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常風娟 馬俊寶
食管狹窄是由食道癌和賁門癌等腫瘤疾病在手術和化療后所引發的并發癥,經內鏡對食管狹窄位置實施擴張并支架置入是主要的姑息性治療方法,能夠緩解患者的進食與飲水困難,使患者生命得以延長。我院采取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并支架置入術對食管狹窄患者進行治療,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齡7~75歲,平均年齡52.7歲;所有患者均經胃鏡、射線檢查和病理活檢,結果顯示食管狹窄,食管癌、賁門癌術后狹窄37例,良性狹窄7例,炎性狹窄3例,化學性燒傷1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難現象,根據StooLer分級法,Ⅱ級患者18例,Ⅲ級患者25例,Ⅳ級患者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執行術前常規檢查,確定無麻醉過敏病史。①術前準備:術前空腹8h以上,采取常規肌肉注射10mg安定、10mg654-2,咽部行噴霧麻醉。使用器械包括Olympus GIF-XQ260電子胃鏡、直徑0.5~1.5cm不等的Savary探條擴張器,球囊擴張器、引導鋼絲、食管支架、支架置入器等。術前通過食管鋇餐或者內鏡檢查,確定食管狹窄長度、部位及合并瘺等,做好標記,支架長度要以能夠覆蓋病變兩端各約2cm為原則進行選擇。②食管擴張:做常規胃鏡檢查,將胃鏡插到狹窄部位,直視并評估導絲是否可以順利通過,再由活檢孔將導絲插入,使導絲通過狹窄口,導絲邊進胃鏡邊退,至胃鏡完全退出后,再將導絲固定,引導擴張器通過狹窄口,留置2min后再將擴張器退出,從細到粗逐步更換擴張器,逐級擴張。擴張器最大直徑視狹窄程度而定。對于食管狹窄直徑低于5mm的患者需要使用球囊擴張器擴張食管,球囊進入到食管狹窄部中間位置后,推入生理鹽水擴張球囊,使球囊側壁達到1510mmHg的壓力值,固定好球囊,避免其上下滑動。③支架置入:通過內鏡定位狹窄部位,并確定其位置和長度,選擇合適的支架,并沿導絲置入相應位置,再緩慢釋放,支架上下口需要超過病變2cm,支架完全釋放后,將釋放器與導絲退出,最后將胃鏡再次插入,確保支架置入位置的準確性。
1.3 圍手術期護理
1.3.1 術前溝通 本院患者多為老年人,因進食困難導致身心狀態較差,恐懼心理很重,對于食管擴張及支架置入手術也缺乏理性的認知與對待,且醫患之間的直接溝通與交流存在較大困難,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家屬的鼓勵與安慰,獲得患者家屬的信任與配合。對患者家屬進行安慰,消除其負疚感、緊張感和急切情緒。將食管狹窄內鏡下擴張及支架置入術的手術方法、治療目的以及效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對患者進行耐心地鼓勵,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
1.3.2 術前準備 完成術前常規檢查,術前禁食禁飲8h,教會患者術中用鼻吸氣并經口呼氣;告知患者在術中醫生操作時難以忍受時,可以通過手勢“1”提出要求,醫生可立即停止操作[1]。護理人員準備好術中所需的各種器械。準備好急救及止血藥品。告知患者家屬手術風險性、手術必要性及術后并發癥,尋求家屬的配合,并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
1.3.3 術中護理 患者取左側位,在患者背部墊一枕頭或棉被固定患者體位。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給予低流量吸氧及心電監護,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避免發生意外。患者出現脈搏、呼吸、血壓等異常情況時,及時報告醫生。在擴張處有滲血現象時,及時配合醫生止血。密切觀察術中患者表情,鼓勵患者讓其做深呼吸,使全身放松,提高患者的術中配合度和耐受能力。
1.3.4 術后護理 術后24h禁食禁飲,在身體狀況合適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多飲用溫開水,有助于沖洗食管,改善支架擴張狀態。術后24h可進食少量溫熱流質食物,少食多餐。術后3d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食物、軟食,患者半流質食物和軟食進食無障礙時,可慢慢過渡為普食。術后半月內禁食冷食、冷飲,避免支架遇冷后收縮變形進而脫落。術后忌食硬質、粗糙的固體類食物,避免食物嵌留在支架內或者堵塞食管。進食時盡量使用坐位,有助于食物在重力作用下順暢通過狹窄段。
1.3.5 并發癥護理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患者并發癥情況。①胸部疼痛: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給予患者舒適體位,通過患者喜愛的東西或者在家屬的幫助下轉移患者注意力。3~7d后疼痛癥狀會逐步減輕或消失。對于耐受力較弱的患者,可遵醫囑給予藥物鎮痛。②出血:機械刺激對食道黏膜造成損傷,支架和黏膜發生摩擦,病變部位過分擴張撕裂等都會造成出血。可以通過抑酸劑和止血藥處理,并及時向醫生報告,避免危及患者生命。③支架移位:進食不當、劇烈咳嗽、支架放置位置過低等都容易造成支架移位。術后及時飲用溫開水、忌食冷食、粗糙固體食物等,有助于保持支架的固定。避免劇烈嘔吐、劇烈活動。患者在出現進食困難時,要及時報告醫生,出現支架移位時,需由內鏡調整或者移除支架,同時置入新的支架。④反流:患者進食時取坐位或者半坐位,食后保持坐位或者站位1h以上,休息時將床頭抬高15~30°。出現反流癥狀時,可以通過抑酸劑、黏膜保護劑等緩解。使用反流支架,能夠有效防止該類并發癥[2]。

附表 患者術前術后吞咽困難分級變化情況[n(%)]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吞咽困難程度改善狀況。記錄患者術后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成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本組48例患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未發生食管穿孔、消化道出血。發生胸部疼痛和異物感30例,支架移位2例,食管反流18例,經醫護人員精心處理后,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2 患者術前術后吞咽困難程度變化情況患者支架置入術后,進食困難程度明顯改善,P<0.05,見附表。
食管狹窄容易使患者吞咽困難,營養支持不足,對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壓力。經內鏡進行食道擴張及支架置入是一種姑息性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擴張患者狹窄食管,促進患者進食。圍手術期進行精心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了術中操作風險因素[3]。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是該治療方法的重要保障,在配合醫生操作的同時,對患者情況進行密切監測與觀察,及時告知醫生患者的不適,并采取積極的處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療成功率。術后的精心護理,對各種并發癥相對應的情況進行嚴密監測,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并發癥的處理效果,保證了手術的成功率。本組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精心配合與護理下,支架置入手術全部成功,患者吞咽困難癥狀有了明顯地改善。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護理保證了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及支架置入術的成功率,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