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祖
【關鍵詞】 數學教學;信息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59—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文化狹義講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上除上述內涵以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以及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進入21世紀之后,數學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但現實的數學教學過于關注知識、重結論,認為數學是一門學習語言、圖表、符號表示的學科,而忽視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融數學文化于教學之中,改變學生厭倦、冷眼對待數學的現狀,達到讓學生在“數學文化”的熏陶中喜愛數學、向往數學、鉆研數學的目的呢?我在課堂實踐中積累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文化引領,營造氛圍
1.應用信息化技術將中國古代的數學成果融入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更孕育了燦爛的數學文化。中國古代的許多數學家曾經寫下了不少著名的數學著作,如《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算學啟蒙》《四元玉鑒》《張丘建算經》等,許多具有世界意義的成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古算術書而得以流傳下來。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地將這些獨有的“數學寶藏”用信息化手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應用信息化技術介紹數學家的名言和故事,讓數學名言和故事成為連接名人與凡人的紐帶。在數學家眼里,數學是詩、是歌、是畫。作為數學教師,首先應具備對數學美的良好感受、捕捉和創造能力,并帶著自己對數學美的強烈體驗與感悟走進課堂、走近孩子,用信息化手段創造機會縮小學生與數學家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接受數學家思想的熏陶、受到數學家精神的激勵。
3.應用信息化技術查找數學符號的來源,重建數學知識與現實背景的聯系。數學本身不只是一些數字、公式、圖形,它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氣息。讓學生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對它們尋蹤探源,在了解數學發展史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符號的來源,從而使數學教學從“符號式”的弱文化提升到“數學文化”的高層面,真正展現其文化屬性。
二、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微視頻挖掘教材,滲透文化
1.利用微視頻教學閱讀材料,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在數學教科書中有一些閱讀材料,用微視頻來展示這些閱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史、了解科學家生平事跡,可以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并讓其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2.利用微視頻探訪數學史名題,領略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在數學課上,根據學生掌握數學的程度,借助微視頻適當地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史上的一些名題。讓學生從這些數學史名題精妙的解題思想與策略中,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3.利用微視頻,貼近社會生活,營造數學課堂的人文氛圍。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中,有不少關聯社會生活的因素,教師應善于結合這些生活事實,利用微視頻,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認識社會,巧妙地把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營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圍,使學生感悟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數學的運用價值,真正體現在生活中做數學的理念。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延伸,應用文化
1.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課外閱讀,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數學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是提高人文素質和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數學老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課外閱讀氛圍,引領學生走進數學閱讀的世界,真正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2.撰寫數學日記,提高數學素養。撰寫數學小日記,一方面讓學生睜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學生不斷反思總結學習的過程、內容、方法和習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和習慣。尤為重要的是,梳理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提高了數學素養。
3.利用信息技術自辦數學小報,提高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自編數學名言、童話,收集數學家的軼聞,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選編數學趣題等……將這些內容經過整合辦成數學小報,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在學生最需要、知識情境最適合的課堂中,積極、創新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融數學文化于課堂之中,則學生學習不僅主動激趣,更有其后繼學習的創新意識。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編輯:張 昀