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妮 趙明陽 劉素紅



摘 要:本文分別選取身體形態指標、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指標對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和基本無鍛煉的中老年婦女進行對比分析以及平時無鍛煉組進行兩個月鍛煉后前后數據對比,通過數據分析旨在闡述廣場舞鍛煉對中老年婦女的影響,研究結論:長期鍛煉組與無鍛煉組干預前,無鍛煉組體重、肺活量、閉眼單足站立、坐位體前屈顯著性優于干預組無鍛煉前;干預組在干預后腰圍、臀圍均顯著性大于長期組;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廣場舞鍛煉,干預組體重、腰圍、臀圍、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有下降的趨勢,胸圍沒有顯著性變化。本研究可能時間不夠,導致測試結果有一定的趨勢,但是沒有較為顯著的差異。通過本研究為增強老年人的體質和提高他們晚年生活質量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中老年婦女;廣場舞鍛煉;身體形態;身體機能
1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廣場舞以其適宜的運動強度、豐富的表現形式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廣場舞鍛煉過程同時滿足了鍛煉者的身體鍛煉需求和社交需要。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負面新聞,如廣場舞擾民、鍛煉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等現象。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日益凸顯,中老年人健康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深層次研究廣場舞鍛煉的價值勢在必行。中老年婦女是一個較為特殊的人群,無論在社會家庭中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生理學方面分析,他們正經歷著身體機能快速衰退期,身體激素分泌變化大導致其身體、心理狀況發生較大變化。通過本研究旨在為中老年婦女科學合理從事廣場舞鍛煉、促進廣場舞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保山市隆陽區五洲國際廣場、奧新體育廣場、清華海廣場、易羅池廣場共4個廣場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年婦女60名;選取保山學院、保山市第二小學、第五小學退休教職工40名(干預組),該組研究對象沒有鍛煉經歷,且平時無健身鍛煉習慣。以上研究對象年齡均在50~60歲,且身體、心理均較為健康,沒有傳染性疾病。
2.2研究方法
在中國知網輸入中老年婦女、廣場舞鍛煉、身體形態、身體機能等詞匯,搜集了大量國內外有關中老年婦女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現狀調查方面的論文,并進行歸納整理。選取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60人,基本無鍛煉的中老年人40人,分別就其身體形態指標、身體機能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并針對無鍛煉習慣的40名中老年婦女,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廣場舞鍛煉,并對其鍛煉前后到保山學院體質測試中心進行數據測試,并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數據對比最終得出結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促進中老年婦女廣場舞鍛煉效果。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與無鍛煉者、干預組廣場舞鍛煉兩個月后身體形態對比分析
身體形態指標通常選取: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長度(腿長、臂長手長、頭長、頸長、足長),圍度(胸圍、臂圍、腿圍、腰圍、臀圍),寬度(頭寬、肩寬、髖寬)和充實度(體重、皮脂厚度等)等。本研究選取的身體形態指標主要選取身高、體重、腰圍、臀圍指標。
腰圍是經臍點的腰部水平圍長,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歐洲科研人員對超過35萬人進行的一項大規模醫學調查發現,一個人的腰圍如果過大,不僅不美觀,還暗藏健康隱患:大腰圍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最高可達到正常人的兩倍。測量方法是: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至30厘米,體重均勻分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并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后臀大肌最凸處。
注:長期組代表60名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干預前代表選取的40名平時無鍛煉的中老年婦女在進行廣場舞鍛煉前數據;干預后代表選取的40名平時無鍛煉的中老年婦女在進行廣場舞鍛煉后數據。組間對比有差異用*代替,組內前后對比若有差異用#代替。以下表格相同。
表1數據顯示,長期鍛煉組與無鍛煉組間在身高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長期組與無鍛煉組干預前,無鍛煉組體重顯著性高于長期組;干預組在干預前腰圍、臀圍均顯著性大于長期組;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廣場舞鍛煉,干預組體重、腰圍、臀圍有下降的趨勢,胸圍沒有顯著性變化。
本研究研究對象為中老年婦女,由于其已經過了生長發育期,所以身高沒有變化,但其體重變化較大。中老年婦女,大多數已經退休在家,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大大降低,在生活質量較高的情況下,超重肥胖等不可避免。導致肥胖的本質原因是體內能量堆積。廣場舞鍛煉需要上下肢協調配合,對于上下肢以及腰腹部練習較多,具有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尤其是大多數廣場舞是有氧運動,大量研究證實,半個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脂肪將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可以有效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因此,通過為期兩個月的鍛煉,干預組體重、腰圍、臀圍均有下降的趨勢;胸圍干預前后變化不大,原因可能是胸圍主要反映胸廓骨骼發育情況,由于中老年人生長發育已經停止,所以不明顯;另外,可能與廣場舞鍛煉對胸部肌肉練習較少或者對于其力量要求不高有一定關系;另外,本研究干預時間較短,可能有些鍛煉效果還不太明顯。長期鍛煉組要為顯著性低于非鍛煉組,這與運動過程中核心力量增強有一定關系。
3.2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與無鍛煉者、干預組廣場舞鍛煉兩個月后身體機能對比分析
本研究選取肺活量、心率、血壓指標來反映受試者呼吸、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態。肺活量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呼出的最大氣量。肺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廓大小和呼吸肌力量。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研究發現長期的系統訓練可以使心率徐緩,可以有效節省能量和提高心率儲備。血壓是流動在血管里面的血液對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血壓正常值收縮壓100~120mmHg,舒張壓60~80mmHg。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于抵抗血管硬化具有良好的抵制作用。
表2數據顯示,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其肺活量顯著性大于干預組,且心率低于干預組;干預組經過兩個月的廣場舞鍛煉后,其肺活量水平有顯著性提高由原來的2597ml提高到2897ml,心率有下降的趨勢,其他指標變化不明顯。
在廣場舞鍛煉過程中,需氧量提高,為了滿足機體對于氧的需求,呼吸作用加強(呼吸頻率加快,呼吸深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呼吸系統機能狀態,增加了呼吸肌力量。這對肺活量水平提高具有重要影響。收縮壓主要反映每搏輸出量,舒張壓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廣場舞鍛煉屬于有氧運動,由于運動過程中強度不大,對于機體刺激不明顯,因此收縮壓、舒張壓影響不大。心率經常作為控制運動強度的指標,在心輸出量不變的情況下,長期運動訓練導致心肌收縮力增強,導致每搏輸出量增加,從而引起心率降低。另外,有研究發現,通過長期的訓練,會導致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心率。本研究可能是干預時間不長,因此測試結果不明顯,但從心率數據看,有下降的趨勢。
3.3長期從事廣場舞鍛煉的中老年婦女與無鍛煉者、干預組廣場舞鍛煉兩個月后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傳統上,身體素質一般是指人體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機能。身體素質是一個人體質強弱的外在表現。考慮到受試者的安全,本研究選取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測試、反應時、閉眼單足站立進行對比分析。立定跳遠、閉眼單足站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練習者的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坐位體前屈反映了練習者的柔韌性;反應時反映了鍛煉者的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機能狀態。
表3數據顯示,長期廣場舞鍛煉組閉眼單足站立、坐位體前屈顯著性強于干預組,其他指標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閉眼單足站立成績由于鍛煉前。
閉眼單足站立是根據單腳站立時間評價身體平衡力。時間越短,分數越低,平衡力越差,身體素質越差。坐位體前屈是用于反映人體柔韌性的測試項目。柔韌性是指人體完成動作時,關節、肌肉、肌腱和韌帶的伸展能力。柔韌素質的好壞,取決于關節的解剖結構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體積大小及韌帶、肌腱、肌肉及皮膚的伸展性。通過體育鍛煉能提高關節的靈活性,改善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功能以及肌肉、韌帶、肌腱的伸展性,而當人們缺乏體育鍛煉,體質下降時,很多都是從柔韌素質的下降開始的。反應時是指從接受刺激到機體做出反應動作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從刺激到反應之間的時距。刺激引起了感覺器官的活動,經由神經系統傳遞給大腦,經過加工,再從大腦傳遞給效應器,作用于外界的某種客體。主要反映人體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立定跳遠是發展下肢爆發力與彈跳力的運動項目。它要求下肢與髖部肌肉協調快速用力,并與上肢的擺動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靈巧性。
這與廣場舞運動特點有一定關系,通過廣場舞鍛煉提高了練習者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增加了關節活動范圍,對于提高其閉眼單足站立、坐位體前屈具有積極意義。通過為期兩個月的廣場舞鍛煉,干預組較練習前閉眼單足站立、坐位體前屈、反應時、立定跳遠成績均有所提高。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長期鍛煉組無鍛煉組干預前,無鍛煉組體重、肺活量、閉眼單足站立、坐位體前屈顯著性優于干預組無鍛煉前。
干預組在干預后腰圍、臀圍均顯著性大于長期組。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廣場舞鍛煉,干預組體重、腰圍、臀圍、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有下降的趨勢,胸圍沒有顯著性變化。
4.2建議
本研究可能時間不夠,導致測試結果有一定的趨勢,但是沒有較為顯著的差異。因此,廣場舞鍛煉時間要兩個月以上才有現在效果。
為提高廣場舞鍛煉的科學性,建議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使其鍛煉更加科學化。
建議政府每年定期組織相關比賽,以促進其發展。
5小結
廣場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他不僅是一種身體鍛煉方法,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生活方式,從其產生就引起了參與者的熱愛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廣場舞的迅速發展,參加廣場舞鍛煉的人群正呈現多元化,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廣場舞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擾民問題、指導員不健全等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和運動界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引許洪文,憂勝男.甫田市廣場舞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2010,24(4):107-111.
[2]江滔,陳玉萍,李協吉.湘潭市社區中老年婦女廣場集體健身舞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1,12(3):136-138.
[3]邱海龍.中老年婦女廣場舞開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9,28(6):665-666.
[4]引孫閩君,李愛民,周君華,林冬梅.健身舞對中老年人身體生理機能影響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4,4(7):333-336.
作者簡介
楊曉妮(1982.09—),女,山東煙臺人,講師,現就職于保山學院體育學院,2009年畢業于上海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運動與健康促進。
保山市科學技術局2017年基金項目:長期廣場舞鍛煉對中老年婦女身體形態與機能影響的研究(項目編號:2017kj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