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歡
摘 要:食品制造企業鍛造綠色供應鏈是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提升經濟、社會和環境效應的有效途徑。本文將對構建以綠色制造為核心的食品供應鏈運行機制進行探析。
關鍵詞:綠色制造;食品企業;供應鏈;運行機制
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指出以制造企業為主體打造綠色供應鏈,食品企業通過綠色制造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和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一、綠色制造與供應鏈運行機制
1.綠色制造和綠色供應鏈
綠色制造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將綠色設計、綠色技術和工藝、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供應鏈、綠色循環利用等理念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制造業體系。
1996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首次提出綠色供應鏈的概念,Beamon分析了綠色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的區別,綠色供應鏈是將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貫穿于產品生命周期。綠色供應鏈是將環境保護意識融入產品生命周期,通過綠色計劃、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物流和綠色回收等,減少環境污染,優化資源利用。
2.供應鏈運行機制
供應鏈運行機制是通過構建準則和制度,引導和制約節點企業的運營決策,促進供應鏈整體發展和節點企業個體成長。王潔認為機制合理是供應鏈提升的關鍵,余學軍從食品供應鏈安全協同管理機制分析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夏文匯提出了食品安全保障、物流集成和企業公共道德責任的運行機制。
二、食品企業供應鏈運行機制構建
食品供應鏈結構復雜,生產企業的主導地位至關重要。慕靜從食品供應環節、生產環節、物流環節和銷售環節分析了食品供應鏈的構成,李年琴指出加工制造企業決定著食品供應鏈的發展、價值、風險和收益。
1.構建食品供應鏈安全保障機制
食品制造企業要將綠色理念和食品安全貫穿始終。在研發時實施綠色設計,充分考慮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同時也要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樹立綠色采購理念,改進和完善采購標準、制度,協調原材料供應商共同構建綠色供應鏈;在生產中建立綠色制造質量體系,做到環境污染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使用綠色包裝,促進發展綠色包裝,從包裝材料和技術上確保食品安全;對于食品原材料進行分類存放,減少運輸中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噪聲污染,提高新能源貨車、電動物流車、清潔能源汽車使用率;對于過期食品和原材料、廢品和廢棄物、食品包裝物等建立相應的回收檔案,集中處理。
2.構建食品企業供應鏈精益化運行機制
精益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對上下游節點企業協調優化,實現消除浪費、降低成本和滿足需要的目標。綠色制造體系中強調降低資源消耗率,物料、能耗均通過構建精益供應鏈來弱化。在食品生產中,庫存、運輸、殘次品和產能的浪費等都需要通過精益供應鏈來消除。
3.構建食品企業供應鏈核心主導機制
核心企業對食品安全負有主要責任,對合作伙伴的主導作用可以通過激勵與約束、促進與保障來實現。實現綠色發展的動因分為內、外兩個方面。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和貫徹綠色制造的生產技術和質量標準,有助于提升資源能源利用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綠色發展的內驅力。綠色發展將促進食品企業轉型升級,政府對公眾的引導和競爭對手的策略調整將成為食品企業綠色發展的牽引力。
要設置合理的激勵制度和約束條件,對合作伙伴做好評價與選擇。同時,對合作伙伴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促進政策和保障措施,確保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持續增長。
第一,激勵制度和約束條件。通過制度化的激勵對供應鏈成員進行積極引導。與供應商之間通過信息共享弱化“牛鞭效應”,降低庫存成本;通過共同研發提升綠色水平,共享經濟效益;通過培訓助力供應商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對于在綠色營銷渠道創新的分銷商進行鼓勵,如產品優惠、加快訂單處理速度、提供廣告、促銷支持等。
第二,促進政策和保障措施。食品制造企業應該為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指導、管理提升、業務培訓和資金幫扶,通過信息共享和經驗分享促進共同成長。同時,引入競爭機制,確保節點企業的良性發展和食品安全運行機制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2016-09-14).http://www.miit.gov.cn/newweb/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42/n3057545/c5253469/content.html.
[2]Beamon B M.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J].Logist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2(4):332-342.
[3]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綠色制造 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 導則:GB/T33635-2017[S].
[4]王潔.供應鏈結構特征、機制設計與產品質量激勵[J].中國工業經濟,2010,8:97-107.
[5]余學軍.食品供應鏈管理機制下的食品安全問題處理對策[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1):308-311.
[6]夏文匯.食品安全視角的食品供應鏈物流運行機制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15):50-54.
[7]慕靜.食品供應鏈中企業社會責任缺失風險的傳導及控制[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1-9-10(A03).
[8]李年琴,姜啟軍.基于食品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及權重研究[J].中國農業通報,2014,30(3):3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