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素君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感式教學”,可以使教學課堂不再枯燥、乏味,使學生在充滿活力的數學氛圍中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結合多年初中數學教學經驗,針對初中數學“情感式教學”展開了以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感式教學;教學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情感式教學”也是現代化教學的重要體現。初中數學教師將“情感化教學”融入教學過程中,將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一方面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知識,增強課堂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學生正處于思想價值理念和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人格修養的培養也具有重要影響,也同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在新課改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對“情感式教學”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不斷豐富其內涵,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初中數學課堂,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進程。
一、教師走近學生,建立師生間的情感基礎
要想真正實施“情感式教學”,初中數學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潛能特征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尋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比如,筆者經常會在課下時間與學生進行交談,走近學生,主動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詢問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是否有什么困惑。還會抽時間跟他們一起跑跑步、打打球、吃吃飯,在這樣的氣氛里,學生主動打開心扉,而我也會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初中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能夠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師生間的情感基礎,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二、充分把握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
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有著很強的美感,這種美感一方面表現在數學知識結構之間緊密聯系的內在美,另一方面體現在數形結合的表現美。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感悟教材內容中蘊含的美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數學的“天堂”。例如,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在多媒體上觀看火車在鐵軌上行駛、游泳池、橫格紙三組圖片后,然后向學生提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很多的平行線,大家可以說一下直線平行的條件嗎?”這樣一種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形式,并在教師的問題誘導下,使學生展開激烈的課堂討論,積極投入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另外,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圖形、結構、布局和形都蘊含著教學情感。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相關內容時,讓學生在課下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與普通圖形給人的視覺感受有什么樣的差異;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觀賞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讓學生利用“黃金分割”的思維來感受畫像的美。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體會數學的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生活的還原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故事、圖片、演示等符合初中生性格特征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吸引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統計”相關內容時,筆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出課堂話題:探究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身高變化。筆者依據全班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特征等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在全班范圍內進行統計,量出每一位學生的身高,并進行數據整理,再算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畫出統計圖。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問:“經過測量,你們的身高是多少?是大于、等于還是小于平均身高?”通過這樣一種分小組動手實踐的教學形式,使學生了解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知識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價值,也會對數學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具有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圖片、聲音、動畫、影像于一身,初中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能夠將教學內容直觀且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激發學生的情感需要。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情感式教學”相結合,能夠使原本枯燥、單調的數學課堂變得富有情趣,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快樂。
總之,新時期下,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認真分析當前問題,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構建優質的初中數學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彥峰.初中數學情感教學法的滲透[J].新課程(中學),2017(9):231.
[2]范先友.數學學習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J].黃岡師專學報,2015(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