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琳
摘 要:少年素質營堅持“以學校為主體、社區為輔助、社會為補充”的工作思路,切實解決轄區內小學生放學后無處可去的實際困難,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增加體驗、豐富技能、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的發展空間,提升社區學院服務社區、回饋社會的水平和能力,本文從少年素質營設立的初衷以及實踐過程進行了總結、歸納,提出了今后的設想,對開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少年素質營 實踐 展望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242-02
為完善社區服務體系,配合大連市“學生減負行動”,加強對轄區小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他們參與社區建設和公益活動,2012年,學院決定開辦“少年素質營”項目。5年來,少年素質營從小到大,從少到多,由弱到強,由強到精,期間我們付出了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我們從少年素質營的理論到實踐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
1 少年素質營設立的初衷
少年素質營堅持“以學校為主體、社區為輔助、社會為補充”的工作思路,切實解決轄區內小學生放學后無處可去的實際困難,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增加體驗、豐富技能、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的發展空間,提升社區學院服務社區、回饋社會的水平和能力,為甘井子區構建以“民生綜合管理”為核心內容的“大綜管”工作格局做出應有貢獻。
2 少年素質營的實踐
2.1 孵化基地
少年素質營不是在單一平臺上推進的項目,而是采用連鎖店式管理模式拓展孵化更多素質營基地。我們采取連鎖店式運作和管理模式,對孵化的泡崖街道的康盛社區和玉峰社區、機場街道南山社區和南松社區、泉水街道驥才教育基地、椒金山街道基地周二小學和新華小學進行孵化模式管理。
2.2 設置課程
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求知欲強、興趣廣泛、精力充沛。在課外校外活動中,由于不受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限制,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科技、文藝、體育活動,廣泛接觸社會和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吸收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這樣,不僅能加深已學知識的深度,而且還能擴大視野,增長新知識。在指導中筆者把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獲得新知識的內容作為課程設置的重點,結合孵化基地本身的優勢資源進行科學指導,比如椒金山街道團隊拓展活動如火如荼,結合這一資源,素質營的課程開拓了青少年心理拓展體驗。此類的資源整合更利于課程的開展,以孩子的快樂體驗為中心,重視其個性特長的發展。如今,特色課程數不勝數,有毛線畫、手工香皂制作、小廚師、茶藝課、詩詞欣賞等。得到孩子們的歡迎和各基地的一致好評。
少年素質營每學期的體驗課程都不斷調整、充實、創新,體驗課程設置既注重多樣性、又注重豐富性和體驗性,如技能體驗(絲網花制作、日語口語、軟淘、水果拼盤)、情境體驗(心理健康拓展、易樂購)、情感體驗(母親節制做賀卡、敬老活動)、藝術體驗(音樂賞析、京劇賞析)、角色體驗(小主持人體驗)、活動體驗(體育健身)、實踐體驗(素質營學員社區行活動)等等。而周三體驗吧的體驗課程既有別于中小學的傳統課程,又有別于培訓學校的單一技能訓練,我們更重視的是學員體驗的多樣性,從而增強孩子體驗的樂趣,擴大體驗的廣度,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2.3 設計活動
學院不斷探索完善“學院式”的素質營模式,同時,更注重借助各種有效活動,科學引領基地特色發展、健康發展。如素質營體驗微課進社區,變革了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了讓社區資源更高質、更高效、更精準地體現在微課中,青少部以“整合社區資源”的方式,通過建立良性的共享機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此外,基地聯動交流沙龍、體驗課觀摩、素質營成果展等也是各基地常見的活動,有效的活動讓孵化的基地發展更健康、更有特色。
活動是孩子們最易于接受而且最喜愛的形式,因此筆者在課程中注重體驗活動設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讓孩子怡情益智,做到“活動育人”。比如結合六一兒童節開展的“多彩童年 別樣體驗”慶“六·一”主題活動;結合九九重陽節開展的“敬老愛老手工制作”活動等,寓教于樂。
探索學校層面和社區層面素質營運作模式,即采取“師生互動,家校齊動,陣地帶動,基地聯動,項目牽動”的方法,加強對素質營基地的指導與管理,不斷創新體驗課程完善課程體系,使素質營項目形成體系化、規模化,并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以此項目引領、帶動全區的校外教育工作,從而推動全區校外教育的發展。
2.4 培育素養
校外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和環節。去年9月份《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出臺,為今后教育工作指引了方向。在學習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少年素質營項目,所倡導的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學生文化底蘊,注重學生實踐與創新,讓學生學會生活,注重學生自主發展等大部分教育理念與中國學生發展素養相關要求相符合。
2.5 組建師資庫
我們采取的是“內部挖潛、外部引進、借勢借力”的原則,來組建師資隊伍。俗話說好的教師就是一門好的課程,優秀教師的引進和挖掘是當下我們要解決的重點,師資庫建設主要從身邊著手,比如從老年班團長、老年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銀領志愿者、校內教師、私立培訓機構教師中挖掘。
3 少年素質營今后展望
3.1 拓展項目發展
少年素質營項目發展可以從兩方面展開,一是體驗課程。青少部體驗課程應以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實踐、體驗為手段,可進一步充實五大類(生活技能類、藝術修養類、人文素養類、身心素質類、信息技術類)活動內容,進一步促進學生六大核心素質發展;二是體驗活動。體驗活動是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學習體驗方式,寓教于樂,寓學于動,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為基礎,使學生在體驗活動驅動下快樂成長,收獲更多。
3.2 拓展資源融合
應整合好各種教育資源,發揮好各類教育資源的功能,如社區、家庭、學校資源的融合,師資力量的融合等。尤其要進一步深入挖掘師資資源,發揮好三個方面教育資源的功能,具體講就是要做好內部資源挖潛(學院內教師),外部資源引進(老年志愿者),借勢借力發展(大學生志愿者、培訓機構教師)工作。
3.3 拓展推廣普及
常言講:“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少年素質營要進一步發揮好普惠功能,不斷向街道社區延伸,力爭形成每個街道社區都有素質營基地,每個街道社區素質營基地都有自己的品牌特色。
3.4 拓展總結交流
少年素質營推進接近5年,在發展中各單位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成功經驗,我們將組織一次5周年匯報展示會,以展示成果、借鑒經驗、推廣項目。
傳遞一份愛心,播撒一份溫暖,用公益活動助推孩子們健康成長,這是筆者的心愿,在這種美好愿景的使然下,筆者會積極推進少年素質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受益,讓少年素質營的孩子門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裴正曉.新時期青少年校外教育陣地發展的現狀與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7):128.
[2] 陳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 王海平.青少年校外教育政策的價值構成——對校外教育政策評價性話語的文本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7(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