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業 張述文
摘 要: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攻堅階段,很多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令人擔憂,學校沒有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基本上是校長根據需求所定,或者是照抄照搬或模仿其他學校的東西。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獨特風貌,蘊含著一種潛在的力量,具有無聲教育的感染作用。學校文化應該有體現學校價值觀的核心文化。
關鍵詞:文化建設;現狀;策略
辦學,是傳承與創新學校文化的過程。一所學校不僅要有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個性,還應在教育實踐中努力積淀富有自身特點的校園文化,把它變成一種教育的影響力,一種孕育著巨大潛能的教育資源。因此,衡量一所學校的精神文化,首先要看學校有沒有自己的辦學思想,是否成為全體師生認同的主流價值觀;其次要看學校的“一訓三風”是否體現學校的核心文化并加以落實。具體來說,可以觀察多數師生的言行特征,追問言行特征背后的價值追求。
一、現狀分析
目前,我縣正處在學校標準化建設攻堅階段。從學校的“一訓三風”以及師生的精神風貌等方面來觀察,很多學校幾乎體現不出學校精神文化所在,查閱資料也沒有找到相關的文化管理制度和體系。學校文化多以名人頭像和標語口號為主,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和實質性的內涵,顯得零散、空洞,特色不突出。筆者認為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幾點:
(一)沒有科學規劃,缺乏整體性
單獨看某一個實體或景觀,感覺還可以,但整體一看就會發現,布局不合理,主題不突出,缺乏文化內涵和彼此之間的聯系,師生活動仿佛與學校文化建設之間沒有任何關系,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整體性。
(二)沒有核心文化,缺乏系統性
學校雖然老生常談辦學特色,但卻沒有形成學校獨特的核心文化和“學校精神”。開展以文化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幾乎沒有,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等基本上是“放之學校而皆準”的口號,校校可用,成為通用文化,沒有突出學校的核心文化和辦學特色。從師生的行為來看,也缺乏一種師生共同追求的校園精神和主流價值觀。
(三)沒有科研引領,缺乏獨特性
學校以前沒有圍繞校園文化開展過研究。由于沒有科研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研究,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建設都是不完整的,也是彼此孤立的,由于學校的文化建設基本上是表層的、淺顯的,缺乏獨特性,因此就制約了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品牌發展。
二、主要應對策略
根據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探索了以下策略。
(一)進行科學謀劃,規范活動模式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科學謀劃,整體規劃。其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重要思想,以“人文精神”的培養為核心,以服務全校師生為宗旨,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立足學校實際,突出不同學校的辦學特點,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使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朝著規范化、多樣化、藝術化方向發展,實現文化管理的目標。使學校的育人環境得到全面優化,校園文化活動卓有成效,突顯辦學特色,提升辦學品質。
(二)提煉核心文化,構建文化體系
學校文化應該有能夠體現學校價值觀的核心文化。近期,我們對古浪縣大靖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論證,該校是古浪縣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從1744年的“義學”發展到今天已有270多年的歷史,三次遷址,數十次大修,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辦學故事。數十代人“晨鐘暮鼓”“耳提面命”,培養了眾多學子,廣播文化的種子,為大靖——“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的誕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除“義學”階段的165年時民辦官助,管理者無法考究外,能夠查證的校長有26屆。查閱1993年的校史和走訪近百歲的校友,有“黌宮重義”—咸豐六年(1858年)大靖地區闔鄉武舉、紳士、耆老、客商贊文稱頌“梁建侯號介賓”,恢復義學、振新斯文之舉,由古浪知縣張廷杰親筆撰書匾額語;“西園翰墨” “東壁圖書”——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新建校舍東西院園門匾文。“暮鼓晨鐘,喚醒眾多不凡子;春風化雨,催開無限自由花。”——民國二十八年中院過廳東側門磚柱上刻著對聯。“養根俟實”——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門上方的匾文。“耳提面命,造就桑梓有志士;身體力行,養成國家棟梁才。”——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側門的磚柱上的對聯。上刻著“敬業樂群”——門上匾文。“敏則有功公則說;威而不猛攻而安。”——中山堂門口兩邊的磚柱上刻著對聯。“中山堂”——門匾上鑲嵌著三個大字。“文化與建筑同
昭”——后院的夫子樓上高懸著七字匾額。“好學力行,堅毅求實”——1980年校訓。“熱愛祖國,尊師守紀,勤奮學習,立志成才”——1980年校風。這就要求我們提煉文化核心,使之傳承、發展、體現學校文化的取向和價值觀,成為師生精神的食糧。為此,修改了“一訓三風”校訓:尚善、勵志、博學、傳承;校風:養根俟實,敬業樂群;教風:科學施教、耳提面命;學風:誠信、樂學、善思、勤敏。續寫校史,辦校史展覽館、校史墻,通過大力開展校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講解學校歷史,釋義“一訓三風”內涵,呈現學校文化特色和底蘊。以此構建學校文化體系,使學校文化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加強科研引領,提升辦學品質
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既需要學校在行動層面上實踐,也需要理論層面上的研究。圍繞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課題研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支撐。圍繞學校的核心文化和辦學特色,在科研引領下的學校文化建設變得更加有內涵、有體系、有特色,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辦學特色更加鮮明,辦學品質日益提升。
參考文獻:
[1]鐘一鳴.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5).
[2]李璧強.西部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困境與重構[J].西部素質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