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羅昭娜 吳卓航 饒曉明
摘 要:當今時代是大健康時代,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加時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養生保健的渴望也愈發強烈。并且在白皮書中明確指出“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而艾灸產業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其創新和發展的進度要求也不斷被提上日程。將艾灸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并融合互聯網時代的新思維,實現艾灸技術價值的再創造,是當今尋找到艾灸事業發展的潛在發展空間的重要突破口。
關鍵詞:艾灸產業 熱敏灸 價值再創造
目前中醫藥事業在某些領域發展遭遇瓶頸期,主要是由于中醫藥事業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程度低,嚴重阻礙中醫藥文化轉化為生產力以及與國際化接軌的進程。而艾灸行業作為中醫藥事業的重要代表,每年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財富,助力中醫藥事業的繁榮,也同樣面臨著產業化和規模化程度低的問題,因此如何實現艾灸技術價值的再創造成為了實現艾灸事業的再一次飛躍發展的重要切入點。[1]
一、機遇
1.大健康時代養生保健的需要
從最新統計來看,目前病態人群15%,亞健康人群高達70%,其中很多人都是因為自己生活習慣不良造成的,而且大都是長期的工作需求或者已成習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保守估計我國現有養生館數量達到15萬之多。2016-2021年中國艾灸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艾灸在健康消費和美容消費日益正成為人們保健消費的兩大熱點。人們的保健意識也已越來越高,健康消費已由原來只是注重“有病治病”的階段,發展到了開始注重“無病防病”的階段。這樣就催生了一個每年近萬億的健康養生產業,一個前途無量的自然產業,它的市場前景是無限的。而在其中,艾灸相關產品企業占了極大一部分,競爭產品市場廣闊。[2]
2.政策扶持
習近平主席提出中醫藥走向世界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相關部門應當大力支持。在他看來,中醫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國學、走向科學、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不斷通過推行新的政策和機制保障和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強調培育中醫藥文化創意項目,支持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中國(江中)中醫藥健康博覽園建設,打造成為江西對外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窗口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合作的平臺的重要性。并不斷引導服務行業有序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3]
3.艾灸療效好
艾灸保健在我國起源很早,且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具有溫通經脈,舒筋活絡,消除自由基、提高機體免疫力,調整脂質代謝及血液循環,以抵抗或減輕各種致衰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損害,達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目的。艾灸療法不接觸人體、無傷害、無副作用,效果不亞于臨床針灸,能夠有效治療慢性疾病例如風濕關節炎類、頸肩背痛與腰背痛、前列腺炎、陽痿早泄、性冷淡等男性疾病和婦科炎癥、月經異常、痛經、小葉增生等女性疾病。正因為其療效佳,群眾認可度高,因此實現艾灸事業的新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4.社會效益良好
在全國 27 個省市自治區 500 余家醫院廣泛應用,治療患者 350 萬余例。成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社會效益重大。艾灸技術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重點推廣的國際合作項目,近 8年為 20 多個國家的針灸師培訓了艾灸技術,國際輻射效應進一步發揮。
二、突破
在大健康時代,養生保健行業正迎來良好的機遇,例如艾灸行業每年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財富與日俱。但與此同時艾灸行業再次創造飛躍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瓶頸期的窘況。艾灸行業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的程度低,人力投入大,養生保健行業魚龍混雜,存在許多療效不佳甚至安全性不高的艾灸產品。而我們團隊在醫院康復科以及針灸科、推拿科、康復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78%以上的患者希望有一項能替代臨床人工針灸以及其他器械灸療的無痛康復治療產品,需要連續性住院治療的灸療機器產品。因此將互聯網加,人工智能與艾灸技術相結合,創造出基于艾灸技術的新產品有利于實現艾灸技術價值的再創造,從而滿足大眾養生保健的需求,從而提高艾灸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注入活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活力。[4]
熱敏灸技術的創始人陳日新教授,開創了熱敏和力敏技術。熱敏灸是選擇熱敏穴位懸灸,激發透熱、擴熱、傳熱,通過經氣傳導,達到遠部熱、深部熱、患部熱,從而顯著提高療效的一種新灸法,它創新性地解決了如何尋找灸療敏感性穴位與達到穴位充足時間量的關鍵技術難題。陳日新教授帶領的團隊以熱敏和力敏技術為理論基礎,打造出了熱敏灸機器人,在互聯網加國賽中獲得銀獎的好成績,并得到了與許多企業機構合作的好機會,這就是艾灸技術價值再創造的優秀例子。[5]
在國內外不斷對艾灸技術及其治療效果的研究中,我們對艾灸技術的了解也不斷深入和發展,這為我們開辟艾灸技術在更廣闊的領域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結語
從古至今,中外的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定律之一是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這一點放到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艾灸技術在古代時期就已經興起和發展,隨著長期的沉淀,無論是日益完善的理論體系還是不斷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都為艾灸技術價值的再創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驅動力。目前,艾灸技術不斷用于各種疾病的臨床治療實踐中,如灸療治療赫依型失眠癥,,雷電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護理,通體灸療對健康成人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艾灸技術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認可度與日俱增,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因此實現艾灸技術價值的再創造,不僅能實現在國內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再繁榮,還能獲取開辟海外市場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偉,安鑫,陳日新.腰椎間盤突出癥腧穴熱敏化紅外客觀顯示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22(4):24-26.
[2]陳日新,陳明人,李巧林.灸感法與紅外法檢測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患者肺俞穴熱敏態的對比研究[J].江西中醫藥,2011,42(337):12-14.
[3]付勇,章海鳳,張波,等.灸感法與紅外法檢測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命門穴熱敏態的對比研究[J].江西中醫藥,2012,3(3):52-54.
[4]徐杰,付勇,章海鳳,等.灸感法與紅外法檢測偏頭痛患者陽陵泉穴熱敏態的對比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24(2):24-25.
[5]付勇,章海鳳,李芳,等.灸感法與紅外法檢測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下關穴熱敏態的對比研究[J].中國針灸,2013,33(5):411-414.
作者介紹
楊柳(1997.3—)女,針灸推拿學,江西中醫藥大學。
通訊作者
饒曉明(1960—)女,教授,現任江西中醫藥大學灸學院黨委副書記、學生黨總支書記、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委員,主任護師,研究領域為臨床護理、學生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