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
摘 要:努力建設讓教師退后的語文課堂,能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得到更好的發展。文章從“退”是一個逐漸變化發展的過程、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退”、借助小組合作學習“退”、“退”要“明退而實不退”四個方面來闡述一個不一樣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退后;發展;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2
作者簡介:鄧 娟(1981—),女,湖南岳陽人,湖南省岳陽市長工實驗學校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教學實踐。
鏡頭一:試卷講評中。講臺上,一女生正侃侃而談:“請大家看到第6題。這個題目中有兩個詞需要特別注意,一個是‘情感,一個是‘聯系生活,所以我們答題時要這樣……”臺下學生或認真做筆記,或興致盎然地注目“小老師”。講臺旁一男生正站立著候場講課。
鏡頭二:歌聲嘹亮。“……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無路難啊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音樂課?非也,是正兒八經的語文課,還是最正兒八經的文言文教學——《愚公移山》。
鏡頭三:剛結束《隆中對》和《出師表》的學習,教室一體機上正在播放《百家講壇》,滿腹經綸的學者正解說“臥龍出山”“北伐悲歌”,臺下學生眼神熱切地感受著諸葛亮的傳奇經歷。
鏡頭四:名著導讀課。小組討論正熱烈,突然又安靜下來,兩分鐘后有小組代表陸續舉手。一男生站起:“我們小組設計的問題是‘《簡·愛》最令你欣賞的是哪一點?我們想請第五小組回答。”被挑戰者應聲而起:“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結合小說的這個情節來回答吧……”
鏡頭五:課本劇表演中,“赫留金”正聲淚俱下地控訴“兇手”,不知誰帶來的一只玩具狗萎蔫地縮在地板上,警官“奧斯特洛夫”正仰頭睥睨裝腔作勢,圍觀“群眾”捧腹大笑……
這些鏡頭就是我努力建設讓教師退后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課堂上,主角是班級的每一位學生,而老師呢?安安靜靜地退到了學生之后。
為什么要退?我想,退是為了更好地進,當老師學會退后,站在臺前的便是學生,在這樣的平臺上,他們的膽量和能力會得到更大的提升,他們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會主動地拓展和深化,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師應該怎樣退呢?
第一,我們必須意識到“退”是一個逐漸變化發展的過程。最初的語文課堂并不成熟,教師并不能“退”,如果在起始階段教師就開始退,那么語文課堂將呈現無序化和低效化,因為學生還不懂得“進”,所以在起始階段教師應當比較全面地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掌握方法;在學生逐漸熟悉學習語文的方法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儲備后,教師才能“半進半退”,根據具體學情靈活安排“進”或是“退”;等到語文學習進入成熟階段,教師才可全然退后,把課堂交給學生們,只需要偶爾站到臺前,或畫龍點睛或撥亂反正或引領方向。所以說,教師的“退”是一個逐漸的、連續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第二,我們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退”。語文深厚的底蘊積累有賴于更多的拓展延伸。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采用能夠彌補客觀的資源條件及主觀的教者知識能力方面的不足,能向學生展示更浩渺的語文世界。如在學習《隆中對》《出師表》后,我們借助信息化媒體播放《百家講壇》《文化大百科》等中關于諸葛亮的視頻資源;在學習《鄧稼先》后我們觀看《大漠英雄鄧稼先》紀錄片;在中考古詩詞復習時我們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比賽實況等,這些資源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視野,積累了語文知識,也熏陶了情感。教師借助媒體資源刻意退后,并不是偷懶,而是在更大的平臺上讓學生豐富語文素養,增添文化底蘊。
第三,我們還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退”。異質分組的學習小組差異性明顯,小組中每個學生都具備自己的個性能力,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借助小組合作學習能發揮彼此的長處,彌補各自的短板。教師設計好提綱契領的問題后,可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分工合作,從而形成比較全面、完整和一致的結論,也在教學相長中促進每一位成員的發展。比如,在學習《信客》時,教師設計問題:“你認為信客的一生是否值得?為什么?”激發學習小組思考討論,從而把握課文內容及主題,還可以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開展課本劇表演,進一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四,教師的“退”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退”,簡單的“退而不管”對學生語文學習沒有任何實效,我們所提倡的“退”是一種“明退而實不退”,“明退”是作為學生“進”的動力和推手,但在幕后,教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如何精心設計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而不顯隨意和低效,如何在學生活動后進行評價和點撥,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中尋找最適合的視頻資源……幕后這些紛繁復雜而又決定了學生“進”的實效工作,都需要教師用心尋找、設計,甚至由幕后走到臺前。
曾經有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的世界很美麗,我不敢輕言辜負。”我很贊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走到臺前領略語文世界的美,是我不敢也不能辜負的職責。所以,請容許我安靜地退后,只為你能親眼目睹、能親身參與、能用心感受!
參考資料:
[1]蘇建祥,黃 麗,彭國武.走向自能課 堂——聚焦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與案例 [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馮輝梅.語文教育的省思與突圍[M].天 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