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敏
摘 要:語言學習始于語音,因此語言教學必須從語音開始。但就目前而言,各對外漢語教材在語音內容方面的編排各有千秋。而通過分析經典教材在語音內容編排上存在的優缺點,可以對未來漢語教材語音編寫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語音;語音內容編排;《漢語教程》
一、序論
《漢語教程》系列教材是由楊寄洲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其語音部分的內容主要安排在第一冊的上下兩冊中。因此本文主要以該教材第一冊的上下兩冊作為分析對象。該系列教材自問世以來,廣受好評,使用范圍頗廣。另外,先前雖已有學者對《漢語教程》進行過相關的研究和分析,如把它與其他教材進行對比分析的:《<初級華語>和<漢語教程>對比分析研究》《<走遍法國>與<漢語教程>》對比研究等;對其文化內容進行研究的:《<漢語教程>的文化內容及其表述方式研究》;對其語法部分與其他教材進行對比研究的:《<漢語教程>與<漢語教科書>語法部分比較》;對其詞匯進行研究的,如《<漢語教程>文化詞匯研究》。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對《漢語教程》進行研究的論文頗多,但只對《漢語教程》的語音內容編排進行單獨分析的,目前還沒有。所以《漢語教程》在語音方面的編排情況,值得我們去分析。
二、《漢語教程》語音編排及分析
《漢語教程》的語音學習集中安排在上冊的前五課,其中編排了聲母、韻母、聲調等內容,其聲韻母編排順序大體是依據《漢語拼音方案》的順序,也綜合考慮了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等。每課安排的聲韻母數量不均,有多有少。如第一課中有11個聲母,9個韻母;而在第二課中,卻沒有聲母的教學。這對剛接觸漢語的學生來說,量也許適中,但課堂上是需要較多的練習、糾音時間的,若一課編排太多的聲韻母,則不利于課堂上充分的練習。而在課后的注釋部分,該教材選擇使用了英文來解釋。這對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學生比較合適,但對于其他非英語母語的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不過,另一方面,面對抽象的聲調,該教材選擇使用圖片、漫畫等有趣的形式加以解釋,值得借鑒。
輕聲、變調、兒化韻、音節拼寫規則、隔音符號等內容出現在教材的第一至十五課中,并在注釋部分利用英語注釋、圖片、漫畫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解釋說明。不過,存在的問題依然是使用的英語注釋過于專業化,理解難度大。
重音、重讀、語調等則出現在第五至三十課中。該部分內容在第一冊的第七至十五課中均安排在課后注釋里,而在下冊的第十六至三十課則又被編排在了語音部分,體現了教材對該方面的重視程度。內容上主要有概念理解、標注符號、例句說明等,這些方面的內容也均與教材課文所學的語法知識緊密結合。在重音、重讀方面,教材詳細介紹了詞重音、句重音;短語重讀、語法單位重讀等內容,并結合所學習的生詞、句型進行了說明。句調方面則是結合基本這些都利于學生在掌握字調的基礎上逐步掌握漢語的句調和語調,從而在基礎上幫助學生避免日后可能會出現“洋腔洋調”現象。遺憾的是,該教材未將停頓編排其中。停頓在朗讀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是學生在朗讀和交流過程中停頓不當,是會造成誤解的。因此可以考慮適當補充該方面的知識。
語音練習在《漢語教程》的上、冊均有安排,上冊的題型主要就是聲調,辨音辨調,變調練習,多音節連讀等;下冊則為辨音辨調,多音節連讀、朗讀,每一課安排的語音練習層次從詞匯到詞組、句子,其難度隨著學生學習程度的提升而提升,練習安排的題量也隨之加大。從中可以看出該教材對語音學習的重視程度。而且,教材中所安排的語音練習,均與該課所學習的語音知識緊密相關,真正做到了學后練,幫助學生在課后鞏固所學的語音知識,為未來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練習的題型比較固定,缺乏了趣味性。此外,練習的題量過大,容易造成練習疲勞。
三、總結
本文在對《漢語教程》(第一冊上下)里的語音內容編排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該教材語音內容方面的編排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語音內容編排全面、完整;順序合理,符合學生的習得順序;恰當地使用圖片、漫畫等有趣生動的形式來解釋或描述抽象的語音現象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和使用。不足之處在于使用的解釋語言過于專業化;語音練習形式比較死板;練習的題量過大等。這些則是在以后的教材語音編寫中應該注意和改進的。
總之,語音內容編排是教材編寫的一項基礎和系統工程,也是學生學習漢語的第一步。它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學習,因此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大家去繼續探索。相信隨著分析研究的不斷深入,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會越來越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楊寄洲.《漢語教程第一冊》(上、下)[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9).
[2]宋海燕.對外漢語教材的語音教學編排研究[D].南陽師范學院,2009(11).
[3]譚小梅.對外漢語教材語音部分的編寫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5).
[4]殷佩蓓.對外漢語教材語音體系編排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6).
[5]李艷斌.對外漢語教材中的語音教學內容的編排研究[D].蘇州大學,2011(6).
[6]楊青.《漢語教程》的文化內容及其表述方式研究[D].四川大學,2007(4).
[7]劉美金.《初級華語》和《漢語教程》對比分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3).
[8]劉波.《漢語教程》與《漢語教科書》語法部分比較[D].廣西大學,2005(5).
[9]胡博.《走遍法國》與《漢語教程》的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