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慧
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了學習C語言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在C語言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后結合C語言課程本身特點,總結了一些與教學實踐和教學模式有關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C語言教學相關的理論及實踐研究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C語言 教學實踐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173-02
對于中高職院校而言,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也是首門高級開發語言課程。C語言構思嚴謹,程序設計機構化,學好這一課程,能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日后學好其他高級語言打好基礎。但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會覺得很難,知識點也很難理解。鑒于此,筆者總結本文。
1 學習C語言的重要性
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會質疑C語言的具體作用,對于他們而言,這不單單是一種困惑,更是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C語言在他們日后的實踐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學好各高級語言的前提;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理工科學生而言,計算機廣泛應用在電子技術、單片機編程等方面,例如:電工電子專業的學生,在設計電路板時,會用到C語言;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將C語言應用到底層硬件編程中;對于文科的學生而言,雖然C語言在他們的實際學習中,發揮的作用比理工科學生要小,但是,C語言可以幫助他們拓展邏輯思維。由此可見學習C語言的重要性。
2 C語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C語言這一課程,是公認的“難學課程”,有些知識點,學生的接受性很差,這與課程本身的因素相關。一是,C語言是首門高級語言課程,學生需要記憶、認可較多的新的知識點,就像小學生記憶、認可0~9的數字一樣,沒法理解,也沒法用自己的知識去驗證,只要記住這些固定的規則就行,但是,學生不愿投入精力去“死記硬背”這些枯燥的知識點,漸漸地便產生了知識脫節現象,降低了學生的效果。
二是,學生的基礎相差很大,一些學生的初高中數學、英語學得不好,基礎沒打好,不愿意學習英語,但是C語言設計大多使用的是英文,學生就更不愿意學習了;而數學沒學好的學生,也不愿意學習C語言的算法設計。因此,提升C語言的學習興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是,提升學生C語言編程能力,離不開實踐,當然,學生也非常樂意去實踐,但是,事實是,一個C語言編程任務的完成,需要熟悉很多知識點,也就是說,只有在C語言學習的后期,才能完成這一實踐,在初期和中期,由于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太少,沒法完成,這也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改進教學實踐和教學模式的策略
3.1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C語言的前提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從心理上熱愛、追求學習活動的一種傾向,這一傾向和學生的情感有關,對學習“好奇”或是短時間地喜歡,不能叫做興趣,興趣要有很強的延續性和穩定性,要表現為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無懼困難,所以,在C語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升,提升學生的求知熱情。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第一次學習C語言,對于這門新課程,他們會非常好奇,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隨著C語言學習的深入,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有所減弱,原因是,中高職學生的基礎差,缺乏持久的學習耐力,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他們不會主動找尋解決措施,而是“知難而退”。所以,在C語言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由淺漸深,同時,重視知識點的豐富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鼓勵學生參與,讓抽象的理論更加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比如說,在學習選擇法排序過程中,選擇五六名學生,學生按照大小,排列他們,在游戲中學習,邊玩邊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敏捷,學習的心情更加愉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升,改善了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
3.2 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這一點,也是學習的基礎。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最佳的教學效果,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二者默契配合才能達到的,也就是自如的教和輕松的學,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是最佳的。學生要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學習中感知快樂和辛苦,從而達到提升自身獨立編程能力的目的。
C語言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性非常強,實踐是不可或缺的。上機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幫助他們更扎實地掌握知識點。因此,在C語言課程實踐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將一個個枯燥的C語言理論知識點,實踐成實實在在的程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C語言題目,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編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一些學生會因為實踐的時候不會編程,就不愿意學習C語言。在上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獨立編程,簡單一些也無妨,只要是自己獨立完成就好,讓學生感知編程的樂趣,為日后學習效果的理論知識打好基礎。所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是學好C語言的前提。
3.3 精心設計教學結構,提升學習效率
中高職學生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知識的速度也較為緩慢,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內容的難度不要太大,要由淺漸深,課程內容的總量也不要太大,假設學生一次性接觸太多、太難的理論知識,他們會理解不了,吃不消,繼而產生厭學心理,每堂課,只講授1到2個知識點,結合大量的實踐練習,讓學生跟上每一個學習步驟,切實提升學習效率。比如說,在學習數組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解何為數組,讓學生深入了解所謂的數組就是有序數據的組合,借用數學的教學觀點,讓學生感知較為抽象化的數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給學生講授數組是如何定義的。這時,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獲得了最佳的學習效果;其次,給學生講授如何使用數組,可以舉例說明數組的賦值和調用,給學生出一些練習的題目,通過練習強化對數組使用的認知和記憶,此時,教師要觀察學生,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耐心地為其講解,將消極的學習心態“扼殺在搖籃里”。再次,為學生講授何為數組初始化,此時要充分結合變量的初始化,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后,帶領學生應用數組,鼓勵學生在實踐環境中使用數組,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看看他們是否能夠跟上自己的教學思路,沒跟上的,課下再輔導他,否則的話,沒跟上的學生可能就不想學習C語言了,那么,學習的目標也將沒法實現。
3.4 適量進行課后輔導,鞏固學習效果
中高職學生因為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很多學生沒有復習的習慣,這時,教師就要用布置課后作業進行課后輔導的措施來約束學生。C語言的邏輯性很強,在課堂上學生可能聽懂了,但是在實踐編程中,可能又不知道如何使用理論知識,原因是對于C語言編程方法的思維方式,學生還沒能掌握。此時,教師要結合課堂的知識點,設置一些難度較小的習題,用于引導學生強化他們的C語言編程思路。有些學生理解能力較強,那么教師在設置習題時,要適當增加難度和復雜性。對于學生的作業里存在的典型問題,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統一講解,以提升學生的C語言水平,讓學生感知C語言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將教師的習題作業看成一種壓力。
總而言之,作為中高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切實提升學生的各項技能,讓其感知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與教師一起,共同按質按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 王崇科,劉丹.探討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6(23):12-13.
[2] 顧靜靜.淺談C語言教學中面臨的問題[J].科技信息,2017(32):87-88.
[3] 李紅麗,丁穎.高職高專院校C語言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J].科技信息,2016(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