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進才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紛紛而至。高質量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要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內容,能夠把數學知識轉化成能應用到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實際技能和技巧,更新教學觀念,改善課堂教學中的策略,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層練習;數形結合;以學定教;認真評價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始環節,而現在的孩子普遍覺得數學難學,成績總不太理想,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才能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下面我將從教師這個角度,從五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精心設計教學,做到有層練習
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是課堂效率的提高,而課堂效率的提高又取決于教學的精心組織和學生的積極思維。磨刀不誤砍柴功,上課之前我們一定要充分地備好課,一定要想清楚,這節課我要教什么,應該如何教,教后反思效果怎么樣,在組織教學方面教師應該選擇最佳方法。課堂練習的設計也非常關鍵,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有密度、有坡度,題型多樣而富有變化,特別是抓住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設計對比練習,突破教學難點,這樣設計練習,既體現了基礎知識性,又培養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既照顧到優等生,又兼顧到學困生,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二、倡導合作式學習,加深知識理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有獨特的思維方式,比較、類比是常用的思維方式,合作探究也是常用的學習方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對新知識掌握得快,忘得也快。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教師不妨多安排一些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討論,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我們可以根據變易圖式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變”與“不變”的比較教學活動中,有效找到分數的關鍵特征,通過對比,發現并掌握分數大小比較的內在規律。如下表所示:
三、多用數形結合,以賽激趣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還是比較弱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或在例題的講解,或習題的講解,若我們只是空洞地說教,學生可能聽得云里霧里,似懂非懂,這時我們常常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讓題目的意思清楚地表達出來,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例如:用繩子測量水井的深度,若把繩三折來量,則井外余16分米;若繩四折來量,則井外余4分米,求井的深度和繩子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分米。
當把繩子三折來量時,井外余16分米,也就是繩長比井深的3倍還多16×3=48(分米);把繩子4折來量,井外余4分米,也就是繩長比井深的4倍還多4×4=16(分米)。把這兩種情況進行對比,便可知道:48-16=32(分米)正好就是井深,因此繩長是32×3+48=144(分米)。借助圖形進行講解,學生就一目了然了。
四、以學定教,講清講透
以學定教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對學生易學已懂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淡化;對學生難學未懂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重視。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對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知識點,要講清講透。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可這樣設計:
1.引入時間單位:年、月、日。
2.交流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困惑,如為什么2月份天數比其他月都要少,為什么每四年一閏等。
3.圍繞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探究。
介紹:一年、一月、一日的規定。
探究:為什么月份有大小?大小月是如何規定的?
在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年歷、計論交流,然后簡單講講歷法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對歷法有初步簡單的了解。
4.探究:為什么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呢?
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探究,正是因為一年的真正時間比365天約多6小時,每四年約多出一天來,因此規定每四年一閏。可是這樣一來,每四百年又會虧三天,所以規定每百年不閏,四百年才又閏。
這樣通過有趣的歷史故事和引入思考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五、重視教學行為,認真評價
重視教師自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重視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重視課堂問題的類型,學生回答所需的時間、范例的數量與類型、動手實踐所占據的時間、實物操作的頻率、用于建立新概念以及復習的時間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將學生的個人特性或品格同時考慮在內。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講求效率,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還要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再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孔企平.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M].上海:華東師大學出版社,2010:11.
[2]葉建云.可以這樣教數學[M].上海:華東師大學出版社,2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