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梅
摘 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在新的教學改革中,這也成為教師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從情境創(chuàng)設、興趣激發(fā)、適時鼓勵等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培養(yǎng)興趣
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指思維活動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表現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1999年6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的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一種思維品質,需要教師用合適的方法耐心、細致地將其列為課堂教學目標,加以關照。
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可以運用鼓勵學會提問、讓學生保持對學科知識的好奇心來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下面闡釋方法。
一、情境的建立與趣味的激發(fā)
在日常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數學就是數字和公式,乘法表背過就行了,公式背過就行了,殊不知,小學階段的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出色,若能結合他們的特點給予正確的引導,那么數學也將不再枯燥、無聊。
教學中最常出現的一個概念是“提問”,而一個高質量的提問更是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度。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所以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問,再細致地為學生提供解答的路徑,小學數學問題通常可以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一旦抽象的數,變成生活中具體可感的現象和事例時,學生的興趣就會增加,在學習中的疑惑也會水到渠成地解決。
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很多學生都會產生這樣疑惑,為什么分母越大,分數卻越小呢?上課前,老師可以先準備一包糖。鼓勵一位有疑惑的學生親自給同學分糖試試,通過具體的操作,再讓學生自己總結,分母代表什么,分子代表什么,為什么分母越小,分數就越大。這樣,把數學問題放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就可以離開抽象的數字,從而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用多元思維來思考、解決問題,盡量思考出“一個問題的多重答案”。通過這樣的辦法,學生的思維狀況才能一直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力也可以不斷被開發(fā)。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既可以鼓勵學生用一直使用的輔助方格,由數方格的形式推算面積,又可以通過提前布置剪、拼、貼的手工作業(yè)或活動木棒現場演示,讓學生明白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公式。通過不同的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式,學生自然就會知道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非單一的,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對于能夠提出創(chuàng)造性解題思路的學生,要適時鼓勵,并給予學生自主解說解題思路的機會,讓他們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成功人士的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引領著他們前行的最好的老師,一旦對一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就會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上面,從而取得了創(chuàng)造性的成功。一般來說,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是因為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反過來說,一旦孩子對學習數學有了興趣,他的成績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苦學”變成“樂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時成績就會自然而然的提升。
二、對學生的尊重與學習氛圍的營造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從心里開始尊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加輕松容易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學生才敢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他們的思維更加的無拘無束,自由馳騁。
只有教師了解他們的身心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才能給學生建立起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到樂學的意味,使他們的思維放得更開,走的更遠,把課堂變成一個充滿歡樂的海洋。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思維會大大的提高,無所顧忌地去吸取知識與提出問題。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有所發(fā)展。試想一下,在一個壓抑且死氣沉沉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怎么可能放得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把課堂知識融入到一個個有趣的生活場景或精短的故事里去,便于學生理解,學生也愿意主動的學習。把原有的知識進行拆解重組,再加上一定程度的聯(lián)想,產生新的見解同樣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引導學生思索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關系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自主的發(fā)現知識中潛在的關系。
總之,在教學的實際展開中,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同時,興趣與樂趣自然也會隨之而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然會越來越好。數學中的一切都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切不可再用填鴨式教育約束學生學習和想象的思維。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翱翔。相信只要讓我們的學生充滿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也會越來越充滿活力,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肖利民.數學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N].濮陽教育學院報,2003(2).
[2]文衛(wèi)星.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數學教學通訊,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