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利軍
摘 要:21世紀初期,為了促進、發(fā)展我國的體育競技水平和能力,教育部部署了將近60所高校作為培養(yǎng)專業(yè)體育人才的試點基地。經過了十幾年的發(fā)展和積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訓練模式和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并且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但是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和不足。本文基于我國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現狀和不足,分析應對策略,從而為開拓我國高校體育訓練可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途徑
1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應用
1.1“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
“三基型”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加重視體育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教授,因此稱其為“三基”,其教學目的就是加強學生的體質和體育健身理論知識。目前全國大致有百分之十的高校仍采用該種體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主要是以原行政教學班為主,在不打亂班級編制的基礎上,進行混合性授課,“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更加規(guī)范化地展開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鍛煉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在現代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有百分之二十的高校仍然沿用“一體化型”體育教學模式,該體育教學模式更加重視提高學生的體制,通過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來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1.2“并列型”體育教學模式
在全國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并列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利用率為百分之二十五,該體育教學模式更加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能力,并且還能夠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需求進行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大學的一二學年中開設的。“并列型”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對不同體育基礎的學生進行劃分,兼顧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但是該種教學模式很難將一個整體班級進行劃分,只有對每位學生的運動水平展開深入的了解,才能夠滿足該模式的課程開設前提。
1.3“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
大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高校體育課程采用了“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基礎、能力和鍛煉習慣,所以在高校的具體體育課程當中,可以將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在大一學年開設基礎體育課程;第二個部分就是在大二學年開設體育選項課程;第三個部分就是在大三和大四學年開設體育選修課程。
2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2.1陽光體育活動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泉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改革中,需要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才能夠有效引導體育教學實施改革措施。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沐浴在陽光之下,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由于現代高校的學生缺乏鍛煉,平日里除了去教室上課就是待在宿舍內,久而久之身體素質就不斷降低,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能夠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讓大學生能夠動起來,學生也要從體育觀念的角度來重新認識體育教育,有機的結合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以及身心健康等教學目標。現如今,“健康第一”的教學改革核心指導思想仍然作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的體育教學必須要遵守“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原則,引起校方的重視,將該觀念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當中,開展體育場地的建設和購置相關的體育器材等,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物質保障。
2.2體質健康測試內容進入體育課堂
為了實現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目的,高校的體育教學就要開展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建立并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為增強學生的體制打下基礎。學生的體制優(yōu)劣與課堂教學有關,所以教師需要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促進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在課堂內引入體質健康測試是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式之一,在每堂課中預留二十至三十分鐘的時間進行素質練習,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機體能。對素質練習的內容可以進行準確地劃分,比如耐力性訓練;速度型訓練和力量型訓練等,體育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有效控制運動負荷和強度,當學生的心率負荷達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適當進行調節(jié)。在高校體育教學的每一個階段當中,都需要合理地安排素質練習內容,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搭配,以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力量和速度水平等,最終綜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2.3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
要想推動體育教學不斷前進,就需要不斷開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生通過課堂內容的教學傳授技藝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但是由于目前課堂教育監(jiān)管的缺失,使得高校的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缺少條件,所以教師可以直接從體育課堂教學中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將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的實驗來確定其效果。
3結束語
本文主要探索推動該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途徑,引入體質健康測試,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慧.新疆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實施學分制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26):12.
[2]杜暉.體育運動訓練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123.
[3]劉春忠.或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學研究,2012(6):78.
[4]楊鐵黎,陳鈞.學校課余訓練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78-98.
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體育工作者協(xié)會課題階段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體育局學會課題。課題號2016XH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