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摘 要:本文論述了敬老文化平臺理念重要性,以及加強企業敬老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敬老文化;建設措施
老年人的生存狀況和精神面貌直接影響到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大力推進“文化養老”建設是實現積極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所謂“養老”,就是一種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生命需求的經濟和社會活動。“文化養老”是政府、社會或家庭在為老年人提供物質贍養、生活照料基礎上提供的一種精神慰藉,以求使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身心更加健康,“文化養老”是養老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具有高境界、高品位的養老方式。
文化養老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懷,具有群體性、互動性和共享性等特點,是一種讓老年人休閑愜意的養老方式。政府、社會組織、家庭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為老年人“文化養老”組織、實施、創造條件,在滿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老有所教”、“老有所學”的環境,最終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積極踐行敬老文化理念,加強老年活動中心建設,以此為提高敬老服務的“平臺”,提升敬老水平的“窗口”,促進敬老文化風尚樹立,倡揚敬老孝親傳統,和諧企業發展氛圍。
一、“硬”設施:不斷完善中心的裝備
老年大學是老年教育集中辦學的最高形式。貫徹執行集團公司離退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關于加強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在實際工作中,深刻領會、逐條貫徹、嚴格落實。
整章建章,加強管理。制定《老年活動中心管理制度》《老年活動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外聘教師課時費發放標準》《活動室須知》等,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實現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
加大投入,美化環境。重視老年大學的建設,持續投入資金,不斷對老年活動中心的硬件設施進行完善、維護,確保活動中心環境整潔、舒適,讓老年人到這里感到身心健康、快樂。對現有硬件設施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充分考慮老同志的切身需要,以方便老同志活動為出發點,同時新建改造的布局和設備設施的置辦要與周邊社區有所區別,如此可最大限度的調動整合資源,使有限的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加強與周邊社區和系統內部離退休活動中心的聯系互動。使老同志活動范圍更加寬泛,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暢通。
二、“軟”文化:讓老同志展愛好、增活力
將尊老敬老文化融于老年活動中。在加強老年大學建設方面,開辦橋牌班、健身班和合唱班等,并根據老同志要求開辦了攝影、健康知識、老年病的預防和保健等講座,為老同志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創造了良好條件。
創建走廊文化,增加藝術氣息。將學員的書法、繪畫、攝影、手工等作品點綴樓道墻壁,增強了活動中心的文化氛圍,新辟榮譽室,陳設老同志的獲獎作品及獎杯錦旗等,增強老同志的成就感。加強中心美化工作,對教室、走廊、會議室、運動場地進行妝點,在美化環境的同進也增加了溫馨的感覺。想方設法提高了老同志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老同志參與各項活動的熱情。
開展文娛活動,搭建老同志展示風采的平臺。讓更多的老同志走出來、動起來,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發揮老同志的特長。在春季組織“趣味運動會”,重陽節、中秋舉辦“慶兩節活動”,每年適時舉辦臺球、乒乓球、象棋、撲克牌等有益的文體活動,使老同志們從靜下來到動起來,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三、“強”服務:體現社會和企業的溫暖
老同志是企業的財富,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離退休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把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作為重中之重。
節日、遇困必到,噓寒問暖。每年春節和國慶節等節假日,都要對老領導、離休老干部、老勞模、老專家、老黨員、生活困難人員、患重病人員、工傷人員進行走訪慰問。逢五逢十為老同志過集體生日。及時看望生病人員,協助去世人員家屬辦理喪葬事宜等。
對高齡離退休老同志給予特殊關照,節日登門看望,生病親臨探視,時常電話問候,困難幫助解決。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就在身邊,關心不離左右。
四、“樹”典范:大力倡導先進,引領正氣
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敬老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敬老文化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傳揚敬老文化。在老年活動中心積極宣傳敬老文化,通過道德講堂等形式,講古今孝老愛親的故事。
樹立先進典型,榜樣就在身邊。積極挖掘離退休人員中的好人好事,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宣講并樹立典型。在尊老敬老,孝親互助,文化體育等方面,有突出成就,有代表性的人和事進行宣傳弘揚以傳播正能量。
以老年活動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為平臺,積極拓展敬老文化建設陣地,以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營造孝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甘建光,陳梅.紹興市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
[2]葉繼宗.創新敬老文化,樹立積極老齡觀[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