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妮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表述了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確,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語文教學應走近生活,貼近學生心靈,由此產生力量成為真正的教育。而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動態生成的觀念來重新追求語文課堂教學,使其散發濃濃的生活魅力。真正使語文從“應試語文”走向“生活語文”,從而構建起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并使其成為新生生命彰顯個性的舞臺。
一、精心切入,創設情境,激發課堂情感
新課程強調語文學習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語文與生活的結合點,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使教學貼近實際。
如,在教學《世界多美呀》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扮演小雞,配合聲音和畫面一起來做啄蛋殼的動作,從中體會小雞啄蛋殼的辛苦,并巧妙引導學生用小雞的視角想象出殼后看到的世界。如:教師扮問話的小雞“嘰嘰,嘰嘰,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演答話的小雞“嘰嘰,嘰嘰,我看到紅艷艷的小花?!薄皣\嘰,嘰嘰,我看到了綠油油的小草?!薄處熢龠m時播放優美的鋼琴曲,展示事先搜集好的美麗的風景圖片,從孩子們那專注的神情,可以感受到他們已化身為小雞,深深陶醉在這個世界的魅力之中。可見,讓靜態的課堂聯系動態的生活,不僅喚醒了學生的需求,激活了學生的情感,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滿享受,自在輕松。
二、聯系生活,巧妙契合,活化課堂教學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語文課程的根基,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更是語文教學的寶貴資源。教師要讓語文課堂不再是一個狹隘的牢籠,而是學生自由開放的弘揚個性、演繹精彩的舞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巧妙契合,將學生的視野引入到更廣闊的生活空間,進而更好地活化課堂教學。
如,在教學寫“燕”字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拼出這個魔法漢字,再聯系燕子的外形來記這個字。邊說兒歌(一寫草頭橫,二寫中間口,三寫兩邊北,四寫四點底)邊用手在桌上寫“燕”字。這個字在孩子們熟悉的生活體驗中輕松地記住了,甚至有一個孩子由此啟發出自己的記法:“草頭橫就是燕子的頭,口是燕子的身體,北是燕子的翅膀,最后四點是燕子的尾巴”。同理,為了讓孩子理解漢字間架結構之間的美,課堂教學中還可用一些形象的生活比喻。比如,把“吹”的口字旁比作是人的嘴巴,不能寫得太大;把下邊的“人”比作是一個人的腿,要又細又長些,魚羊的味道很鮮美,所以就是“鮮”字等。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孩子易于掌握,也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挖掘積累,移植感悟,引發課堂共鳴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全身心地投入和領會,以富有創造性的教學設計為引領,充分依托學生的日常積累,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并與課堂情境融合,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中移植感悟,從而促進認知或情感的有效生成,引發課堂共鳴。
比如,在口語交際教學《怎樣過六一》中,通過輕快活潑的音樂,激起學生在幼兒園過六一的回憶。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自己在小學的第一個兒童節該怎么過更好。一時間,大家爭先恐后,出謀劃策,課堂激情四溢。
此外,我經常有意識地啟發學生進行生活中的漢字積累,并把它們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比如,大家搜集各種廣告傳單、商標包裝紙、糖果紙等,讓學生認一認、比一比、讀一讀……這些生活中的漢字讓學生在學習時熱情高漲,思維異常活躍,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就在我們身邊。
四、拓展延伸,深入實踐,煥發課堂活力
語文學科是一個內涵及外延極其廣泛的學科。語文課堂不僅要學教材,更要開發教材,進行有效地拓展,將語文學習延伸到實踐中去,從而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如進行有關春天景物的詞串教學時,我組織孩子一起到操場上,尋找春姑娘的足跡,并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春姑娘說說話。有的學生躺在草地上,有的學生對著小花笑嘻嘻地說著什么,還有的學生對著天空不時亮開了嗓子,總之,學生個個興奮極了。事后,我讓學生說說感受,他們有的說:“我喜歡春天的小草,軟軟的,好像在給我撓癢癢。”有的說:“我喜歡春天的小花,小小的,很可愛?!边€有的說:“春姑娘來了,連天上的白云都笑瞇瞇的?!薄芏嗪芏喑錆M童趣的發言,我想這都來自于他們親自去生活中體驗了春暖花開和萬象更新的景象。接著我讓孩子們朗讀課文的12個詞語,孩子們動心動情,那種發現春天的快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刻地體會了“情動而辭發”的真諦,原來在生活中教學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精彩。
總之,生活給了語文以生命,語文又在實踐中傳承了生活的價值。我們把生活引進課堂,把教學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下,打破課內外的壁壘,在語文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學習,體驗生活,從而構建起生機盎然、妙趣橫生的小學語文生命化課堂,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激勵心靈,透過人文氛圍、靈魂的思維、創新的教學,我們的大生活終將交融于課堂這個小舞臺,那時作為生活語文的小課堂才能真正煥發出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