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初中歷史教學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與機遇,新課程要求開展歷史教學,應當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小組競爭互助性,有助于構建自主高效的教學模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當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結合學科內容,構建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學模式。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提出具體的合作學習策略,促進初中歷史教學可持續延展與創新,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合作學習對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能夠使學生由被動式接受知識轉化為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夠追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感受歷史知識內涵。
二、 當前初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初中歷史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能夠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但是當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仍然存在著部分問題,例如空有一幅架子,卻缺乏時效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眾多誤區,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教師提出問題時便宣布探討交流,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雖然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但是卻缺乏組織導致教學秩序混亂。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優秀的學生會滔滔不絕,但是學困生會一整節課堂沉默不語,只能夠當聽眾,即使提出不同的意見,也并不受到教師與其他成員的重視,導致學生兩極分化情況嚴重,難以提高全班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幫助學生構建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形成獨特的理解與結論。但是大部分教室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卻違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在提出問題后,馬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當學生熱鬧討論過后,并給出固定答案,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科學合理構建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應當是處于一種互相溝通,信任配合的學習狀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能力,結合教學內容,本著組間同質,組內一致的原則,將全班學生評分到若干個小組,能夠保證每組成員平均成績大致相同,有助于通過競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形成組內合力,促進全班學生共同學習發展。同時,在合作學習小組構建時,教師應當明確歷史課程教學目標,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學習小組,告訴學生學習任務與目標結構,并且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效果,通過及時的幫助,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技巧與人際交往能力,從而促使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應用,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歷史學習興趣。
(二) 創新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路上的解惑人也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的養成,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啟發關系。這就需要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取長補短,互相借鑒,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與熱愛。教師在進行情感價值觀念教育時,應當避免使用生硬的說教和灌輸式教學模式,應當堅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原則,能夠將自身位于受教育者的行列中,通過啟迪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走入文明殿堂。例如:學習《洋務運動》這節知識點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洋務運動進行評價,學生會看法不一,所以將學生分成正反兩組,開展歷史辯論賽。正方辯題“洋務運動推動中國進步”,反方辯題“洋務運動未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進行探討交流,學生能夠總結答案“對于歷史問題,我們不能夠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必須應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觀點客觀評價。”通過探討交流,有助于促進小組成員合作交流,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活化學生思維。
(三) 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根據相關實踐表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但是在此環節中,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提供基礎的問題,學生能夠自主地閱讀歷史教材,深入思考題目并且獨立解決。教師安排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學生能夠以學習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課堂學習過程中,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效率。例如:學習秦始皇這位君王時,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探討秦始皇有什么功過,此種教學模式過于表面化,由于教材書上已經給出多種答案,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討論“在秦始皇的統治下,百姓的生活過得怎樣?秦始皇朝廷短暫的原因是什么?”通過探討交流,學生能夠形成小組學習模式,在討論閉關鎖國政策時,能夠結合教材內容,啟發學生,針對閉關鎖國結果的有效探討交流,能夠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能動性。通過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將預習過程中總結的經驗與問題進行探討交流。經過探討交流,學生能夠深入思考問題,并且在自主預習階段對獲取的知識進行鞏固和認知,有助于掌握基本的對話內容,教師根據學生探討交流情況,適時地推出探討題目,組織學生進行深層次研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的觀點,能夠進行觀點交鋒與碰撞,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交流過程中得出結論。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以小組合作形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在合作模式組建中,教師應當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在實施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探討熱情。
參考文獻:
[1]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一)[J].走進新課程,2004(1).
[2]陳耿.關于歷史教學中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反思[N].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2).
[3]周榮敏.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開展[J].關愛明天,2016(4).
[4]楊小華.初中歷史課堂學生探究性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8).
[5]孟兵.初中歷史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反思[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6(10).
作者簡介:
陳海紅,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市撫寧區留守營學區趙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