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舉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依據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并結合物理學科特定的教學內容,制訂有關的策略,從而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推進物理學科的素質教育步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成功地創設問題的情景,引起學生有效的認知沖突與碰撞,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主動地提出疑問,進而想解決疑問,就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教師必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點,然后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學生好奇或懷疑,但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不能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問題的情景可以有從幾方面進行創設。
一、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問題的情景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時期,學習情緒容易波動,學習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地集中,如果課堂上問題的情景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就能為創造教育的實施奠定基礎。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可以用實驗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實驗的設計要依據教學內容,直觀、醒目、新穎。如在講授相對運動時,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飛行員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顆德國子彈的真實故事;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幾塊大的平面鏡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個紅色的蘋果放在其中的一塊平面鏡上,結果有多個像出現,馬上就引起了學生新奇的感覺;再如,學習八年級電路時,我就讓學生畫出班級中兩個開關、六盞日光燈之間的連接,讓學生自由的畫到黑板上,只要你有與黑板上不同的連接方法,就可以畫到黑板上,結果學生無拘無束,共畫出了十幾種連接,最后我再作評講,并一一演示給學生看。甚至請學生上去把其中一盞日光燈去掉,看另一盞或另二盞燈同受一只開關控制的情況。這樣,學生學習情緒很高,知識點也易于掌握。
二、能引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問題的情景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思維是活動的核心,而思維一般都是從問題開始
在學習活動中,創設問題的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和碰撞,就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發揮。如在浮力的教學中,教師先講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最新型的核潛艇“庫爾斯克號”在巴倫支海遇難事件,就打撈方案,弓|出浮力;再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簡單的一句話,卻可以引|起學生的疑問并進而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引|起激烈討論。可見,學生有了思維活動,學生就能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能誘使學生對已有經驗進行否定的問題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對一些現象習以為常,如看物體時“近大遠小”的現象,“冬天室外的金屬比樹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學中能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否定自己原先對這一現象的理解,那么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就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如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中教師可追問一句:“我離平面鏡越近,我真的就會變大嗎?”;或者在溫度和熱現象的教學中提問:“冬天室外的金屬真的比樹木的溫度低嗎?”,類似的問題的確能誘使學生對已有的一些觀念積極地進行思維,并自己發現問題,甚至還能自己解決問題。
四、較大地發展學生聯想力和想象力
因為創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須要沿著一定方向、目的而展開,必須接受抽象思維的指導和調節,創造性思維的新穎性就有創造性想象的成分。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后,我讓學生做這樣一道題: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當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時候,物體將:①馬上停下來;②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③運動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來;④運動狀態不能確定。我們常見的物體是外力作用時的狀態,在物體不受外力時,可依靠創造性想象,思維著物體存在的狀態。
在物理教學中,創設與知識相關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起好奇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學,喜歡鉆,自動地動腦探索知識奧妙。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喚起了學生更高的求知欲,這對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掌握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具體,從而實現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