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當前各類金融機構間已經形成了更加復雜、更加深入的聯系關系,對金融風險的不合理處理方式容易讓金融風險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極大沖擊,導致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發生金融體系不穩定情況。故而需要研究基于網絡視角下的金融結構和金融風險傳染模式,防止各類嚴重金融風險的產生。
對于金融體系中的金融機構而言,要了解其是否面臨破產危險,研究核心為機構總資產和機構負債情況,當機構負債情況高于總資產時,金融機構將會被破產清算。然而在當前的金融體系中,銀行、金融機構間聯系更加復雜,金融風險將會通過連接網絡進行傳播。在模型建設時,假設銀行間資產為TA,其他資產為OA,總資產為TOT,同時銀行間負債為TL,其他負債為OB,總負債為TD,所有者權益為EQU,其中對于銀行間資產和其他資產為某個金融機構持有,銀行間資產持有比例為a,則可知:
對于金融機構的負債情況,假設銀行間負債比例為b,所有者權益比例為e,則可得到:
對于發生外部沖擊的狀況,由于金融風險會經由銀行間連接網絡進行傳導,需要細化銀行間的連接網絡情況,最終可以得到一個描述銀行資產和負債情況的N×N階矩陣,可以求得銀行資產和負債值[1]。另外,在當前的金融體系中,各金融機構間會產生大量債權關系,假設A金融機構遭受市場沖擊而破產,則持有A機構債權的金融機構B資產總量會發生大幅下降,為了讓機構平穩運行,B機構需要消耗機構中原有的資本補足損失,而當B機構資產總量低于A機構破產帶來的損失時,則B機構也將會破產清算。這種現象會導致金融體系中的各金融機構的損失不斷增大,加劇金融體系中產生的金融風險的嚴重程度,因此可以通過模型對這種金融風險傳染情況進行分析和了解。
對于我國銀行體系來說,銀行間雙邊敞口數據無法得知,所以需要采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進行金融機構資金流通量的合理估算。在資金流通量估算的過程中,受限于不同銀行披露的數據量,本文最終選取了100多家能夠采集到數據的銀行,然而對于我國的銀行體系來說,各類中小銀行交易量和資金量較低,在建設模型中不予考慮。最終得到一個對角線為0的N×N階矩陣,然而在該矩陣中,還有大量數據無法直接得知,需要采用最大熵法進行估計,并使用RAS法求解。
在進行模型建設時,本文采用中心—邊緣網絡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選取一所銀行作為整個模型中的中心銀行,其余銀行只與中心銀行間存在資金流通,并在模型建設中應用了不同的場景,中心銀行的區別在于資本量,中心—邊緣網絡模式在應用過程中,與完全連接網絡的運行方式相似,故而可以通過最大熵法進行各項數據的準確計算。在進行模型研究的過程中,本文設置了該銀行體系中不同的違約率。研究結果表明,當銀行網絡中有不同的違約率時,金融風險的傳播情況有一定差別。然而無論出于哪一種違約率,銀行間的金融風險都有較強的傳染效果[2]。
1.網絡平均度。當前的金融體系聯結網絡情況類型較多,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基于網絡視角下的金融風險傳染情況進行描述,本文引入了網絡平均度概念,并在模型建設時將網絡平均度分別設置為5、10和20。在模型建設中,使銀行間的違約率等相關參數完全相同,仿真結果表明,當網絡平均度(AVE-D)為5時,破產銀行占比(RN)為0.840,破產的銀行資產量占比(RK)為 0.597,損失的資產占比(RL)為 0.061,而當網絡平均度由5上升到10時,RN提升,而RK和RL發生下降;當平均度由10升高到20時,RN大幅下降,RK和RL發生小幅下降。通過對結果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網絡平均度在一定范圍內時,當網絡平均度增加表明銀行間的聯系情況更加復雜,這種情況會提升金融風險的傳染范圍。但與此同時,金融風險的影響效果發生下降,當超出這個范圍時,金融風險傳染范圍與影響程度會隨著平均度的上升而下降。然而在當前的調查和研究中可以發現,金融體系間不同機構的網絡聯結模式對金融風險的傳染情況無法被準確定義,原因在于,對于稀疏的網絡聯結情況,金融風險傳染更加困難,致使金融風險傳染范圍更小,但是這種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金融風險的嚴重程度,反之則擴大了金融風險傳播范圍,但金融風險能夠被有效分散,降低了金融風險的嚴重程度。
2.違約率。在調查違約率對金融風險傳染情況的調查和研究過程中,需要保證模型中其余參數完全相同,只更改違約率數值。最終結果表明,違約率(θ)為0.4時,RN值為0.781,RK值為0.575,RL值為0.021,而當違約率提升至0.8時,RN值變為0.867,RK值變為0.590,RL值變為0.049。并且通過對不同違約率的研究和調查可以發現,當違約率提升時,相關參數都會逐漸升高。通過對結果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當銀行間違約率提升時,金融風險傳染的范圍和影響程度都會逐漸提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違約率提升時,破產銀行對其他銀行帶來的經濟損失會大幅提升,從而對銀行網絡系統造成劇烈沖擊。
3.資產負債結構和所有者權益。在金融體系運轉中,所有者權益和資產負債結構都會對金融機構的運行情況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金融風險傳染過程中,需要對這兩者對金融風險傳染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對于所有者權益研究,將所有者權益(e)分為[2,4],[4,6],[6,8]三個區間,發現所有者權益提升時,RN值、RK值和RL值都會發生下降,說明當所有者權益提升時,金融風險的傳染范圍和嚴重程度都會發生下降。對于資產債權結構,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資產債權結構對RN值、RK值和RL值的影響效果與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效果相反。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當金融機構權益資本占比提升,同時負債占比下降時,金融風險的傳染范圍和影響效果都會發生大幅下降,并且發生金融風險傳染的概率也會發生下降。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金融體系間聯結網絡的復雜性逐漸提升,需要對網絡視角下的金融結構與金融風險傳染情況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要通過相關模型的建設達成目的,并應用最大熵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估算。在進行金融風險傳染情況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網絡平均度、違約率、所有者權益和資產負債結構都會對金融風險傳染情況造成影響,需要采取相關措施降低風險傳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