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紅 鄧麗蓉
作者簡介:牛志紅,(198409-),女,漢,河北唐山曹妃甸區人,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內科學。
鄧麗蓉,(198507-),女,漢,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人,主治醫師,本科,研究方向:內科學。
【摘要】目的:對比常規方法和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選擇了我醫院診斷治療的80位患者進行觀察研究,通過軟件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觀察組進行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的效果。結果:治療之前,兩組患者之間動脈IMT指數以及TC等指標都沒有產生統計學意義的差異,經過治療后得到指標顯示觀察組比對照組好很多,而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觀察組治療的總共有效率高達95%,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僅為775%,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而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他汀類藥物對于冠心病的臨床治療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安全系數較高,值得加以推廣。
【關鍵詞】他汀類藥物;冠心病;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086-02
現在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經常會見到冠心病這一疾病,尤其是很多三高患者以及老年人群,這種疾病更是十分常見。冠心病患者一般都會有著異常的脂質代謝過程,與此同時血液中如果聚集脂質,就會導致冠狀動脈產生粥樣硬化,導致心臟供血不足。他汀類藥物即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中低密度脂蛋白。文章對他汀類藥物進行冠心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文章選擇了我院201610-201711診斷治療的80位冠心病患者進行觀察研究,使用計算機軟件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有25位男性,15位女性,年齡從56歲到80歲不等,平均年齡在682歲左右。觀察組患者中有27位男性,13位女性,年齡從57歲到8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693歲。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的資料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傳統的阿司匹林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進行治療,一天口服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十二個療程。
122觀察組觀察組的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患者每天晚餐時口服,一天口服一次,最大使用劑量為80mg,根據患者病情具體情況決定用藥量,一個月作為一個療程,連續進行十二個療程的治療,
13觀察項目對患者TC指標和動脈IMT、斑塊積分等參數進行檢查,臨床療效進行分級:有效則為臨床癥狀基本都消失,與此同時有關的檢查項目均顯示數據正常。無效則為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同時檢查的數據結果也沒有回復到正常。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處理研究,卡方檢驗技術資料,用t值檢測計量資料,每組之間的差異若P<005則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指標對比在治療開始之前,患者TC、動脈IMT斑塊積分等數值都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治療完成之后患者TC、動脈IMT、斑塊積分等指標都和對照組之間產生明顯差異,而觀察組的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
22臨床效果對比觀察組的患者當中,有效治療的患者為38位,有效率為95%,21例顯效,17位治療效果為有效,無效的共兩位患者。對照組當中16位患者治療效果顯效,15位有效,9位無效。經過對比可以看出,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的好于對照組,差異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冠心病即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危害人類最常見的疾病。根據有關研究可以看出,包括年齡、性別、吸煙、肥胖、高血壓、脂質代謝異常在內的諸多因素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脂質代謝過程出現異常則是導致動脈產生粥樣硬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近些年人們對于動脈粥樣硬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提高以及載脂蛋白含量降低等都會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人們提出了三種動脈粥樣硬化的學說,發病機制從三個角度入手闡述,包括平滑肌細胞克隆學說,脂源性學說以及損傷應答學說,其實質也是一種炎癥觀點。大部分學者逐漸關注到了內皮損傷導致的炎癥,這方面學者認為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引起內皮損傷,使之分泌生長因子(GF),并吸引單核巨噬細胞粘附于內皮,提取脂質,形成脂紋,最終形成纖維斑塊。有關的醫學專家認為,早期產生的動脈粥樣硬化必須有脂質來源,這主要來源于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隨后病情發展成了動脈粥樣斑塊之后就會產生大量的脂質。從這一角度看來,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針對這一作用進行治療預防,就可以有效的防治冠心病。
他汀類藥物(HMG-CoA)除具有調脂作用外,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早期應用能夠抑制血管內皮的炎癥反應,穩定粥樣斑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起到抗炎、保護神經、抗血栓等作用,對于心絞痛的緩解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所以他汀類藥物現在逐漸成為冠心病治療的必選藥物。他汀類藥物作用的機理:內源性的膽固醇合成限速酶來產生競爭性的抑制,進而阻斷內羥甲基戊酸的合成,抑制這一步驟之后細胞產生膽固醇能力明顯下降,與此同時 血清清除膽固醇的能力上升,進而降低了TC等水平,與此同時藥物抑制了載脂蛋白的合成,降低了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效率。有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臨床治療冠心病的過程中,他汀類藥物當中阿托伐他汀是最有效而且最有安全保障的藥物。這種藥物能夠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液當中脂質的含量并穩定粥樣斑塊,延緩斑塊的成形和聚合,同時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還能抵抗血栓形成,這對于患者的病變來說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通常人體對于他汀類藥物的耐受性都是十分良好的,如果發生不良反應一般為橫紋肌溶解和肌肉炎癥,這些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很低,但是治療過程中也要強化對于血清酶的檢測來避免副作用的產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看到對照組TC和TG等指標都沒有十分明顯的差異,經過治療之后看到TG和TC等指標都產生了十分明顯的差異,有效治療的患者為38位,有效率為95%,21例顯效,17位治療效果為有效,無效的共兩位患者。對照組當中16位患者治療效果顯效,15位有效,9位無效。所以可以認為,對于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能夠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這種藥物治療方法有著比較好的臨床價值,具有實踐推廣的意義。
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治療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顯著的療效,可以對冠心病患者的一些臨床癥狀起到十分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安全性也比較高,可以推廣在臨床治療當中。
參考文獻
[1]孫瑜. (2015). 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6), 48-49
[2]張利剛,白希明,高 華. (2005). 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患者影響的對比分析. 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
[3]那開憲, 余平, & 劉鳳奎. (2003). 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合理應用. 首都食品與醫藥, 10(22), 35-38
[4]榮玉江. (2017). 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 醫療裝備, 30(10), 182-183
[5]熱孜萬古力·麥麥提. (2017). 他汀類藥物調脂治療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應用研究.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4(30), 5899-5899
[6]郭鳳賢. (2017). 冠心病整體防治中他汀類藥物的重要地位. 中國處方藥, 15(1),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