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463000)張大銳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0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婦產科再次剖宮產的90例瘢痕子宮妊娠孕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對照組45例,年齡22~37歲,平均(31.4±1.8)歲,孕35~41周,平均(38.6±1.9)周,瘢痕子宮原因:子宮小段剖宮產所致者31例,子宮肌瘤剔除術所致者14例;實驗組45例,年齡23~38歲,平均(30.7±2.7)歲,孕35~41周,平均(37.7±3.2)周,瘢痕子宮原因:子宮小段剖宮產所致者30例,子宮肌瘤剔除術所致者15例。兩組孕婦孕周、瘢痕子宮成因等對比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取常規護理,對產婦做術前檢查,了解其產程情況,并清潔外陰。于術前1d徹底清洗待行剖宮產術產婦的皮膚,于術前0.5h施以導尿處理,并囑告產婦術前必須禁食。術中給予產婦加強監護和精神鼓勵。護送術后產婦回病房,給予心電監護及脈搏、血壓等體征指標測量,固定尿管,確保輸液順暢,給予流質、半流質的術后飲食指導,直至飲食正常。實驗組在常規基礎上作整理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a.健康宣教。鼓勵產婦學習孕期保健知識,做好產檢檢查,介紹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如果確定再次剖宮產,則應告知產婦注意事項,以做好準備。b.心理干預。多了解瘢痕子宮產婦心理狀態針對性護理,提高產婦信心和自主配合性。②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與產婦適當交流,適時疏導產婦心理,給予關心和情緒安撫,以減輕疼痛。③術后護理。取半臥舒適體位臥于病床上,觀察產婦體征、切口,檢查有無滲血、滲液。定期換藥,保證腹部傷口清潔,及時清潔外陰、會陰、肛門處,保證外陰處于清潔干燥狀態,檢查導尿情況,保證導尿順暢,尿管留置時長盡量縮短。指導流質飲食,排氣后多食維生素及高蛋白類營養食物,以增強抵抗力,給予濃湯飲食,以促泌乳。給予適合產婦身體恢復的運動指導,以增強免疫力,告知產婦遵醫囑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臨床指標(住院時間、出血量、產后發熱率);對比兩組新生兒1min內Apgar評分,其評估參考江華容[1]文獻標準。
1.4 數據處理用SPSS19.5統計分析本次數據,用t檢驗法對計量資料進行數據驗證,用x2檢驗法對計數資料進行數據驗證,P<0.05證明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及產婦臨床指標對比
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6.33±0.89)分,產婦的住院時間(5.48±1.24)d、出血量(221.17±25.88)ml、產后發熱率(2.22%)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8.83±1.15)分、(7.85±2.06)d、(352.46±25.85)ml、17.78%,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隨著剖宮產率的不斷增加,瘢痕子宮妊娠在當前臨床的發生率有明顯提高。此外,再次剖宮產的治療難度與術后并發癥較初次剖宮產術都會有所增加,手術耗時量、產婦出血量及手術并發癥也會相應增加。多項研究證實,整體護理對于瘢痕子宮妊娠者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再次剖宮產術的治療效果。在本研究中,所施行的整體護理除常規護理外,還給予了術前心理干預、健康宣教和術中、術后加強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的住院時日更短、出血量更少、產后發熱率也更低,并且新生兒Apgar評估分值也相對較低,均有顯著差異(P>0.05),因此可確定整體護理有改善選擇再次剖宮產分娩的瘢痕子宮妊娠者母嬰結局的作用,此結論與梁忠紅[2]研究相似。
總之,給予再次行剖宮產術分娩的瘢痕子宮產婦整體護理,可促進母嬰結局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