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蔚
【關鍵詞】 小學語文;內涵;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53—01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更新與改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對情境教學法的內涵與作用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經驗,通過情境教學法的合理實施,改善教學現狀。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對語言、音樂及實物等不同手段的合理利用,為學生創造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情感產生有效激發,引導學生逐漸融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進而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使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得到鍛煉與提高。情境教學法的基本理論依據涉及多方面,例如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情感與認知的作用、有意識與無意識心理等。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實施情境教學法,教師需要預先對本節課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并以教授內容為依據,借助語言、情緒及形象等不同手段創設適當的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情境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使其將自身關注點始終放在教學情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通俗地講,情境教學法是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有效提煉,將其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寓教于情的學習效果。
二、 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情境教學法的特點是利用各種道具創造一種真實環境,給人們以啟發和享受,觸動人的心靈,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真實生活,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學生們的審美意識,讓學生更親近現實生活。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模擬真實的場境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的狀況,然后通過教學進行對比,學生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水平和效率。如,《觀潮》一課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學生基本上沒有親眼目睹過這種罕見的壯觀境象。在學習這一課“潮來時”一段,筆者讓學生先觀看錄像,再閉上眼睛,聽潮水奔騰、沖擊的錄音,想象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中的描寫,最后,談出自己的體會,學生有種身臨其境之感。
其次,情境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如,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當學生讀到在租界,衣衫襤褸的中國婦女為失去親人而求助無門,軋死中國人的洋人得意洋洋,中國巡警卻無動于衷之時,學生的愛國情感被激發了。
最后,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情境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戲活動,教師通過設置多種游戲讓學生們參與其中,小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通過互相的學習合作,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而且在游戲參與中提高了記憶能力。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應開展多項豐富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根據自身的喜好和能力去編排游戲活動規則,學生通過身體動作和姿態,帶動了大腦的運作,協調了身體的不同部位工作。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情境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對學生情感的有效激發,小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較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創設情境,以提升教學效果。
具體策略如下:1.增加社會實踐。教師可依據教材內容指導小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其走進社會,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所學知識,也可以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家長參與進來,以家庭為單位參與實踐活動。2.適當進行情境模擬。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將課堂講授內容適當擴展,將課本知識改編為現實的情境,并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情境再現,使小學生深入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種情境模擬,不僅鍛煉了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調節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熱情,激發其學習主動性,深化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技巧,強化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以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更多知識。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