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實證研究為基礎,對“劍橋商務英語高級”(BEC-H)選修課進行試驗教學并從教學效果、教師能力、學生能力及教學設備四個層面設置問卷,分析了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選修課教學中的優勢,以期提升ESP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ESP;大學英語選修課;調查問卷;優勢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207-02
“翻轉課堂”簡單而言就是顛倒傳統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方式,即將知識傳遞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內化則放到課內實現(張金磊等2012)。翻轉課堂并不是簡單地加入了視頻等資源的傳統課堂,也不是完全的自主學習,它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格局。因此,翻轉課堂的實質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的角色也由知識的講授者變為引導者、組織者。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我們可以從教師、學生、教學形式的角度來看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
第一,教師層面。教師需制作教學材料、任務清單及擴展材料,并于課前發放給學生。其中,教學材料為教師重點準備內容,不局限于教學視頻,也可以是教案、PPT等形式的教學材料。這有別于傳統教學中將重點、難點在課上通過大量時間面授于學生,因此,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將利用原本課堂講授知識點的時間來檢查學生課下內容完成情況、設計討論話題并積極與學生互動。
第二,學生層面。學生需要在課前瀏覽任務清單,將教師上傳或分享的教學材料按照自身需求進行篩選、學習,以主動完成知識的內化,并在課堂上積極接受教師檢測,就自學中遇到的難點與教師共同探討。由此可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及教師課堂任務完成的合作者。
第三,教學形式。相比傳統課堂,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師生的互動頻率等要求更高。教學流程由“課前學生預習——課堂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改變為“課前學生自學——課堂師生討論——課后查漏補缺”。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可通過在線交流平臺隨時發問,在學生解決知識點問題的同時教師通過監控手段及學生反饋,于課堂上面授難點及重點,并依據話題展開討論。因此,翻轉課堂營造了一個尊重、平等、自由的學術氛圍,吸引學生的是主動參與、彼此投入、相互合作及共同交流。
二、翻轉課堂在ESP選修課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ESP(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s),即專門用途英語,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Hutchinson&Waters;,1987)。另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EGP(Englishfor General Purposes),即通用英語。Hutchinson和Waters認為ESP和EGP教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ESP旨在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ESP的課程設置要滿足學習者的實際應用,在教學內容上須與學習者所學專業相關聯,以適應未來職業需要,詞匯和語篇等教學的重點應與特定的專業或職業相關,重點應放在語言運用上,并與EGP教學相互對照。Hutchinson與Waters把ESP分為科技英語、商業經濟英語和社會科學英語三大類。具體課程可以是電子商務英語、外貿英語、國際金融英語、新聞英語、醫學英語、法律英語、旅游英語、營銷英語、學術英語、科技英語等。
筆者于2016年春季學期對“劍橋商務英語高級”選修課進行為期一學期的翻轉課堂模式試驗教學,并于教學結束時通過問卷星采用微信形式發放“翻轉課堂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共設置四個層面:教學效果、教師能力、學生能力及教學設備。共收回有效問卷110份,通過統計分析,總結得出翻轉課堂在ESP選修課教學中的優勢如下。
(一)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有94.49%的學生認為“教師上傳的教學補充材料對其在知識點的理解、分析與應用方面”“有幫助”或“很大幫助”。在翻轉課堂授課模式對課堂參與度的提高程度方面,有65.13%的學生選擇有“較大”或“很大”提高,27.52%的學生認為“有一點”提高,認為“幾乎沒有”提高的學生占7.34%。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的角色更接近于導師,教師在梳理知識點的同時,更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質學習資源,設計課堂多種活動,并提供學生深度思考與交流的機會。教師分享資源的豐富程度也遠遠大于傳統課堂中教師講授的知識層面,包括各種相關音視頻、國內外優秀網站資源、真實范例及教師制作的教案等。各種基于現實情景的音視頻資源等,為學生在交際中提供了范本,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高的平臺來理解、分析及解決問題,并結合課堂設計各環節,如小組討論、情景對話、案例分析、口頭報告等,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并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等多種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在關于獨立學習能力的調查中,有65.13%的學生選擇“有很大提高”和“有較大提高”,有33.03%的學生選擇有“一點提高”,1.83%的學生選擇“幾乎沒有提高”。在翻轉課堂授課模式中,學習者可自主選擇學習材料、學習重點等,有43.12%的學生“會積極地篩選材料及任務進行自主學習”,有28.44%的學生“會參考其他同學的意見,與人合作,共同學習”,有9.17%的學生“摸不到頭緒,不知道要做什么”,19.27%的學生“只做教師規定必須完成的材料,其他幾乎不會去看”。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個性化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教師于課前分享的材料分為兩部分:課前必備材料及課前補充材料,學生可結合自身條件,在完成了課前必備材料后,對課前補充材料進行篩選學習,并可自行決定學習地點、學習媒介、學習方式等。即便是對課前的必備材料的學習,學生也可自行決定是獨立完成還是與人合作完成等。因此,翻轉課堂不僅幫助學生突破了時間、空間、學習媒介等方面的局限性,也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在學習方面的表現,更好地激發其自主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是一個在一定范圍內學習者自我導向、自我選擇、自我激勵的個性化學習過程。
(三)提升了教師課堂授課效果
通過對本學期課程的滿意度的調查可知,有70.64%的學生“非常滿意”,23.85%的學生“比較滿意”,3.67%的學生滿意程度為“一般”,1.83%的學生對本學期翻轉課堂授課模式下課程教學效果“不滿意”。其次,對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安排方面,有93.58%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表示“滿意度一般”的學生占5.5%,表示“不滿意”的學生占0.92%。再次,對教師課堂授課材料如PPT演示文稿的制作,有98.16%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表示“滿意度一般”的學生占1.83%,無不滿意學生人數。最后,對教師的授課態度的調查中,有97.25%的學生“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表示“滿意度一般”的學生占2.75%,無不滿意學生人數。(見表1)
翻轉課堂授課模式對任課教師的業務素養及信息素養要求較高,它并不是簡單的自主學習、學習內容前置、新技術引入教學或教師轉戰幕后的授課模式,而是一種充分肯定并極大發揮教師潛力及宏觀調控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主動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授課模式。由此可見,教師的任務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變得更加多樣并艱巨。
首先,教師要竭盡全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拓寬學生視野并對其個性化學習起到推動及支撐作用。其次,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的要求更強。教師既要對學生自主學習內容進行監控及難點講解,又要緊密并高效地設計課堂活動,啟發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要善于應用新技術完善教學材料的制作,如對PPT的美化、錄屏軟件的使用、音視頻材料的剪接等,從而從視覺、聽覺等方面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視覺枯燥感,激發學習樂趣,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愉悅。
三、結語
翻轉課堂引入大學英語尤其是ESP課程課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作為高校教師,只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并盡早地掌握新時代下的現代化教學技能,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才能稱之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翻轉課堂在ESP領域應用的諸多優勢不僅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變,也對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育技術與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岳麗錦,宋鐵花.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林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0).
[2]陳劍波.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泛在學習”教學模式優勢分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10).
[3]倪閩景.翻轉課堂的要義在于讓學習更有意義[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4]王瓊,朱學軍.淺析地方電大微課程建設的困難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