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豐
摘 要:德育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很重要內容,它是學校日常工作的核心,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部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關德育的內容極為豐富,有助于廣大歷史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愛憎分明”“刻苦學習”“吃苦耐勞”“遵紀守法”“熱愛民族文化”“嚴謹治學”“獻身科技事業”等方面的教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善于挖掘這些德育方面的素材,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滲透;德育
德育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很重要內容,它是學校日常工作的核心,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黨和國家是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部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關德育的內容極為豐富,有助于廣大歷史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下面,筆者將談談在這方面的體會,與廣大初中歷史教師共同探討。
一、“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
雖然,如今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可謂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然而,還有一些問題是目前科學尚無法解釋的,當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失意而科學又無法幫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時,便會尋求精神寄托,這給一些邪教組織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對學生進行“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至關重要。人教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就有許許多多有關這方面的史實。如部編2016版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四目介紹了道教興起與佛教傳入的史實。在講述道教和佛教教義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宗教曾被統治階級利用作為麻痹人民的工具,其中有大量封建迷信的內容殘留。從而培養學生從小形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思想。
二、“愛憎分明”的教育
部編2016版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三目介紹了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記述人物能夠做到公正記事,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師在講授這一內容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事例對學生進行愛憎分明的教育,告訴學生,做人要“揚正氣,樹新風”,不能屈服于強權,不能隨波逐流。這種通過具體事例教學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肯定要更加顯著。
三、“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教育
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學習的目的性教育必須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當學生比較清楚地認識到它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時,就會為此目標而努力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教材內容向學生進行刻苦學習和吃苦耐勞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部編2016版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中“書法、繪畫與雕塑”介紹了王羲之刻苦練習書法,在書法藝術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被后人譽為“書圣”。通過對這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明白,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
四、“遵紀守法”的教育
部編2016版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中提到岳飛抗金的事跡。教師在講授這一內容時,可以展示網上搜集到的有關岳飛及“岳家軍”事跡的資料,然后布置學生就“為什么岳飛統率的‘岳家軍會讓金兵聞風喪膽”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得出“紀律嚴明是軍隊戰斗力增強的前提條件”的結論。進而讓學生明白紀律嚴明是一個班級的學風和總體成績提高的前提條件,依法治國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的前提條件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小形成法治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為杜絕不法行為,完善法治社會制度盡一份義務。
五、“熱愛民族文化”的教育
部編2016版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下冊)中介紹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歷史文物遺址,如:上冊第9課“秦統一中國”課后“知識拓展”欄目介紹了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各個兵俑表情豐富,神態逼真、生動傳情,形象地展現了兩千多年前秦軍橫掃六國的磅礴之勢,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通過對歷史文物遺址的介紹,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使學生領會“勞動創造一切”的道理,并把熱愛民族文化的精神發揚光大。
六、“嚴謹治學”“獻身科技事業”的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要求青年一代學科學、懂科學、愛科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介紹了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的事跡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例如,部編2016版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第一目“科技名著”第一部分描述李時珍為了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著作,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種醫藥書籍,并深入社會,進行實地調查,向人們請教,他不辭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藥物標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經過27年的努力,終于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通過對李時珍的先進事跡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深受教育,明白從事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勇于實踐、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
總之,部編2016版歷史教科書中,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容不勝枚舉,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善于挖掘這些德育方面的素材,不斷加強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正確處理好傳授歷史知識與進行德育的關系,不放松一點一滴的努力,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