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我國的管理會計也已經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可以說現在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F在相關理論研究可以證明,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管理會計屬于財務會計當中的一個領域,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其框架。現在管理會計在界定上,大多偏向于單位內部管理和決策,為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系統,這也已經成為一種安全可靠的選擇。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其是否具有中國特色則成為一個較為重要的課題。本文簡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當中的一些問題,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概念框架;內部管理;中國特色
管理會計的重點在于確認財務信息,之后進行計量和匯總,最后來完成傳遞的一個過程。管理會計所加工出的信息可以成為企業內部計劃制定和企業績效評價當中的重要依據。西方會計理念當中,早在1922年就已經提出了管理會計的理念,但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才引入。近年來我國很多專家學者在推廣管理會計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很多理論都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一、管理會計發展涉及相關理論問題的思考
現在我們應當解決的理論問題是管理會計的定位,如果我們要將其獨立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就需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理論框架,基于管理會計的目標來不斷完善其中的相關理論,例如主體、要素和報告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善而全面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其實近年來我國也已經有一些專家學者開始著手探討管理會計的定位,舉例來說,李天民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版了有關管理會計的專著,可以說已經從多個角度討論了管理會計的相關概念。但是其后并沒有其他的學者和專著跟進,沒有讓管理會計理論框架進一步完善和填充。所以現在管理會計相關理論仍然不夠完善,目前其定位仍然不夠明確,想要完全脫離于財務會計,仍然需要一定的時日,所以階段管理會計和內部管理之間的關系仍然非常密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財務會計當中,會計和總會計所承擔的工作是不同的,管理會計也要形成這樣的體系,對不同的人員分配不同的職責。但是現在由于二者仍然沒有完全分離,所以在企業當中,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人員往往是由財務會計來擔任的,并不具備相應的獨立性,同時,管理會計人員雖然也是以管理會計為主,但也難免承擔其他工作,分散精力,導致無法做好本職工作。
二、關于管理會計學構成內容
管理會計的重點在于管理單位的內部,所以這樣一來,管理會計的主題并非是法人單位,而是內部的責任中心,其中包括了投資中心、利潤中心和收入中心等等。管理會計對于單位內部進行服務,所以用單位法人的資格來開展業務,其內容包括了籌措資金、投資行為和繳納所得稅等等,這些都并非是管理會計體系的范疇。
作為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來說,其預算單位管理也要也要進行預算管理和部門決算,這些單位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重要業務就是如何將財務預算和內部單位責任預算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預算管理應有的作用。
在管理會計當中,其所涉及到的營業利潤內容應該為稅前陸潤,并非是財務會計當中的利潤總額或者凈利潤額,所以針對責任中心進行考核和評價的指標,也要包括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以及投資情況等等。所以總而言之,是否需要將成本會計、作業成本法等等要素都劃歸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本身也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作業成本計算
作業成本計算理論提出較早,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了,但是其作為管理會計的一部分則推后到90年代。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一些管理會計書籍當中,都已經將作業成本計算劃歸管理會計體系當中。
管理會計當中計算和控制成本的方法包括了變動成本計算、標準成本計算以及責任你成本計算,這些用于計算成本的方法固然是存在區別的,作業成本計算也可以起到給成本管理提供信息的目的,但是其功能是更好地確定損益,而無法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將作業成本計算納入到成本會計學當中,這是一種更為合理的劃分方式。
相似地,經由政府發布的企業成本核算制度來針對企業成本核算行為進行規范,這樣的行為是否應當納入到管理會計的范疇當中本身也應該進一步討論。
2.eva業績評價和考核
這里提到的eva,是指經濟增加值。這個理念最早在1982年在美國產生,經過一系列經濟增加價值理念作為基礎,形成一套財務管理體系和決策機制。但是對這種學說追本溯源,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有關企業價值經濟模型。
這種理念體現出的是現代企業對利潤的追求,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看,經濟增加值理念應該衡量企業的整體業績,和其他度量指標有所不同的是,經濟增加值評價指標更多地考慮企業利潤所形成的資金成本,對于這個問題,在2009年底我國也已經發布了相關辦法,要求將利潤總額和增加值作為粘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
在現代經濟學當中,經濟成本的概念也有涉及。經濟成本包括的內容有財務和資本這里兩個部分,所以完全競爭狀態下,動態平衡點也是完全競爭狀態下業務衡量點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現代經濟學理論當中成本概念是經濟附加值所依賴的理論基礎,有了經濟成本概念,經濟附加值概念才能不斷走向完善。
在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里,對投資中心評價和考核當中所提出的剩余收益概念也已經應用到我國一些地區的管理當中,例如20世紀90年代也開始推出剩余收益制度的改革探索,然而并沒有太深入。
所以對于一個公司或者集團而言,其投資中心在于子公司,從總公司的角度來看,分公司也屬于投資中心的職能,其也直接依賴于內部管理體制的設立,在保證總投資額不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增加營業收入、降低營業成本,這樣一來,企業的利潤總額就增加了。
但是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eva考核內壁投資中心的思路還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管理會計學當中的聲譽聯手以理論eva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作用也是非常類似的,如果運用eva作為針對企業內部責任中心的業績進行評判的指標,其作用就是一方面保證基礎的收益,同時也要經由一系列投資環節擴大利潤。所以增加eva應該是內部投資中心的職責,不能劃入內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職責當中,如果使用剩余收益來對考核指標進行評價,其原因在于收益指標計算和投資中心的信息關系非常密切,如果需要計算eva,則需要提供財會的相關信息,所以這樣看來,eva也屬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之內,不能劃入管理會計當中。
3.戰略管理會計
戰略管理會計理念的提出最早在20世紀的80年代,現在國內外對于戰略管理會計也提出了不同的理念,對其內容構成層的界定也提出了新的觀點。但是在該領域當中,所形成的體系和方法已經成為管理會計當中的重要內容。
傳統會計正在不斷向管理會計轉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管理會計的特點也在發生著一系列變化,那就是內在性的削弱和外在性的加強,同時管理會計所使用的方法以及理論體系正在不斷向財務會計和成本管理靠攏,關系越來越密切。
三、結語
前文所探討的內容不過是將現階段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梳理和總結,相關方面理論建設還仍然有較大的空間。雖然總結起來,本文所提出的觀點還仍然不完善和不成熟,但希望相關問題可以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保證管理會計理論的進一步完善,給我國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段莎.關于《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若干思考--基于管理會計實踐研究的視角[J].科研,2016(9):00089-00090.
[2]周國光,李兆慧.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若干思考[J].會計之友,2017(9):9-12.
[3]萬燕麗.基于管理會計國際慣例在國內應用的若干思考[J].商品與質量,2016(39).
[4]劉芳.關于公立醫院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若干思考[J].財會學習, 2017(10):110-111.
[5]邢鈺.有關企業在會計方面管理方法的若干思考[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5):00089-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