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紳
摘 要:本文針對國際高職院校倡導的務實的教學體系,通過分析教學情境模式和教學體系建設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效果的直接影響,探討了適合當代社會的行業需求與發展的現場教學的優化模型。
關鍵詞:實用主義;教學情境;工作室
實用主義出現在19世紀后期的美國,與其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其為務實的教學體系形成為當代教育產業合作教學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在工業革命和經驗科學的指導下,對日常生活實踐價值的重視已成為教育改革的契機。美國實用主義者約翰杜威建立的實用教學體系強調了“體驗轉化”對教學的重要性,并促進了學習與工作的結合。教育改革的浪潮同樣也為中國職業教育產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平臺。
近年來,中國職業教育將行業領域的典型工作模式引入到教學改革中,專業化學習情境、規范學習過程和社會化學習成果等教學模式得到了眾多職業院校的大力推崇。實際上,我國的高校教育都是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與產業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而職業院校無論在培養的方式和人才結構都與大學教育有所不同,大學在教育中重視理論研究和發展創新,相對的職業教育更重要是掌握和熟練某種技能。所以除了加強實踐操作外,課堂教學模式也不必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那么西方式的工作室教學模式顯然也是可以拿來借鑒的,這為我國的職業院校探索專業教學模式的提供了幫助。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學者瑞恩博德教授研究了現代教育中職場教學的作用及其影響,分為四部分:學習背景,學習環境,技能與知識,研究與政策。他所提出的工作場所的概念,特別是將其引入職業教育范疇理念,對西方的職業教育影響頗深。主要在工作室激發的實踐環境中為教學和實踐提供了各種平臺,其有很強的代入感,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并且使其能夠盡快融入職場提前打下基礎。與傳統教學理念不同,現代職業教育注重實踐與應用,注重學生知識點在社會企業和行業中的靈活轉變和高度適應性。
為適應我國工業制造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中國提出“2025中國制造”的戰略目標之后,國內需要大批的產業工人的輸出以及產業工人的升級,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隨之也已經升級到戰略的高度。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職業教育的完善和成熟的開展,所以要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標準和實踐教學模式,加快學校和企業開展的“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需要進一步擴大建立生產、培訓和服務共享的實踐和培訓基地。建立由專業教師和普通教師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并進一步完善雙證書制度,完善項目導向、雙證書組合的模塊化課程教學體系,打造適合中國職業教育的“工作室教學”實踐模式。
一、繼續深化適合中國職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基于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的新機制,學校首先應該建立較為完善的內外部實踐培訓基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充分利用項目工作室,校企合作單位,合作公司等運營商進行項目導向教學。以真實的工作項目為使命載體,組織學生完成項目研究,項目設計,項目技術指導等環節。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學任務已經能夠很好的完成。加強專業與多家企業緊密合作,將實物項目和比賽競爭模式引入課堂。老師帶領學生組成項目組,教師為核心,學生為主體,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可以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學生接受典型的工作任務,專業學習完全融入項目設計的實踐過程,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學??筛鶕煌椖康闹R、能力和質量的不同要求,實施相應的教學計劃。項目與課程緊密結合,教學任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
需要實踐的教學現場可由工作室改為公司,根據工作流程構建教學情境。在項目導向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封閉式教學方式逐漸改變。整合校方和企業的資源,隨著項目的進展,班級會搬到工作室,公司和其他地方。例如,在設計任務分析期間,專職教師指導學生集體討論,解釋任務并在項目工作室討論分析。在研究期間,學院的老師和企業項目領導將會相互溝通。在項目創意和設計表達階段,師生再次回到工作室,并根據設計要求利用校園資源設計方案。在課程審查階段,教室轉移到公司,或者要求該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審閱該學生的項目之后,由學生們修改完善。項目創意設計完成后,由學院和公司雙方指導,直至項目順利完成。
積極推進校企合作,邀請行業專家到學院就業指導。建立與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開發的深度合作機制,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管理的指導,推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設,使專業建設工作更加活躍靈活,適應行業和社會需求,更加有效地服務于行業和社會發展。聘請相關行業專家校外組建專業建設委員會,每學年企業專家將被邀請評論學生工作組的作品成果,并討論就業指導和發展。在學校每年組織的校企合作會議上,學校和企業領導,兼職教師共同探討工作集成學習的相關事務,如公司生產實踐,項目實踐,崗位實習。學校還應協調校企合作的責任、權益,促進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引導學生工作學習一體化的長效機制。
二、形成多層次,有聯動能力的實踐制度
專業課程實施該項目要盡量為“真實案例”,并將市場應用作為檢驗標準。學校要按照“一年級作品,二年級產品,三年級商品”的教學理念,形成了職業教育實習和培訓的制度化。學校利用專業工作室的硬件條件加強專業課程中“項目導向”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校方要不斷修訂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喚醒并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并通過課程考察師生是否達到了市場肯定的實踐能力應用水平。
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里,務實的教學比其他任何時期都具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價值,特別是在專業化的職業教育領域。從根本上講,職業教育的能力總是處于背景化的狀態,因此被稱為“背景下的知識”。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這些經驗來自真實環境和實踐經驗。工作情境方式的教育環境改革促進了新舊專業知識點的有效聯系,增強了師生對社會產業發展的認知體驗,這是符合職業院校專業教學的發展趨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