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吳彥萍
1.1 一般資料 從腎內科住院患者當中選取其中的9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的觀察對象;在這90例患者當中,男63例,女27例,患者的年齡在43~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36±7.63)歲,將這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有45例,觀察組有4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的45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具體為: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腎臟功能等進行觀察和評估,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將腎內科患者墜床的危害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在患者的病床上增加床欄進行封閉和保護。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的45例患者在上述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干預內容如下所示:①全面評估。 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協助和指導患者完成相關檢查,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主動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既往墜床和摔倒史,對患者的腎臟功能和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患者既往服藥史和體格狀況,對患者住院期間的墜床、摔倒危險系數進行評估,其中墜床、摔倒的危險評分超過4分的為高危患者,需要加強監督和干預。②知識宣教。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知識宣教,將腎臟的功能、作用,腎內科患者墜床、摔倒后的后果和影響等詳細地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指導患者穿著合適的衣褲和鞋子,穿防滑的平底鞋,盡量不穿拖鞋;在患者平常走動和上下床的過程中保持動作緩慢,低頭彎腰,改變體位,確認上一步穩定后再做下一步動作,避免患者猛回頭和急轉身動作,走動和上下床不穩的患者,最好在家屬或者護理人員的幫扶下走動和上下床;在患者的病床上安置床檔,必要的情況下給患者使用約束帶;將患者常用的物品放置在患者方便拿取的地方,讓患者在需要幫助時按呼叫器[1]。③環境護理。從病房環境方面來看,醫院需要在病區的走廊內設置扶手,方便患者在運動鍛煉和行走時扶著扶手行走,設置放置關于摔倒的各種健康知識宣教教育專欄,在患者的病房床頭內掛“防墜床和摔倒”的警示牌,時刻提醒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注意防止墜床和摔倒;保持病房和病區內足夠的光線,規范患者病房內的物品和醫療器械設備,保持通道、走廊的暢通;保持病房和病區內地面的清潔和干燥,在病區內設置合適的床和椅子[2]。④制定墜床緊急預案。要求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守醫院和腎內科所制定的墜床、摔倒事件防范制度,加強護理人員對腎內科墜床和摔倒的認知與了解,讓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當中,加強進行巡視。制定腎內科患者墜床、摔倒緊急預案,當患者一旦發生墜床和摔倒時,要求護理人員能夠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和補救,并立即上報。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 SPSS17.5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同時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來表示,采用x2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的墜床摔倒發生率[n(%)]
觀察組的墜床摔倒發生率為2.22%,對照組的墜床摔倒發生率為17.78%,P<0.05。兩組患者的墜床摔倒發生率如附表所示。
對腎內科住院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通過墜床危險評估、健康知識宣教、病房病區環境的管理、安置床欄防墜床等,在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腎內科住院患者及其家長對墜床摔倒的影響認識度和理解度的同時,有效地加強了患者的墜床和摔倒防范意識和預防措施。
觀察組的墜床摔倒發生率為2.22%,對照組的墜床摔倒發生率為17.78%,在其他的研究當中,腎內科住院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墜床摔倒的發生率為2.1%,周文婷等人的研究與本次研究結果保持高度一致[3]。總之,對腎內科住院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墜床發生率,值得進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