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
摘 要:文化自信是當今重要的時代課題,其核心和關鍵在于價值觀自信。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當前,受多種思潮的影響,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認識不深等問題,價值觀自信教育刻不容緩。為此,我們應以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增強校園特色文化活動,利用互聯網媒體新平臺等手段和力量,不斷強化“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共同促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自信的養成。
關鍵詞:文化自信 價值觀自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那么,何謂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及其影響因素
文化是民族的立身、立命之本,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基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傳統和內在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實踐,是對自身文化發展進程和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然而,當前,受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和影響,具體影響因素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1.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認識不深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使得一些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而是用一些西方所謂的“主流文化”逐漸影響了優秀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群體雖然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知,但總體上比較膚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不夠,不能夠將優秀傳統文化化為自身的精神力量。比如不知道一些重要傳統節日的歷史由來、對經典名著、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等等閱讀甚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沒有準確認知和深入發掘。[1]
2.精神“缺鈣”——理想信念缺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p>
西方國家利用“普世價值”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學生具有很大的誘惑性和“殺傷力”,影響著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以及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針對以上文化自信缺失以及我國當前問題,簡要分析下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的方法和對策。
價值觀自信教育與文化自信密切相關。一方面,價值觀自信教育是文化自信得以取得成效的核心與關鍵。“文化自信有著多方面的構成與表現。對自我文化發展歷史與現實的理性認知,對已有文化成就的禮敬與自豪,對當下文化發展道路的清晰與自覺,對自我文化創新能力的關注與確信,對未來文化前景的希望與信心,這些都是構成文化自信的關鍵因素。綜合這些因素,并對我國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符合專業發展的教育是關鍵。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價值觀自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依托和支撐。文化自信是價值觀自信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任何一種價值觀的形成,都是一種文化浸潤和選擇的結果,失去了一定文化支撐的價值觀自信教育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的創新思路與對策
1.探索傳統文化教育新模式,講好中國故事
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結合新時代不同學科、專業特色,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于每一位大學生的血液之中。筆者認為可以增強傳統文化與專業學習的融合性,探究新的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要解決的問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通力合作與久久為功才能堅定高度的價值觀自信,真正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終極目標。
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和使命。源于中國屬于世界、基于歷史引領未來,才能講好中國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多種場合講述中國故事,充分彰顯文化自信。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有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個語種版本,全球范圍持續熱銷,目前發行已超625萬冊,成為“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一把鑰匙”。
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如何學習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相關教育,這也是對于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教育的一項重大任務。如可以利用專業所學編、演、導一些與歷史相關的戲劇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2.發揮校園特色文化活動的作用,使學生由參與者變為受益者
大學校園文化的核心是立德樹人。蔡元培認為,大學是人格養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搖籃,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撐。結合學校學院專業特色,開展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
善于創新網絡育人手段和載體,努力強化“宣傳自信”。當今時代,網絡是大學生的重要“生存場所”,也是對大學生開展價值觀自信教育不可忽視、必須拓展的重要陣地。教育工作者要敢用、能用、善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新載體。高校應進一步加強新媒體宣傳教育項目的建設,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優化和改進宣傳手段、模式,打造適合學生思想特點和接受意趣的網絡主題教育內容。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網絡空間的雜音、噪音,更要敢于亮劍、善于教育,用高度的宣傳自信實現網絡空間的價值觀引領和傳播,把網絡做成培育價值觀自信的重要陣地。比如,通過利用好微信平臺增強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傳播校園文化,增強愛國、愛校、愛同學教育。
可見,價值觀自信教育是一個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可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等多學科角度去分析。因此,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沈壯海.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J].求是,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