教中的畫僧,把佛教的因果思想貫穿于故事的始終。
而秋成之所以將道教元素改為佛教元素,而不是日本的其他宗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江戶時代德川家康頒行“鎖國政策”,以防止基督教等西方宗教進入日本給其統治帶來禍亂,這客觀上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空間。另外,德川家康本人是佛教信徒,努力保護佛教,將佛教納入封建政權的體系中,并使所有國民都有歸屬護持的寺院。因此佛教能夠在穩定中持續發展,佛教信仰在民眾中鋪開。可以說秋成正是基于日本江戶時代佛教信仰的現狀,將中國原著中道教文化色彩濃厚的元素都轉化為更加契合日本佛教信仰的文化因素。
四、《夢幻鯉魚》對傳統日本文學元素的利用
《夢幻鯉魚》雖然篇幅比原著短了很多,但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卻細膩別致。例如寫到興義化身鯉魚后,所游之處景致美妙無比,“日間比良山倒映在湖面上”、“夜里又有輝煌的漁火映照”、湖心島上神社“被朱紅圍墻環繞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讓人感覺宛若身臨其境。
對自然風景的描寫與歌頌,正是日本文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日本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讓人們對自然無比親和,融入自然是日本人自然觀的核心;日本文學中也強調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的有機統一。
秋成巧妙地利用了日本傳統文學中的審美情趣,在故事中增添了體現自然之美、與自然共生的日本文學的特色元素,其翻改手法的高超可見一斑。
五、結語
上田秋成創作《夢幻鯉魚》時,在接受《薛錄事》文本影響、傳承其原始精神的基礎上,能夠結合日本文化元素對原著進行文化創新。秋成高超的翻改手法,使得中國故事脫胎為極具日本民族文化色彩的讀本小說作品。《夢幻鯉魚》的這種文化創新,是古代中國文化在東亞文化圈廣泛傳播的良好例證。也是日本在接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過程中,堅持和發展自己民族特色文化的例證。這種通過文化改造創新等構建起的文化交流,對當下增進中日文化交流、促進兩國關系良性發展,仍具有非常現實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樹果.日本讀本小說名著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2]馮夢龍編/顧學頡校注.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3]李樹果.日本讀本小說與明清小說[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4]嚴紹璗.比較文學與文化“變異體”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