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在法律行為實施過程中,由于行為人做出的具體法律行為不規范而導致的與企業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相違背的不利法律后果發生的可能性。法律風險不等于違法風險,但所有導致法律風險的行為都具有不規范性。企業法律風險在外延上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密切相關,它泛指企業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中可能發生的一切法律風險,包括企業管理人員違法犯罪風險、合同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法律風險、企業侵權糾紛法律風險和勞動關系法律風險等。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憲法”是公司的根本,因此公司章程可以從根源來解決企業因自身原因而產生的法律風險。
公司章程是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的組織活動和活動基本規則的書面文件,是股東共同意志的體現,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都具有約束力。公司章程的內容一般被分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相對必要記載事項和任意記載事項,絕對必要記載事項是指法律明確規定每個公司章程都必須記載的法定事項。公司法對于公司的結構以及決策議事規則都有專門規定,而公司的結構與議事決策規則對于公司預防法律風險也至關重要,關于絕對必要記載事項還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公司章程缺少其中任何一項或者其中任何一項記載不合法,公司章程將歸于無效。相對必要記載事項是由法律列舉的,由公司章程規定人自行決定是否予以記載的事項。任意記載事項是指法律并無規定,是否記載于章程由公司章程制定人根據公司實際予以抉擇的事項。以上是對企業法律風險與公司章程的基本認知,從基本認知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基本結論,那就是公司章程對企業法律風向的預防主要是從內部進行的,接下來本文將討論公司章程如何從內部預防企業法律風險。
上文提到,一般理論認為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有企業管理層權力失衡及濫用、企業違規操作以及他方信用缺失,其中企業管理層權力失衡及濫用與企業違規操作屬于企業內部問題。依照信托理論,股東作為所有者,以委托人的身份將信托財產交給信托人(董事、監事、高管人員)經營管理,董事、監事、高管人員必須最大限度地符合委托人的心愿和受益人的利益,不可以從中牟取自己的私利,或者利用信托財產為第三人牟利。然而,公司董事、監事、高管人員因其人性的天生弱點決定了其極易將權力作為一種謀取私利的工具,從而損害把委托人的利益。當然,監事會或其他監督主體沒有發揮應有的制約作用,對權力的監督不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企業管理層權力失衡及濫用、企業違規操作這兩個引起企業法律風險的要素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其具體為:1.內部決策因素。決策是行動的先導,是企業在對預期利益和風險進行分析后的行動抉擇。決策如果是正確的,企業將獲利,反之將承受不利后果。企業在決策時必須考慮到法律對決策內容的相關規定。2.內部制度因素,現代企業的管理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制度,離開制度,企業的行為就不能統一,必然導致法律風險。建立健全科學、嚴密、統一的管理制度,是企業避免法律風險最有力的保障。3.內部人員因素。企業的經營都是由內部人員來完成的,企業人員的素質高低,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是企業的風險因素。法律風險存在于運營的各個環節,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對政策的理解和實施能力水平的差異,是即使有著良好制度的企業卻仍然會陷入法律風險的主要原因。內部決策因素與內部制度因素正好是公司章程中法律規定的絕對必要記載事項,但是公司法對其規定只是方向性大概的規定,并為做出具體要求,這就要求公司章程制定人在制定公司章程是要對決策制度與制度設計方面要仔細考慮,不能使其存在缺陷從而給公司帶來法律風險。
針對上述分析,我認為公司章程可以從這些方面做出專門的規定,是公司章程起到預防企業法律風險的“定海神針”:
1.加強權力制約和內部規章制度建設
公司章程可以在監事會之外另行設置專門的風險監控部門。由于法律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因此,防范措施也要從企業自身做起。企業應形成完善的內控機制,包括風險管理預警體系、業務經營管理體系和監督體系,重視建立相關執行和監督部門,時刻關注國家有關監管措施和法律政策的變化,組織、督促各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并加強對企業管理層的職務監督,防止其權力濫用,從而實現企業內部自我監督和約束。
2.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將法律顧問制度也納入公司章程之中。國務院國資委于2004年4月公布了《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在國有企業中開始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強調了企業法律顧問“以事前防范法律風險和事中法律控制為主、事后法律補救為輔”的工作原則。國內外的實踐證明,企業自身不懂法、不用法以及被違法、違約行為侵害,是產生企業法律風險隱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開展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首先就要從企業自身入手,來建立法律風險防范制度體系。
3.建立企業內部考核制度
在公司章程中對企業法律風險預防規定專門的考核制度。通過考核提高企業負責人對于學習預防企業法律風險相關知識的積極性。這樣從兩方面雙管齊下可以保證企業倡導提高法律意識的政策可以落到實處。
以上是我對于如何通過在公司章程中做出相應的規定從而加強企業預防法律風險水平的一些看法。有效防范企業法律風險,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客觀需要。有效防范企業法律風險,是構建和諧社會和依法治企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產經營狀況對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勢必影響社會穩定,對構建和諧社會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而依法治企,防控企業法律風險,可以有力地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及企業健康發展。但是企業法律風險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企業只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學習其他企業避免法律風險的經驗從而提高自己預防法律風險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